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近一个月世界影坛最火的电影,那必须一定是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没有之一。
《小丑》有多火呢?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小丑》拿下了金狮,成为首部获得三大电影节的漫改片。男主杰昆的表现绝对有资格当影帝,但受传统所限(每部作品只能拿一项),杰昆没能亲手举起个人荣誉奖杯,但他的演出获得一致肯定,可以算无冕之王。
每年都有金狮金熊金棕榈,它们代表着艺术成就,和票房冠军不是一个象限的,但这次不同。
截止到昨天(11月13日),《小丑》在北美已经拿下了3.15亿票房,全球达到9.88亿,10亿大关近在咫尺,货币单位是美元。
《小丑》被定为R级片,也就是17岁以下观众限制观看,这相当于一道紧箍咒(青少年是大票仓),注定了R级片票房不会太高,此前的R级冠军是《死侍2》的7.8亿美元,《小丑》上映三周多就破了。
这还是在中国内地未上映的情况下,《死侍2》特供版内地好歹还刮了4000万美元。
要知道《小丑》的制作费只花了5500万美元,华纳高层估计乐的想裸奔,《正义联盟》亏的钱一把全回来了,还能剩不少。
大众口碑也爆了。
IMDB上45万人打出了8.8,超过《搏击俱乐部》进入历史前十。
豆瓣上16万人打分,现在依然维持在9分高位,已经算是神作级别了。
小丑跳舞的那段楼梯甚至成了纽约热门旅游目的地,无数人去打卡...
有了以上的光环,加上内地不上映,自然让影迷们如饥似渴,上周日出资源时就跟放暑假前夜差不多,喜大普奔涌去字幕组。
在香港刷了三遍《小丑》的夕阳老师提醒我,这片子一定要独自看,所以周日晚上我跟媳妇请了个假,在工作室把灯都关上,打开投影,进入小丑世界。
看完后我有点懵,这部如此压抑、黑暗、丧逼的电影,票房怎么会爆成这样.....
再加上那天是双十一剁手日,看完刚好进入开抢零点,我感觉有些魔幻恍惚。
下面聊聊我的个人观感,其实我不太想把《小丑》无差别的推荐给谁,这部电影太挑人了。
小丑是DC世界最老资格的反派,诞生于1940年,最明显的特征是大红嘴与仿佛在燃烧的绿色头发,且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笑容。
小丑没有任何超能力,他靠的是脑子与无道德底线的思维,豁得出去就是战斗力,被誉为史上头号恶棍,据说DC的世界有三种人:英雄、反派与小丑。
但小丑的出身在漫画里没有说的很明白,大众比较认可的是他掉进化学溶液变了身,画鬼容易画人难,这样反而好,模糊性给起源电影留出巨大的创作空间。
民风淳朴哥谭市,人才辈出阿卡姆,《小丑》的故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我大致捋一捋,穿插着解读。
亚瑟是个职业小丑演员,隶属某演艺公司,类似于我们在婚庆上看到的那种嘉宾,谁家有喜事庆典就请去演一场助兴,他刚接的活是帮乐器店促销(歇业大甩卖),拿着个广告牌吸引路人注意,日晒雨淋又收入微薄,实在不是什么好活。
这时有几个坏小子来找茬,不光砸烂广告牌,还将亚瑟胖揍一顿,当个小丑真是太难了。
此时出现片名,字体设计的非常粗大,几乎要把屏幕撑爆,我想导演肯定是有用意的,象征着脆弱肉体里呼之欲出的恶灵。
然后是亚瑟与心理女医生(应该是心理社工之类,为方便我还是简称为女医生了)的谈话,他上来就是一段大笑,小丑在漫画中的标志动作就是笑,电影编剧给了个生理性解释,说亚瑟得了一种病,会无故的发出癫笑。
亚瑟问女医生:只是我如此,还是说这世界变得更加疯狂了?这句台词让我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玛蒂尔德的那句话:人生只是童年如此苦,还是从来如此?
