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图示的审美背景及理想分析
——谈谈张双凤的人物画
文/ 尚 青
艺术是过去的思考,又是现实的关照。置身于当下激荡与巨变的时代,艺术家一边对接“过去”,一边构想“未来”。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语言图示和审美理想的演绎与丰富,艺术家必然在这两极中寻找其注脚点,对接自我的契合点。张双凤的人物画从关注地域、民族和现实出发,立足于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再现与表现之间,构建其个性化的语言图示和审美理想,这是人们需要对其艺术高度有必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一、乡土现实的社会反思性意义
无论稚嫩的孩子和纯朴的村姑、土地、自然、器物,还是表现形式元素,深浅、黑白、繁简、浓艳、光鲜、恬淡等的营构,都是“颂乡野而非都市”,始终如一去表现稚拙、天真、乡野、乡土、乡情,这是张双凤作品外在的显著特征。我想,如果不是大量地分析张双凤的作品,人们不与现实对接,有着透彻的经历和感受,是理不清张双凤所要表达的精神维度和审美理想的。如《晨曦》《山妞》《山里红》《山娃》《村姑》等作品,分明让人们触摸到山坡上的羊儿们,慢悠悠地吃草,无数朵飘动的白云偶尔似乎会驻留,清泉像音符一样欢快地跃动着奔向大海林间那些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伏地歌唱,山里那个静呦,让人真切地体会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在那沟沟叉叉的小河边,大姑娘边说边笑洗着蔬菜,小媳妇背着可爱的宝宝,蹲在河边的石板上用棒槌敲打洗着衣物;孩子们或不知疲倦地互相追赶,或爬上村头的大梨树嬉闹;大树底下公公叼着大烟袋,惬意地冒口小青烟,婆婆一边唠嗑,一边纺线,俏村姑绣着荷包;到了夕阳西下,朵朵白云慢悠悠地消逝,羊群陆续归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山里人又静待日复一日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的开始……这些人间的烟火气,与远远近近时有时无的山歌伴唱,汇成了六甸生活的的底色——真有那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当然,作品表现的绝非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景,通过提炼归纳或形而上的概括强化,以一种“抽象人性”与“风景人物组合叙事”方式来实现,既接地气又亲切感人,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明显与当下奢华、虚伪、机诈之凤格格不入。是基于人的生命和历史的自觉,对于当下人性异化、情感迷失等社会问题隐性地抵触和矛盾性地关照;基于现实矛盾和心中理想之间冲突后,在人文思索和美学主张上有意识或下意识的反思——即对淳朴意识和生命荣光的张扬。其一,当下,人性在不断地分化、组合,人的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存在多元化的表现,在与传统价值观的比较中,极端个性化的滋生,人性的恶的放大,人对物质化、享受化、娱乐化无休止的贪婪和畸形的追求,对崇高性的冲淡和低俗化的迷恋,人越来越不接地气,精神荒芜,信仰缺失,普遍迷失了人的“元初”的那份纯真。“灵魂浅薄、行为飘荡”,世俗的声名所诱惑、所牵绊,种种“面具”的伪饰和虚与委蛇的存在,人的精神往往在狂放洒脱的背后,是更加的痛苦、愈加的落寞!这是一个生命话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让人很难回答,张双凤的作品是个引子!其二,对现实的沉重感和淳朴岁月的逝去的感伤咏叹。俗话说,人越缺失什么,便越渴望得到什么。在面对因过度的物质化而蔓延的社会现实中,对于身份标签业已被世俗名利所奴役,人性的纯真、质朴的情怀需要张扬。张双凤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正是对都市的喧嚣、浮华、功利、隔膜采取一种无视和回避的态度!她分明在暗示:原始的、田园的、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是很美的,是值得人们珍视和向往的!其审美意义,难道对于当下虚无文化、虚无历史,热衷“去思想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价值化”,不是一种有力的回击吗?!
