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源于艰苦环境,建功抗美援朝:记54式7.62mm冲锋枪(上)发展历程及装备使用
【上篇回眸】
54式7.62mm冲锋枪源于苏联著名的PPS-43。PPS-43于抗战后期的1945年进入我国境内,此后该枪相继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1950年代,在周恩来、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PPS-43仿制成功而成为54式冲锋枪。1956年,54式冲锋枪停产。
本文下篇将全方位介绍54式冲锋枪的结构性能、动作原理及其最终的命运。
全枪脉络细剖析
尽管以PPSh-41为蓝本仿制的50式冲锋枪以结构简单而著称,但54式的设计比它更简洁。54式是一种采用开膛待击、自由枪机自动原理的冲锋枪,只能连发发射。
该枪大量采用冲压件,相关零件大多采用铆接和焊接的方式加工,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机加工的零件数量,尽量不使用紧配合等要求较高的工艺,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54式冲锋枪可分为上机匣组件、枪机与复进机组件、下机匣组件和弹匣4大部分,其中上机匣组件是全枪最主要的部件,起到连接其他所有部件,并容纳枪机系统完成连发发射全过程的重要作用。
上机匣组件
上机匣组件为整体结构,其主要由机匣本体、枪口装置、准星部件、枪管、枪管节套、枪管支撑板、表尺部件、枪托组件等构成。其中机匣本体采用整块厚钢板冲压成形,其断面呈“∩”形,前部比较细,基本包裹枪管,射击时可以握持,起到护木的作用,但机匣下部是敞开的,与50式冲锋枪有所不同。机匣本体上表面及两侧开有若干圆形散热孔,用于减轻机匣质量,并在射击时促进空气流通,以便枪管散热,而50式的散热孔与其形状不一样,是四角为圆弧过渡的长方形。
机匣最前端铆接有枪口制退器、准星部件和枪口定位片等零部件。这些部件乍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分析,其中却蕴含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该枪枪口制退器和准星护翼是一个整体,护翼的前伸部分向下折弯到枪口之前并折回固定在枪管口部,形成制退器,这是设计上的一个极具巧妙之处。
54式冲锋枪枪口定位板为冲压折弯的“∏”形零件,中间开有与枪管前端相配合的孔,通过左右两处点焊固定在机匣的前部,并用两个铆钉进一步固定。定位板压住枪口制退器向后折回的部分,整体与枪口制退器形成“十字交叉”的空间关系。
枪口制退器从正前方看是近似三角形的形状,制退器内部下表面的面积比上表面的大,这样火药燃气对下表面的冲击力比对上表面的大,可以减轻枪口上跳,降低射弹散布。这种设计与50式冲锋枪机匣前端的整体式上斜面制退器可谓异曲同工,但结构要简单得多。
1-准星和准星滑座;2-准星护翼兼枪口装置;3-准星座(可见其固定铆钉);4-枪口定位板(可见左右各 一固定铆钉);5-枪口
54式冲锋枪枪口装置及准星特写
准星部件由准星滑座、准星和准星座组成。准星滑座中间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准星。准星下部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并在中央加工出缺口,使其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在旋入准星滑座后不会松动。准星上部为圆柱形,左右各切除一部分,便于用准星扳手卡住来调整高低。准星滑座与准星采用过盈配合一同安装在准星座中间的槽中,可以通过准星护翼上的孔来移动准星滑座,调节准星的左右位置。准星座为“凸”字形,其通过前后两个铆钉压住准星护翼,并铆接在机匣前端上部。