言谈中得知亚瑟有严重精神疾病,同时吃七种药,这期间穿插了一个亚瑟在精神病房里拿头撞门的镜头,对话中提示亚瑟曾经入院治疗。
这个镜头的视觉中心点并不是人物,而是右边的那块表,上面标明是11点11分,接下来我就留意有没有相对应的镜头,还真有,两人谈话时有个中景,后面的表标注的时间一样。
没太琢磨出有什么具体含义,肯定不是双十一,或者这一切都是亚瑟的臆想?电影最结尾也有个阿卡姆精神病院的镜头,但这俩房间应该不一样,注意右边墙上的字,不太清晰。
我查了下,找到导演杀青后的留影,正好就有这行字,两相一结合,写的是:NoUnsupervisedPatientsAllowed(不允许无人监管的病人)
后一个应该是重症病人专用的,而第一个镜头写的是“观察房”,亚瑟应该是真的曾经入院,好些了又出院用药物维持。
但吊诡的是,后面他去精神病院拿病历,又问这里都住着什么人,好像他之前没来过。(也可能是故意的)
这部电影看的时候确实费脑子,有太多细节,我也快精分了。
回去的公车上亚瑟逗前排小男孩开心,却被孩子母亲喷了。
癫笑又发作,这时亚瑟还是个挺Nice的社会人,他随身会带着卡片跟别人解释自己的病。
亚瑟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家,这里第一次出现了那段楼梯,这段楼梯就像是亚瑟心理的镜子,几次出现的光影效果都不一样。
亚瑟与母亲佩妮同住,母亲说自己三十年前曾在哥谭市大富豪托马斯?韦恩家工作(也就是蝙蝠侠他亲爹),所以经常给他写信,说自己现在过的很惨希望获得帮助,但一直没有等到回信
稍后还安排了一场亚瑟帮母亲洗澡的戏,可能是在暗示他有恋母情结。
母子俩都很喜欢一档叫《莫瑞?富兰克林现场秀》的节目,主持人莫瑞的扮演者是罗伯特?德尼罗。
《小丑》的整体故事脉络像极了1976年马丁叔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小人物被压榨然后报复社会,德尼罗时隔四十多年从热血底层变成冷血高层,也算是隔空致敬了。
这不是德尼罗第一次演脱口秀演员,在1982年的《喜剧之王》中也是。
亚瑟看着电视,突然切到录制现场的戏,这段明显是他的幻觉,亚瑟的梦想是成为像莫瑞一样的喜剧脱口秀演员。
但现实很骨干,脑补High完他还得去当底层小丑,下面亚瑟裸背的那个镜头极有冲击力,杰昆是怎么减到如此病态的瘦的。
因为被小混混殴打,同事兰道给了亚瑟一把枪让其防身,值得开心的是碰到了邻居苏菲,她是个单身妈妈,对亚瑟比较友好,跟她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
接下来倒霉事儿接踵而至,去儿童医院表演时枪不小心掉了出来,这直接导致他被炒鱿鱼,给他枪的兰道还撒谎踩了一脚。
失业是亚瑟心理曲线爬升的起点,她画着小丑装在地铁上被三个白领殴打,忍无可忍拿起枪将他们杀光,前两个算是自卫(虽然过度了),后一个是主动补刀。
亚瑟杀人后吓坏了仓皇逃进一间厕所,冷静之后对着镜子开始跳舞,这里摄影以及杰昆的表演真是太赞了,用一种很优雅的形式表现“失控”,我当时已经看不到亚瑟,起舞的分明是他体内的“小丑”。
回去他就敲开邻居苏菲的门,应该是来了一发。
这是角色心理的第一次突变,杀人让他体会到存在感,大家注意看杰昆的眼神变化。
第一次见女医生,他是惶恐不安的,希望自己别这么难受。
而第二次,他变得自信,坦然承认自己脑子里全是消极想法,就像奥数班毕业回去做普通数学题一样。
他带着苏菲去俱乐部参加脱口秀表演,前面一段简直灾难,说的包袱不逗,癫笑症又发作,但突然BGM变成轻快的爵士乐,台下笑声一片,这是在暗示此处为亚瑟的幻觉。
其实他并没有变强,这种自信是虚幻的。
第二重打击又来,这次更上一层楼,他偶然间读到母亲写的信,得知自己竟然是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
他去到托马斯的郊区豪宅,自然是吃了个闭门羹,这里DC迷们一定可以会心一笑,那个小男孩就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管家是阿尔弗雷德。
导演还让小丑给蝙蝠侠凹笑容,我承认我笑了.....
