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如今短视频赛道竞争十分火热,短视频平台中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知识科普类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小众垂直内容被更多用户喜爱;本文作者拆解了知识科普类视频中的“@绝密研究所所长”账号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变幻莫测的极光、险恶的极地环流、体积庞大的冰山……跟随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北海航线”号,@绝密研究所所长为我们揭开了南极大陆的神秘面纱。
随着东方科考站腹地东方湖的不断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极端的气候环境,还有奇形怪状的巨型海底生物,长达16米的座头鲸、巨大的褐红色冥河水母、重达12公斤的南极帝王蟹……奇幻的南极世界,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这是@绝密研究所所长关于南极探索的科普视频,这期视频分成了三支发布,延续以往的风格,采用一体化的封面设计。凭借对南极大陆专业的科普讲解和精彩的画面呈现,在6月6日发布后迅速斩获了300w+的点赞,其中最高的一支点赞量目前已达215.9w。
此外,在5日和10日发布的两期视频,总点赞量均超过了200万。在过去15天,@绝密研究所所长吸粉305.4w,涨粉速度惊人。
笔者发现,最近知识科普这类偏小众的垂直内容,开始频频出圈,爆发出强劲的势头。那么,都有哪些内容受到用户的喜爱?我们一起来看。
一、知识科普,哪些内容受欢迎?
在近期点赞数据比较靠前的知识科普视频中,自然科学的内容表现最为出色。除了前文提到的@绝密研究所所长,@超自然研究所所长于5月22日发布的深海探索视频同样获得不少关注。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中,那些从未见过的深海生物,勾起不少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期视频也分为了三支视频发布,最高的一支获得了220万点赞。
与新闻热点相关的自然科学科普视频,往往很容易受到欢迎。
热点新闻本身就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而且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了解这些新闻热点背后的深刻含义也有一定的门槛,而知识科普视频能够为他们解答疑惑,帮助用户正确理解整个新闻事件以及会产生的影响,且视频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进行讲解,比起单纯的文字新闻更具说服力。如@科学旅行号对日本排放核污水和天鹅座神秘信号这两个新闻事件的科普视频,分别获得了145w和112.3w的点赞。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仰望星空,也从未停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也越走越远。《三体》等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是人类对遥远宇宙的幻想,它们的出现让普通民众对于神秘莫测的宇宙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探索欲的驱使下,大众对于相关新闻事件有更强烈的讨论意愿,如在@科学旅行号对天鹅座神秘来信展开的“外星文明是否真的存在”视频里,就有很多人在评论区提到《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和三体文明。
此外,卡思发现,很多科普自然科学的播主,会把同一个主题的视频分为几支视频发布,通常采用三支为一体的封面设计。解析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一来自然科学的科普一般比较硬核,要把一个话题讲明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在以十几秒的短视频为主的抖音,太长的视频会直接“劝退”很多用户,导致视频的完播率太低,影响自然流量的推荐。
二来将每期内容分为多支视频发布,可以各自获得不同的流量推荐,增加爆款的几率。如@绝密研究所所长发布的“奇幻南极”视频,第一支视频的点赞量就明显偏高(点赞量超过210w),这也带动了同一主题下另外两支视频的高点赞量。
除了自然科学的内容,科普类播主根据投稿的图片,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推理出相关信息,也容易引起用户热议。如@Eyeopener的网络迷踪系列,数条视频获得上百万的点赞。在点赞最高的一支视频里,播主讲解如何通过一张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定位白色区域的位置。
在分析的过程中,播主层层深入,从颜色判断白色区域是结冰的湖面,再从机翼上的徽标和数字推断是南航以及飞机的注册号。并通过山脉形态、太阳光影、飞机飞行角度等信息排除航线,最后排查剩下三条航线会遇到的湖面,逐一对比后推理出白色区域的具体位置。
跟随播主抽丝剥茧的层层分析,用户也忍不住惊叹其强大的专业能力和侦察能力,在评论区甚至还有人把播主称为“福尔摩斯本福”。@Eyeopener最近的两期网络迷踪系列视频,都获得上百万点赞。相比于他其他类型的科普视频,图片推理的视频显然更受用户喜爱。此外,@科学旅行号发布的《仅凭一张照片如何找到飞机航班号》的视频同样获得不少点赞。
通过一张简单的照片推理出具体信息,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而播主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复杂推理,在展现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用户对其专业度的信任。
我国不仅疆域辽阔,还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对人文地理的探索也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内容。
在抖音,不乏人文地理的科普播主,其中@长安范儿——人文地理作为代表账号之一,主要对我国各省市的文化特色景点和地理环境进行深度剖析,在科普的过程中,输出了很多硬干货的知识点。
在《长江的前世今生》视频中,他从长江的发源地开始介绍,结合地图讲解途径路线、各大支流、地形地貌演变和途径城市等,信息量密集。形象直观的地图展示和思路清晰的讲解,让用户对耳熟能详的长江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外,@长安范儿——人文地理也会对著名的旅游线路进行科普,如G318国道、新G219国道、川西环线、西北大环线等,这些路线拥有辽阔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异域风情,一直是旅游的热门路线。疫情平缓之后,旅游业也在逐渐复苏,知名旅游路线和人文地理的结合,同样吸引了不少用户关注和点赞。
在上述提到的知识科普类账号中,卡思发现,它们的粉丝画像中男性占比都在70%以上。显然,男性用户对严肃正经的知识科普内容有更深的兴趣。此外,在抖音5月的涨粉榜中,@天元邓刚以小众的钓鱼题材斩获了900多万粉丝。可见,男性用户对抖音内容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知识科普出圈,凭什么?
2020年,B站知识区的崛起让大家感受到了知识类内容的潜力。但其实早在2019年,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内容需求,抖音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科普内容的布局。
2019年3月,抖音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联合发起“DOU知计划”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11月,又在此基础上推出“#dou出新知”话题挑战赛,为知识创作者打造多项奖励。
截至2020年2月29日,粉丝过万的知识创作者已经有9万个,目前该话题已经拥有1292亿次播放。但由于短视频时长和用户需求泛娱乐化等原因,抖音的知识类内容还没能迎来诸如B站知识区的高光时刻。
从近期知识科普内容的频频出圈,我们也可以看出,已经有不少人在抖音默默学习,开拓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储备。
当然,知识科普的出圈还有很多因素。知识科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内容来说,准入门槛较高,对创作者的专业度有很高要求。前期对知识创作者的扶持,为平台积累了很多优质的创作者,如@Eyeopener就是当时“DOU知计划”的知识创作者代表之一,一直在持续输出优质的科普内容。
近期,抖音也有相关的扶持活动,如“抖音青少年挑战达人榜”,就有#科普知识的话题,在6月1日-6月30日,带上话题发布相关内容,每周TOP30的创作者就有机会获得DOU+券奖励。
6月7日,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的“中视频伙伴计划”,宣布:未来,创作者发布在抖音上的中视频内容,也可以和西瓜视频一样获得流量分成,这也能进一步助力科普内容持续发展。
随着抖音内容走向多元化,小众垂类的内容获得了更多出圈的可能。而抖音和西瓜视频的联动,在流量分成的政策扶持之下,势必会涌入一批中视频的创作者,而信息量密集,对内容有更高要求的知识科普视频,明显更适合1-30分钟的中视频长度。相信在用户、平台和创作者的多重助力下,知识科普赛道将会迎来全新的突破!
作者: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数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