上机匣左侧外部铆焊有一个由钢板冲压折弯而成的前背带环,后部装有枪管节套和枪管节套支撑板。枪管节套为厚壁筒形,其前上方通过一个铆钉铆接在上机匣上,后上方切除,使后下方呈半圆形供弹斜面。枪管节套支撑板为“∏”形钢板冲压件,其上平面与枪管节套底部平面接触,前平面与枪管节套后部接触,并且支撑板上开有一个方槽,枪管节套刚好卡入这个槽内,借此来给枪管节套定位,并防止枪管节套转动。支撑板下部与上机匣点焊在一起,前部左右由两个铆钉固定,后部开有左右相贯的通孔,通过一个空心销与下机匣前部相连。
枪管前端通过枪口定位板上的圆孔定位,后端嵌入枪管节套,并且用一个空心销与上机匣、枪管节套和枪管节套支撑板固定在一起。上机匣在弹膛后面右上方开有一个长腰形抛壳窗,尺寸较大,可以提高抛壳的可靠性。
1-铆焊在上机匣上的前背带环;2-固定枪管节套的铆钉;3-固定枪管节套支撑板的铆钉
上机匣前部左侧特写
上机匣中上部冲压有一个向上的突起,上面铆接有表尺组件。表尺组件由表尺座、表尺板、表尺板轴、表尺板簧和两个铆钉组成。表尺座由钢板冲压成“凹”字形,两侧的折弯部分刚好起到表尺护翼的作用。空心楔形的表尺板由厚钢板冲压而成,前后两个直角面上各加工有一个矩形缺口,彼此高度不同,刻有“10”和“20”字样,分别对应100m、200m的射程。表尺板由穿过表尺座两侧的表尺板轴来固定,底部由弧形表尺板簧顶住,防止表尺装定好后自动跳位。表尺板簧两端被表尺座压住,后者则用两个铆钉铆接在上机匣的突起上。
1-表尺座(其两侧向上折弯部兼作表尺护翼);2-表尺板和表尺板轴;3-固定铆钉
枪身铭文及表尺特写。该枪属于早期的仿制型号,因此标注的是“仿四三式”,表明是仿自苏联PPS-43冲锋枪
1-枪管节套上的导弹斜面;2-枪管尾部的弹膛;3-固定枪管的空心销;4-固定枪管节套的铆钉;5-上下机匣前部的结合轴
抛壳窗与上机匣局部特写
上机匣右侧加工有一个长条形缺口,供拉机柄前后运动。为封闭机匣尾部并加强相关部分的强度,上机匣尾部点焊有一个“U”形板,其上开有通孔,用来安装枪托轴,以将枪托组件安装在上机匣上。枪托轴前部、机匣内部也焊接有一个较厚的“U”形支撑板,枪机后坐到位后通过缓冲垫撞击该板,把后坐力传递到枪托上。该板下方还开有一个孔,与下机匣后部伸出的扳机簧杆配合,将上、下机匣的后端连接在一起。在这个支撑板前部、机匣下方位置处还焊接有一个形状较复杂的加强板,也是用厚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的,加强板两侧折弯部焊接在上机匣外部,左侧折弯部又被折弯一部分,其上开有一个竖直的长条孔,作为后背带环。
1-弹膛;2-枪管节套;3-枪管节套支撑板;4-上下机匣前部的结合轴;5-下机匣
打开上、下机匣后,观察弹膛尾部的细节
1-上机匣尾部的“U”形板;2-上机匣尾部内的“U”形支撑板;3-后背带环兼机匣尾部加强板;4-复进簧组件;5-枪机尾端压阻铁的斜面;6-枪机上与阻铁配合的待发卡槽;7-枪机
上机匣底部特写
上机匣尾部连接有枪托组件。枪托组件由枪托左右支杆、枪托底板、枪托轴以及销子组成。枪托左右支杆由钢板冲压成形,前部焊接有转轴座,转轴座套在转轴上,左右各用一个销子固定住。枪托底板整体冲压成形,通过左右两个铆钉铆接在枪托左右支杆的后部。在左侧枪托支杆的后部内侧还铆接有一个定位片簧,当转动托底板到竖直位置时,托底板左侧冲压出的凸起会被片簧挡住,防止射击时托底板转动而影响射击精度。当要将托底板扳到水平位置时,需要按下该簧片才能实现。
1-表尺座;2-拉机柄(图中的这支枪为便于试验,在拉机柄上垂直焊有一块供钢索牵引用的钢片);3-枪机;4-固定枪管的空心销;5-弹匣座
枪身右侧面局部特写
上机匣末端安装有一个“凸”字形枪托卡笋,其中间的圆柱形突起从机匣顶面的孔中伸出,以方便射手操作;下部两侧突起各铣出一个平面,与左右两侧的枪托转轴座上的缺口配合,可将枪托锁定在打开或折叠两个位置处。需要打开枪托时,按下枪托卡笋,当两侧卡笋完全脱离枪托转轴座上的缺口时,可向后转动枪托到位。此时松开枪托卡笋,枪托卡笋会在卡笋簧的作用下,重新向上运动进入转轴座的定位缺口,枪托即被限制住。需要折叠枪托时,也要先按下枪托卡笋,枪托向上旋转折叠到位后,枪托卡笋上升,挡在转轴座的限制面上,防止枪托松动。