但如此的话蝙蝠侠大家庭的年龄就有点儿拧巴了,漫画里小丑应该跟蝙蝠侠差不多岁数,而在这部电影中至少差了20岁,辈分错位,反正华纳说《小丑》跟DC宇宙没关系,也不拍续集,姑且不计较了。(不过也说不准,毕竟票房这么高)
亚瑟觉得阿尔弗雷德这个管家屁也不懂,于是就乔装成剧场员工去找托马斯?韦恩认爹,当晚播放的影片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正演到经典的溜冰一场。
《摩登时代》放在这儿有明显寓意,哥谭市因为小丑杀人事件民怨沸腾,而上层精英们却在看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的电影,还被逗的哈哈大笑,真是绝妙的讽刺,注意屏幕右下角的“Danger”字样,他们还没有觉察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亚瑟在卫生间里堵到了托马斯?韦恩,刚叫了声爹托马斯就坚决否认,说你妈妈得了妄想症,以为我睡了她,其实啥也没发生,并给了亚瑟一记老拳,愤怒离开。
这一拳不算什么,接下来才叫暴击。他去到阿卡姆精神病院,翻阅了母亲三十年前的病例档案,白纸黑字,她确实是有强烈的妄想症,而自己也是被领养的,还遭受过严重的虐待。
面对残酷真相,杰昆笑着崩溃了。
这里可能会有争议,到底亚瑟妈妈有没有疯,甚或是托马斯弄的阴谋让她“被精神病”?按理说精神病患者不能领养小孩,但也可能是在发现有病之前就领了,我个人倾向于确实有病,因为托马斯的表现非常强硬,不像是做了亏心事的态度。
另外我也实在无法接受小丑跟蝙蝠侠是亲兄弟,还差这么多岁.....
亚瑟失魂落魄的回家,直接到了苏菲的房间,但她惊讶的发现,苏菲好像不认得他,还问你是不是邻居。
原来,之前所有的温存时刻,都是亚瑟的幻觉,此处还实名致敬了《出租车司机》。
他与邻居的第一次电梯见面应该是真实发生的,后面的才是幻觉,亚瑟太需要爱了。
然而一切都是泡影,数祸并至,成为压倒亚瑟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来到母亲的床前,用枕头闷死了她,此处色调非常反常,前面都特压抑,在杀人完毕后竟然是阳光满屋,制造了强烈的氛围张力,对于他体内的那个“小丑”来说,这个罪恶时刻是属于他的诞生日。
亚瑟第一次上台表演的视频被莫瑞放到节目上播放,本意是嘲笑,但没想到竟然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莫瑞就邀请他去上节目。
亚瑟知道这是种羞辱,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计划是风风光光的去,然后在节目现场吞枪自尽,为了效果出色,自己还在家反复演练,此时的亚瑟,已经是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烈士了。
化妆到一半,还顺手干掉了找上门来想串供的同事兰道,但放过了侏儒盖瑞。
换上了行头,大家看到了那个印象中的小丑。
中西文化的丑角妆其实有一点像,都是强调白与红,随便搜了张图:
而且中西丑角的寓意很像,都带有某种狂欢气质,所谓“无丑不成戏”,小丑才是人性最深处欲望的写照。
接下来就是那段著名的楼梯蹦迪,此时光给的很足,舞步迷离,音乐劲爆,亚瑟体内的小丑彻底复苏。
来到节目录制现场,莫瑞并没有认出亚瑟,说明之前的那段是幻觉,亚瑟说请叫我小丑。
幕布即将拉开登台的一瞬,亚瑟扭曲着身体,有种魔王降世的神奇感觉。
按照他之前的演练,应该吞枪自杀,他之前在日记上写“希望我的死比生更有价值”,但到了现场他却没这么做,而是乒乒乓乓把莫瑞给轰了。这场戏我觉得拍的不对,小丑应该表现得更从容,现在他好像是被激怒了,那些台词就像是受了欺负的无知小青年说出来的,直白的简直乏味了。
不,小丑不是酱紫的,他应该更酷,他就是愤怒本身,应该是风暴眼中最平静的那个点。
下面的一幕才是对的,小丑看着被自己点燃的暴力人群开怀大笑,这才是混沌的代言人。
然后就是他把嘴上咧,小丑完成了蜕变,接受暴民的欢呼,再一次感叹,杰昆的戏太好了!
