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明芬
10月5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401班学生王俊熙写下假期随笔:9月30日下午,我们去了龙泉山,这里有一个700多年的“婆婆树”,它有九条根,树干上开了很多花,旁边是奶奶常说的“龟碑亭”,看上去硕大又憨实,我猜想,也许它的肚子里面就像奶奶说的那样,有很多金银珠宝。家住在龙泉山附近的我,觉得我的家乡很神秘呀!真想问问老师,下次在龙泉山上课是什么时候。
“放心,今后每周五都有!”王俊熙的班主任朱萌萌回复孩子。
课后服务搬到山上
9月30日是龙泉小学第一次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办《我爱我的家乡——龙泉》系列乡土项目式课程。按计划,今后每个周五,在16:10—17:30的课后托管时间,孩子们都会走出校园,到龙泉街、龙泉山分年级上《龙泉风景》《龙泉风俗》《龙泉诗文》《龙泉农耕》《龙泉方言》《龙泉风味》等课程。
在9月30日的第一课中,龙泉小学的孩子们便感受到了课程的丰富多彩。他们在山中吟诵历代诗人咏山的诗句“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借骚客搜奇”“共上灵泉绝顶望,苍烟绿水碧云天”“有峰有峦,有泉有流,有松有柏,有树有竹,有山有水,有溪有流,有烟有云,有鹤有莺”;他们在龟碑亭品读碑文,了解楚昭王的生平和功德;在牛山湖渔场学习淡水资源保护常识,识别各种鱼类。
“我们这学期已经安排好了,要上12次课。”龙泉小学学成中心主任郭敏说,学校设定了明确的校本课程框架,老师们积极性也很高,已为孩子们设计了参观龙泉山、走访牛山湖、捡拾龙泉落叶、制作树叶贴画、簸箕画等课程,学生们能真正将课桌搬到户外,他们的学习也将从课本走向大自然。
“赢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壳似金。煮豆烯萁千年事,隔桌呼酒忆古今。金豆入磨转蟹黄,坡仙知味流涎长。俯见维雉牵衣儿,指说雷家圆子香。”龙泉小学六年级学生邓彤彤兴奋地回忆,10月1日,她作为“泉小厨”社团的一员,和同学们一起到龙泉的特色豆腐圆子作坊学习,学着老师傅的模样,在碎豆腐里加入肉沫、鸡蛋、葱、姜等搅拌,再搓圆子并放到电锅炉蒸,“特别香,我吃了好几个,回家后我还教爸爸妈妈做呢!”
家长纷纷贡献资源
龙泉小学校长左军娥说,山上课堂的背后,是许多人的付出,“教育局鼓励我们大胆去试,龙泉街道文化站、龙泉山风景区等给了我们智力支持,学校‘银龄教师’积极参加,做我们的课程顾问和导师,年轻老师们以最大的热忱投入,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进来。该校学生家长、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昭园主管汪静说,这样的课能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美,让他们以龙泉人为自豪,她希望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学校一起把课开好。该校401班学生王晓雨的妈妈说,虽然家在龙泉,但因她和丈夫工作繁忙,不曾带孩子真正认识龙泉,因为学校的课外托管课程,孩子有机会能从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等各方面了解龙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融入了集体,融入了大自然,她觉得非常欣慰。
“这项乡土校本课程,甚至勾起了我这个土生土长龙泉人的家乡情结。这个课程将帮助龙泉孩子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本土文化。”龙泉小学副校长、已在该校工作了20多年的况红梅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