54式7.62mm冲锋枪左视图(枪托折叠状态)
1-焊接在上机匣左侧的后背带环;2-枪托转轴;3-枪托卡笋按钮;4-左枪托支杆;5-枪托转轴套上的打开限制缺口;6-枪托卡笋头部
54式冲锋枪机匣尾部左侧特写
枪机与复进机组件
枪机与复进机组件由枪机、复进机两大部件组成。
枪机部件由枪机、击针、击针销、抽壳钩、抽壳钩顶杆和抽壳钩簧组成。枪机由圆钢车铣而成,前部下方两侧均加工有缺口,中间形成推弹突笋,后部下方加工出一个尺寸较大的待击缺口,其末端也加工出一个倾斜的小平面,便于枪机后坐时压下阻铁。枪机前端面的弹底窝右上侧铣有抽壳钩安装槽、抽壳钩顶杆与抽壳钩簧的安装孔。枪机中部底平面上铣有一个缺口,采用过盈配合工艺安装了一个不可拆卸的片状拉机柄,为防止划伤手指,拉机柄头部加工成半圆形。
枪机头部特写
枪机左侧面铣有一个通槽,复进机就安装在这个槽中。枪机靠近拉机柄前部的位置开有左右贯通的通孔,用来安装复进机挡销。当枪机后退时,通过该挡销压缩复进簧;枪机复进时,复进簧推动挡销,挡销再带动枪机复进。为了减小与机匣的接触面,提高枪械的动作可靠性,枪机中部直径较小,提高了其容垢能力。
该枪的击针与枪机采用分离式设计,降低了枪机对材料的要求,可用普通钢材来制造,同时击针损坏后也能更换,大大提高了枪支的经济性和可维护性。
复进机由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导杆头、挡销、复进簧和缓冲垫组成。缓冲垫由硬橡胶缓冲片和钢制缓冲垫座组成,缓冲垫座由钢板折弯成形,与缓冲片装配在一起。复进簧导杆后部压在缓冲垫里,前部铆接有复进簧导杆头,中间装有复进簧、挡销,复进机装配成一个整体,不可拆卸。这种设计便于分解结合,零件不易丢失,缺点是损坏后不易修理,沾染污垢时也不方便擦拭。
复进簧导杆头部特写。枪机在后退时,复进簧导杆头部相对枪机向前运动,当其在伸出枪机弹底窝平面的过程中,将弹壳撞击抛出
由于复进簧安装在枪机左侧面、弹底窝旁边,因此复进簧导杆头部还兼有抛壳挺的作用。在抽壳钩拉住空弹壳后退时,复进簧导杆头部会撞击弹壳左侧底缘,与抽壳钩配合将弹壳向右上前方抛出,这与50式冲锋枪朝正上方抛壳是不同的。上机匣左侧复进簧导杆头部位置处还冲压有一个向内的突起,用来给复进簧导杆头部定位。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不用在枪械的上机匣或下机匣上专门安装抛壳挺,也不用在枪机上专门开设一条抛壳挺让位槽,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简化加工和装配工艺。
下机匣组件
下机匣组件由下机匣本体、弹匣卡笋、弹匣卡笋轴、弹匣卡笋簧、保险片、保险片定位轴、保险片定位轴簧、扳机组件、扳机簧、扳机簧杆、分解推片、左右握把片和握把片固定螺钉与螺母组成。除了轴、弹簧、握把片、握把片固定螺钉与螺母外,其余零件和部件均由钢板冲压、折弯、焊接而成。
下机匣本体为方槽形状,前部焊接有弹匣座,弹匣座前部又焊有一个“U”形加强片,左右钻有通孔,用一个销子与上机匣前部连接,枪身分解时,上机匣可以此销子为轴旋转。弹匣座左右两侧开有大的圆孔,并在左右两侧各冲压有两条向内的凹槽,一方面可以减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小与弹匣的接触面,以便排除污物。弹匣座后部安装有弹匣卡笋、弹匣卡笋轴和弹匣卡笋簧。为防止意外解脱弹匣,弹匣座后部下方还焊接有一个钢板冲压的护圈。
下机匣左侧上部向内折弯,右侧向外折弯,这两个面刚好起到支撑枪机的作用。下机匣下方铆接并点焊有扳机护圈,对应位置的下机匣内还铆接有冲压折弯成的阻铁和扳机安装定位板,用于安装扳机组件,并防止扳机位置移动。
扳机护圈后部设置有握把片安装支架,支架顶部折弯后与下机匣铆接在一起,前部折弯后与扳机护圈后部焊接在一起。下机匣尾部左、右侧与底侧先被冲压出来,然后左、右两侧再向中间折弯后形成下机匣尾部封闭面,再在封闭面前部焊接“U”形加强板,以增加下机匣尾部的强度。分解推片安装在下机匣尾部。
