2017年1月28日,《国际顶尖杂志《柳叶刀感染性疾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报道了中国农业大学王阳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多国博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英等多粘菌耐药机制MCR-1分子流行病学,
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认为:该研究成果使人们对MCR-1在临床上的影响和危害有了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多粘菌素是临床抗击细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此前研究均表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都是由染色体介导,而该合作团队于2016年初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上发表论文(Lancet Infectious Di;16(2):161-8),发现并提出了多粘菌素耐药的新机制和新观点:质粒也可以介导多粘菌素耐药,并阐明是由质粒携带的MCR-1基因引起。本文是该合作团队继发现MCR-1后,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该论文首先对采集自广东和浙江临床病人和健康人21621份样本做了回顾性研究,阐明了MCR-1的耐药流行现状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MCR-1阳性率逐年显著升高,临床病人甚至健康人都检出MCR-1,而且MCR-1阳性菌株更容易形成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同时,运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MCR-1质粒和菌株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不仅携带mcr-1基因的耐药质粒类型具有丰富多样性(如IncX4、IncI2等),而且携带MCR-1的菌株类型也相当丰富(如ST10, ST156, ST131等),表明MCR-1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巨大风险,预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广泛的传播和流行,需引起全球持续广泛的重视。
Figure: Minimum spanning tree of mcr-1-positive E coli by MLST type and gene allele from colonized patients from hospitals and colonised health volunteers
在此基础上,该论文分别从临床感染病例和定植病例两方面,研究影响MCR-1临床感染、传播和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MCR-1感染病人而言,是否使用过免疫抑制剂以及住院前抗生素使用史是影响MCR-1感染的关键风险因素,而MCR-1定植病人住院前抗生素使用史以及居住周边是否存在畜禽养殖场是影响MCR-1定植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成果为临床MCR-1携带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指导。(来源: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