其三,只有艺术的真诚,没有女性艺术家的狭隘。张双凤始终围绕淳朴、单纯、天真、忧郁等元素来建构的审美理想,如《十月香风》《山丫》《秋语》《香风》等作品,偏爱以村姑和孩子的形象植入画面,村姑的质朴善良,略带忧郁的表情,超脱不媚俗的内在气质,代表着一种朴素美丽、原始纯真,孩子则代表着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和单纯明净。村姑和孩子已经符号化、精神化和象征化了,为人们建构了一个略带忧伤而远离喧嚣与尘俗的世界。这是张双凤站在女性的立场和视角,或之于题材的偏好、情感的侧重点去营构的。一方面时代的变迁,社会急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深刻影响,而女性对于生存环境、情爱感受有着天然的敏感,有所区别于男性的,但是,张双凤没有仅限于女性的视野和局限性,而是把它上升为时代所普遍缺失的情感诉求,作形而上的传达。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作品凝炼出的非凡的叙述、提炼、概括能力,其社会意义是深刻的。
二、乡愁意识之于故乡情感的阐释
从作品表达的内容和绘画要素进行分析,艺术是情感的宣泄和物质性的外化,必然在情感个性化和审美理想化之间,进行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建构。张双凤的作品始终围绕家乡,围绕她所钟情和热爱的故乡的风土人情去表现,鲜活感伤的人物,鲜活的器具,花花草草、树木山丘、山野环境等等原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象,通过张双凤的组合构建、秩序调节、语言锤炼和形式归纳后,以特殊的意趣,贴切的营构组织画面,如此地触动人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忧郁、深情、迷茫、清澈的情愫来,或只有淳朴的山里人才有的那种表情流露,到底有什么魔力呢?李朝全在评价余光中诗歌《乡愁》说过一句话,“人的所思、所念在那里,那里便是自己的故乡,故乡永远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我想,正是强烈的“乡愁意识”的“驱动”,对家乡爱得深沉、爱得真切,使张双凤的作品在精神境界和审美内涵上有了情感的依托——家乡终生难忘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在她的心里扎了根,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正是“乡愁意识”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反复的提炼和“咏叹”,将现实生活和艺术对接,将感性与理性互为交织,从内容和形式进行升华,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纯粹的、纯真的、质朴的乡野、乡土、乡情世界。其一、一般而言,艺术不局限于某种程式化了的形式规范,应以个人生命的体验认识和体验生存的世界,回到最初的感觉和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中去。
艺术史家认为,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无不打上了与之相关的印记。张双凤说,家乡浓浓的年味,过年必备杀年猪摊煎饼做豆腐,买鞭炮做新衣串亲戚……在六甸这个与世无争的静静的小山村,有自己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张双凤把这种点点滴滴的平凡生活凝结在笔下,向人们诉说一种美与真、善与情。其二,艺术的感受力和审美力的终极理想是“乡愁”。张双凤对乡土、乡野、乡情审美意识的选择性建构、笃定性坚守,是张双凤骨子里的“乡愁”意识使然。家乡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化成了张双凤骨子里的东西,有着血浓于水的内在关联性。张双凤说,我认准一条,人生在世,不管走到哪,经历什么,生活变成什么样,乡愁永远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情愫,是最打动我的。诚如齐白石所言,来自生命本能的那种对家乡朴素的爱,就是爱家乡所熟悉、所珍视的一切吧。《十月香风》《山丫》《秋语》《山妞》《山里红》《山娃》《村姑》《香风》等一系列作品,的确让人们感觉,乡愁真美、乡愁真好!胡安•格里斯说:“人可以孤立地发明一种技术、一种创作方法,而不能发明一种精神状态”。我想,从一个个具体物象的刻画上升到普遍的乡愁,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生命更多的感悟和情感的悸动!这种“乡愁”既是共性的也是个性的,共性在于“乡愁”的历史缔结,个性在于“乡愁”细节的生动的触摸。更深层来看,张双凤把普遍的、抽象的历史乡愁和文化乡愁,沉淀出延伸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为人们注入更为深沉的人文情怀,引发人们对人生、亲情、岁月、历史、农村等等的思索。
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挖掘和弘扬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把自己民族的记忆、历史和情感凝结成一个个图腾,一种审美的符号,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传承下去。张双凤就非常注重挖掘和继承传统满族的民间艺术,始终贯穿着用绘画语言去深情地展现满风古韵。张双凤在姥姥的长烟袋、大襟衣服以及动人的农耕渔猎的民间故事与传说的熏陶下长大,自小沐浴在满乡文化童谣、萨满习俗中,所以,她的人物画始终围绕满族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作为自己创作的蓝本,满族的生活、服饰、舞蹈成了张双凤首选的创作素材。有关满族的资料,张双凤悉数收集和查阅,曾多次到新宾、岫岩等满族自治县采风,看那里的歌舞、风俗。张双凤的作品,满族的护膝、靴子、鼓柄、腰铃、民间传说和皇家服饰表现的是那么的真切和自然,作品《关东三大怪》《满乡风情》《盛世太平》《摇篮曲》等,满族的旗袍、坎肩、单鼓舞、木底高桩鞋等服饰造型及各种风俗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不浸润着张双凤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寻根”情怀。《太平馍馍的传说》是根据满族哥俩除去害人猛虎的故事创作的。表现的是身着满族服饰的哥俩带着弓箭骑马奔向森林、村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包饺子庆贺等场景,缜密的艺术构思和娴熟的技巧,尤其是满族风土人情的真切感的传达令人信服。《迎春》《闹花灯》《夏》《庄户剧团》《硕果累累》《太平馍馍的传说》等构思巧妙,大胆运用想象,形象质朴夸张、构图饱满充实、色彩明快绝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世俗气息,一扫当下“为形式而形式”僵化刻板的俗套模式,有超然物外之感和脱离尘俗之态。《太平谣》《掐春图》连续斩获辽宁省金奖并入选第10、第11届全国美展,就是张双凤以满族传统舞蹈为素材,凭借细腻传神的笔法,浓烈和谐的色彩,独到的艺术造诣创作的,得到已故省美协主席宋雨桂的大加赞扬,视为“创新、独特”。
结语
只有个性的、独特的体验,溶入一种形式技巧中,使这种形式技巧成为艺术品,才能使形式技巧成为一种现实的创造,否则,再好的形式技巧也仅仅是匠人的技艺而已,所以说,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和人的生命本质、内在精神相关联的,因为艺术所有的定义和全部的美学意义,其实都是围绕人而存在,都是人的生命经历、生命体悟和历史解读等多重意义上的注解、阐释、记忆和承载。张双凤很好地实践了一种艺术的本质精神,这就是为什么能如此打动人,触动人灵魂的地方。
期待张双凤创作更多的好作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回味!
2021年10月17日
作者:丹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展览时间:
2021.10.19-2021.11.3
展览地址:
宁波美术馆4号厅(宁波市江北区人民路122号)
主办单位: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民主促进会丹东市委员会
浙江恒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鸭绿江画院
今朝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