1-分解推片;2-扳机簧轴兼上下机匣后部卡笋;3-下机匣尾部的“U”形加强板;4-扳机簧;5-扳机簧轴套;6-扳机后部;7-阻铁;8-定位板中间的折弯部;9-定位板前端折弯部;10-保险片(上面开有卡住拉机柄的槽);11-保险片定位轴和保险片定位轴簧
下机匣上部特写
保险片由一整块钢板冲压折弯而成。保险片定位轴和保险片定位轴簧穿过保险片前部的弧形槽,而扳机轴穿过保险片后部的“┍”形槽,从而将保险片定位在下机匣上。保险片可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枪机的保险和非保险状态。
扳机组件由扳机和阻铁组成,二者均用厚钢板冲压折弯而成,用销钉固定在一起,一般不拆卸。阻铁呈三角形,前部的尖角卡在下机匣内的定位板折弯部内,阻铁上还开有一个缺口,与定位板中间冲压出来的突起进一步配合,防止阻铁位置移动。扳机后部的中间开有通孔,定位板后端的突起上也有通孔,扳机簧轴穿过这两个通孔,使扳机在定位板通孔和扳机簧轴的约束下只能前后移动。扳机簧轴后部下方设有一个方形凸起件,恰好卡在分解推片前部的方孔内,在分解该枪时,需向前推分解推片,扳机簧轴随之移动,当其从上机匣尾部的结合孔内解脱出来时,上、下机匣尾部即可分离。
左右握把片由黑色塑料制成,用固定螺钉与螺母固定在握把片支架上。
这支机匣标记为“仿四三式”冲锋枪的特殊之处在于握把片的图案与原产PPS-43一致,中央菱形有“C”字,有可能是维修时换用了原产枪的配件。而通常所见国内仿制的PPS-43握把片上的菱形图案中间为空白,据说还有“K”字与五角星两种情况
弹匣
54式冲锋枪采用35发容弹量的钢制弧形双排双进弹匣,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组成。弹匣体由冲压成型的左、右两个钢板焊接而成,弹匣口部有加强片,后部加工有与弹匣卡笋配合的凸起,弹匣体两侧光滑,没有50式冲锋枪弹匣那样的加强筋或56式冲锋枪弹匣那样的凹槽。托弹板由带有凸起的顶板和带有下部导向的“U”形板点焊而成。托弹簧为单股矩形螺旋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均为一件式的钢板冲压件,再经折弯成形,其中托弹簧与托弹簧底板压在一起,一般不拆卸。
54式冲锋枪35发弹匣分解状态
动作原理
54式冲锋枪的射击过程与采用自由枪机原理的其他冲锋枪大同小异。如果枪上已装好实弹匣,枪机处于前方位置,保险处于打开位置,此时拉枪机向后,直至枪机尾端的待发卡槽越过阻铁,阻铁头部上抬卡入枪机尾部的待发卡槽,阻挡住枪机,形成待发状态。扣动扳机时,扳机前端迫使与其相连的阻铁后部下降,最终阻铁后部脱离枪机的待发卡槽,枪机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复进。
当枪机越过弹匣上方时将弹匣最上一发枪弹推进弹膛。枪弹基本进入弹膛后,枪机弹底窝中间的击针才能正对枪弹的底火。枪机继续复进,抽壳钩越过枪弹底缘抱住弹壳,接着击针撞击底火,实现击发。枪弹击发后,一部分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前进,一部分通过弹壳底部作用在枪机端面的弹底窝上。而此时枪机因惯性作用仍顶住弹壳,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枪弹发射时的后坐力。
当作用在弹底窝上的压力大于枪机复进到位时的惯性力时,枪机开始后退,抽壳钩抽出弹壳,此时弹头已经飞离枪口,膛压下降到安全范围内。枪机继续后坐,并通过挡销压缩复进簧。当左侧的复进簧导杆头部突出弹底窝平面时,其撞击弹壳底部左下侧,与右上侧的抽壳钩形成一个力矩,将弹壳向右前上方抛出。随后,枪机进一步压缩复进簧,直至撞击缓冲垫将后坐力传递到射手肩部,枪机停止向后运动。
如果射手不松开扳机,枪机继续复进,重复前面的动作,直至将弹匣内枪弹打空后停在前方。如果中途射手松开扳机,则枪机复进时会被上抬的阻铁挂住,形成待发状态。当再次扣动扳机后,也会重复上面的过程,继续发射。
