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身穿汉服,披着长发,手中的针线上下飞舞,杨雪坐在绣架前,一针一针帮客户绣制婚书的过程,被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1994年出生的杨雪,并非从小接触苏绣的。家乡在湖北的她,因16岁时的一次旅游和苏绣结缘,便一头扎进这个陌生的领域。凭着认真钻研的精神,她成为拥有30万粉丝的苏绣非遗传承人。
△杨雪正在刺绣
结缘
16岁时被一位绣娘吸引,选择苏绣
苏绣,起源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和苏绣的缘分,要从2010年的一次旅行说起,当时16岁的杨雪和家人一起来到苏州旅游,在高新区镇湖游玩时,隔着玻璃她看到了一位绣娘正在刺绣,杨雪说:“这个场景就像刻在我脑子里一样,她看起来很温柔,身边还有一只狗,很安逸的感觉,我觉得那就是岁月静好。”
△刺绣作品
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如今这里也依然是苏绣的舞台。在曾经被触动的地方,杨雪也成立了自己的苏绣工作室。她说:“现在我很忙,但还是会坚持每天刺绣一两个小时。”
2017年她大学毕业,环境艺术专业出身的她,却选择了成立自己的苏绣工作室,也是在那一年她学成出师。回想起那段一边求学一边学习苏绣的时光,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说服父母之后,家人就带我来到镇湖,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老师,当时在这条街上走了很久,最后一位拜访的老师是濮凤娟,她是著名中国民间文艺家、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岁时我就跟着濮老师学习,就这样一边读书一边学习苏绣,学了5年。”
△刺绣作品 婚书
杨雪说:“家人觉得我走了一条比较辛苦的路 ,这是个冷门行业。这么多年下来了也有了一点职业病,近视严重了,还有散光,颈椎和腰椎不好。但是一想到,现在我能让这么多人了解苏绣,就值了。”
直播
新疆粉丝来到苏州学习苏绣
创业之初,遇到最难的问题就是怎样把自己的刺绣作品传播出去,打开销路。“因为我是一代刺绣人,没有基础,当时在各大平台发文宣传工作室,阅读量有时候只有几十。”
2018年的时候,杨雪想到了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推广。“当时做短视频,只是想要让更多人了解苏绣,就通过视频发一些前辈的作品,然后在直播间进行了一年的免费教学,慢慢就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现在,杨雪已经在抖音拥有30万粉丝,收获点赞226.8万。
△杨雪
这些粉丝有不少都在跟着杨雪学习苏绣,她告诉记者,目前有线上学习群七八个,每个群都是两百人。“最让我意外的是,很多90后、00后喜欢上了苏绣,并且愿意学习苏绣。”
有个新疆的女孩,在直播间学习了一段时间,便执意要到苏州来学习。“这个女孩腿部有点残疾,行动不方便,我还给她安排了一楼的房间,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生活不是很方便,最后还是回到新疆线上学习。”杨雪说,“现在她已经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品了,现在还会经常把她的作品发给我看。”
除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苏绣,杨雪还让老绣娘重拾刺绣。“工作室有七八个老绣娘,她们平均年龄已经有75岁了,完成的绣品按件计钱,她们不在乎赚多少钱,只要可以刺绣。”曾经有一位奶奶和她说,没有刺绣做,不知道双手应该放在哪里,因为做了一辈子了。
作品
用苏绣再现梵高自画像
传统苏绣做工精细,采用真丝刺绣,成品往往价格不菲,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一直以来,杨雪在思考怎么样让苏绣更生活化,被更多人接受。她说:“苏绣的针法很复杂,一般绣人物,需要绣娘有很深的功底。我在绣人物的时候就采用了虚实绣法,这样既保留了人物的轮廓,又减少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在创新刺绣手法的同时,杨雪也没有放下对作品的钻研。2018年她去了梵高的故乡荷兰,被一幅梵高自画像震撼,这幅画是1889年梵高在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时完成的。
△刺绣作品 梵高的自画像
她当即便拍了照片,决定回来后用刺绣的手法来呈现。“但是用刺绣表现油画对我来说是很难的,我研究了很久,尝试了很多种针法都没办表现油画的肌理感,最后采用了乱针绣等十多种针法,上百种线,历时4个月到2019年才完成了这幅作品,是近几年来我完成颜色最丰富的一件作品。”
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调,背景中混合了灰色、绿色,呈螺旋状,可以看到梵高眼神坚定有力。现在这件作品摆放在杨雪的工作室中,她自我感觉还原度很高,完成了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采访中,她习惯重复一句话,没有做刺绣之前,她是一个挺普通的人,是刺绣让她找到了认真钻研的感觉,变得更加沉稳、细心。“接触短视频之后,我又从一个小绣娘变成了一个拥有更大力量、可以传播苏绣的人。此时此刻的我觉得当年做的决定非常对,很感谢当时年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