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美国人米勒发现,非洲的疟疾发病率大大下降。
这让他大为惊异,想不通到底是什么因素挽救了非洲人的生命。
曾经米勒建议联合国向非洲多发帐篷,他认为只要住进帐篷,就可以减少蚊虫叮咬,多少能够切断部分疟疾的传播途径。
当然发那么多帐篷成本太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断绝病源,并非最理想的办法,米勒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执行。
他派自己的学生到非洲一问才知道,发现阻断疟疾传染的是青蒿素,一种来自中国的药品。
米勒非常感兴趣,又让自己的学生来中国调查,想知道是谁发明了青蒿素。
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一共有7个单位都声称自己是青蒿素的发明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聪明的米勒没有相信这7个单位的话,而是给他们各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听说你们是青蒿素的发明者,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想了解除了你们,作出第二位贡献的是什么人?
好家伙,7个单位都说第二位贡献者的是屠呦呦。
至此,谁发明了青蒿素一目了然。
屠呦呦的名字这才为世界所知。
这个真实的故事是张伯礼院士所讲,当时他任中医科学院院长,陪屠呦呦去领的诺贝尔医学奖。
张院士说,虽然最后非洲用的青蒿素经过了改造,但第一个把青蒿素带进课题组,第一个发现结晶,第一个证实结晶具有临床活性的,是屠呦呦。
如果不是外国专家调查,恐怕永远都没人知道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
张伯礼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都哄堂大笑。
笑完之后又觉得非常悲凉。
我在想,聪明智慧的炎黄子孙中,还有没有被埋没的屠呦呦,还有没有被忽略的奇思妙想?
我们缺少大师,缺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人选,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参加奥赛从来不输于人,为什么长大之后就泯然众人矣?
当人才的棱角被磨平,当个性的伸展被压抑,注定只剩下万马齐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