54式冲锋枪没有单发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发射,所以发射机构只有扳机、阻铁和保险片3个主要零件。当枪机处于后方位置(待发状态)时,用手指将保险片推向后方,此时保险片前端在弧形槽和定位轴的作用下上抬,后端使扳机轴进入保险片的水平槽内,扳机轴便不能下降,使扳机无法扣动,阻铁不能下降,形成保险状态。同时,保险片前端上抬后,使保险片上部中间的凹槽上升,刚好卡住拉机柄,以此进一步限制住枪机的前后运动。
当枪机处于前方位置(击发状态)时,向后推保险片,保险片后端也能限制住扳机和阻铁,但其前端上升后,会挡在拉机柄的后部(而不是保险片上部中间的凹槽卡住拉机柄),这样当枪意外跌落时,枪机不至于后退越过弹匣,从而避免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造成跌落走火的危险。
也就是说,该枪不论处于待发状态或击发状态,均能实现保险。
应急的过渡性产品
54式冲锋枪生产装备不到两年时间,即被56式冲锋枪所取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其前身PPS-43也是一种在战争时期紧急设计生产的武器,与当代冲锋枪当然无法相比,但就设计年代和背景而言,其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其主要优点有:结构特别简单,大量使用钢板冷冲压、折弯以及焊接、铆接工艺,加工与生产都很方便,零件强度也有保证,机加工零件少,且形状简单,用材普通,一般的小型机械厂都具备生产条件,战时生产动员性较好;枪托折叠后全枪体积小,方便携带;弹匣容弹量达到35发,火力持续性有一定的保证;保险位置比较合理,操作方便快捷;枪机行程较长,因此射速不是很高,对于熟练射手来说,便于提高点射精度。
虽然54冲锋枪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由于设计年代的限制,其带有鲜明的战时应急产品的痕迹,存在不少缺点:没有单发发射机构,不利于必要时火力的转换,不利于节约弹药;枪托折叠、打开的动作较繁琐,且枪托定位不可靠,在卡笋磨损后容易松动;弹匣后部的凸筋对于携带和操枪均不太方便;保险片略显单薄,在受到强烈冲击时,由于枪机质量相对较大,有可能造成保险零件的损坏;枪口装置没有保护件,当枪口向下跌落到硬地面时,会造成枪口装置的变形,进而影响射击精度;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原因,全枪尺寸和质量仍然偏大,枪托打开时全枪长811mm,折叠时616mm,而带空弹匣的全枪质量比79式冲锋枪重1.1kg,相对于中等身材的中国士兵而言,使用有些不便。不过替换54式的56式虽名为冲锋枪,但本质却是突击步枪,全枪和枪弹的尺寸、质量都与冲锋枪的战术要求难以吻合,特别是难以达到空降兵等特种作战部队的要求,这也是1965年以后开始着手研制更轻、更紧凑的79式冲锋枪的最主要原因。
54式冲锋枪在我军主力部队中一直装备到1963年前后,在二线部队中则到1970年以后才完全撤装。54式和之前的仿四三式、PPS-43一同改为装备民兵,特别是1960年之后,大量装备过各边境地区的农垦兵团,一般由战斗班的正、副班长使用,普通战士仍装备步骑枪。1970年以后,民兵开始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淘汰下来的54式冲锋枪等老式轻武器入库保存,直到1980年以后逐步销毁。不过比50式冲锋枪幸运的是,如今少量改装后的54式冲锋枪作为影视道具仍活跃在荧屏上,使现今的人们有机会领略一下这支“年过花甲”的老枪风采。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8年第12期上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卡拉什尼科夫巅峰之作后传:PKP佩切涅格通用机枪装备俄军班组
浅析电影《扫毒》中的武器与战术表现
稀有资料丨瑞典皇家陆军买了一批汤姆逊,还自己编写过一套手册
招贤纳士
编辑:王晓涛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