此处穿插了托马斯?韦恩被枪杀的著名镜头,也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起点,我觉得这里对接的没必要,有点生往上靠的意思,哥谭市的顶级富豪,竟然单独从小巷子里逃走,保镖在哪里!
最后一个场景是阿卡姆精神病院,时间应该是多年后,小丑与对面的心理医生都有了白发,这里出现了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小丑说:你不会懂的。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前面所有的情节当成是小丑的回忆,并不影响电影理解。
接下来的镜头真是神来之笔,小丑走出房间,身后是血红的脚印,暗示他杀掉了女医生,这出恶魔诞生记在一首欢快的《That'sLife》中结束。
《小丑》到底讲的是什么?
好像讲了政治,号召底层人民起来打砸抢烧,打土豪分田地,从最后一幕来看确实有点这意思,但这是最浅的一个层面。
小丑明确说过,自己不信政治那一套,他并不屑于当个靠民运上位的政治投机者。
他反抗的是现代价值体系,什么民主、平等、博爱,都是狗屎,他说你们连好笑与否都规定好了,我偏不,我自己决定是不是好笑,即使是谋杀,我觉得可笑,它就是好笑。
总结一句话:每个人的人生,包括他自己的,都是个笑话。
他后来在警车里的笑,并不是得意,而是觉得这帮人也太傻逼太容易操纵了,我随便说两句话杀几个人就颠覆了一座城市,哈哈哈哈哈。
他不在乎名与利,他不会受任何人的摆布与贿赂,他只想看这个世界的笑话,与人心的燃烧。
我们不妨把杰昆拿来跟《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的小丑比较下,两位演员的水平都是顶级的,但味道完全不同。
细想一下,希斯?莱杰的小丑其实没什么心理变化,他身上是一种没来由的、“先验”的恶,他入场时是个恶棍,出场时同样是。
他的自我剖析是:“我就像一只追逐汽车的狗,虽然知道追上也不能拿车怎么样,但我还是要去干”。
作恶本身,就是理由,希斯?莱杰的表演更偏符号化,他的内心戏体现在与蝙蝠侠的周旋上,而不是自我挣扎。
《小丑》可以算人物的前传,所以杰昆版小丑的心理曲线极为陡峭,编剧需要给这种纯粹的恶一个解释。
亚瑟最终变成小丑并不是一般的黑化,像《狗镇》和《天才瑞普利》那种叫黑化,亚瑟应该叫“恶魔归位”,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不是要变成一个什么人,而是褪去这身皮囊,呈现恶的本来面目。
两个小丑还是有共通的地方,比如在警车里的戏,他们的心境是类似的,有种大功告成要去人民广场吃炸鸡的畅快。
再就是妆容,希斯?莱杰的小丑脸画的脏乱差,活像个不修边幅的狂野暴徒。
杰昆更像个舞台上的人物,妆容更精致。《小丑》是大男主电影,聚光灯自始至终都在杰昆身上,许多怼脸大特写,只有对演员有极强信任的导演才会这么拍,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展露无遗,大部分传记片都不敢这么拍。
杰昆的演出怎么说呢.....满分,他值得明年的任何一个影帝奖。
《小丑》在电影技法层面真的是没话讲,冷暖色的交织互现,人物心境与氛围的映衬,视听语言的运用无可挑剔,托德?菲利普斯之前最出名的导演作品是《宿醉》系列,这反差也太特娘亲的大了。
这部电影真是太邪恶了,《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也恶,但他后来被蝙蝠侠打压了下去,《小丑》中却表现的如同英雄降临。
看完两遍后我心里压的不行,那天晚上都没睡好,后劲真是大。
虽然觉得在电影层面它是难得的杰作,但我并不会无差别的推荐,太压抑太黑暗,看完让人生理不适,在缺乏有效执行的分级制度前,国内不上映也挺好,否则真的容易误导小朋友。
如果我的娃才十七八岁,我不会同意他去看《小丑》这种片子,起码得有过一些生活历练才能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它,就像你不可能让一个没驾照的孩子去开卡车一样。
我是个性格比较乐观没心没肺的人,小丑这种极端的体验我未曾有,也不想尝试,每个人心中都有恶,但我会抑制住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欲望,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这也是艺术品的价值,可以安全的宣泄一些负面的东西,让现实生活不至于脱轨。欣赏艺术时我百无禁忌,但我喜欢生活在阳光灿烂里。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