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盲人,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或许不是推拿师,就是算命先生吧。
在我们印象中,除了这两项职业,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工作适合于盲人了。
不过,有一位盲人,刷新了我的认知,因为他会制作桌子、椅子、柜子,甚至更复杂的木制品,甚至他还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受人尊敬、技术精湛的木匠。
他就是网红木匠--卢祥宁。
被命运捉弄却不服输
今年五十多岁的卢祥宁,出生在广西隆安地桐镇,父母为他取名“祥宁”,其寓意是希望他健康长大、生活安宁。
可谁也没想到,3岁时卢祥宁患上了青光眼,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家中也无钱医治,就这样小祥宁失明了。
年龄尚小的卢祥宁,并不清楚失明对他以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哪里不一样。
到了五六岁,卢祥宁就独自动手做事情,刚开始,摔了、磕了、碰了是常事,母亲每每看到,都忍不住掉眼泪。
听到哭泣声,懂事的卢祥宁反而去安慰妈妈:“妈妈,不要紧,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也会好好活着,我将来还要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
在黑暗的世界里,卢祥宁对声音特别敏感。
12岁时,他喜欢上了听收音机里的节目,极其渴望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收音机。
可家里没钱怎么办?这时,他认为不能成为家里的负担,要靠自己努力赚钱。
怎样才能赚到钱呢?
卢祥宁想起了村里有个编织能手,会编织鸡笼,小祥宁就去恳求对方教教他。
可是把坚硬的藤条编出花样,对于健全的人都是一件难事,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几天编下来,小祥宁发现那些竹条、藤条就是不听话,把他弄得筋疲力尽,浑身是伤,但小祥宁可不抱怨,睡一觉起来后接着干。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卢祥宁编鸡笼的本领越来越娴熟,慢慢地,竟然也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师傅。
当鸡笼编得越来越顺手时,他又学会了配钥匙。
不得不说,卢祥宁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其聪明才智和不服输的精神不比任何人差。
作为一名盲人,能掌握两项技能已经算了不起了。
可谁也想不到,不满足这两项“小小”技能的他,又把手伸向了木工活。
不满足、不放弃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匠有多难?
圈子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弟、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在民国以前,学做木匠活儿的老规矩是经人说合,写出门生贴,立下3年出师的规矩,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向老师作揖磕头行拜师礼。
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杂活儿,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刃、锉锯,干上一年左右光景,师傅才叫跟着学推刨子、凿眼等下手活儿,以后逐步捉锛、抡斧、打线、开料。
所以,圈子里才会说学木匠是“三年零一节”出师,满三年之后 ,再逢一个年节日 ,这手艺才算学成。
做木匠除了拉、磨、锯、割等操作基本功之外,还需要不错的数理化基础,记忆力好,能懂会算才行。
古代木匠师傅为了让记住一些知识,就将木工制作工艺的一些诀窍编成口诀来传承。
就拿做凳子举例,制作木凳的口诀是“八分一、四寸五”,意思是指这个凳子的凳面木板的厚度为八分(0.8寸),差墨是一分(0.1寸)。
凳面到下面横方的距离是4寸,则相应的差墨就是五分(0.5寸)。
不过,光记住口诀也不行,如果木质发生热胀冷缩,木板厚度与木方间距发生变化,很多学徒就不会做了。
可想而知,这些门槛对于盲人卢祥宁来说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卢祥宁没有被吓倒,没有师傅教,那就自己琢磨,硬是靠自己摸索出了一条独门心法。
一开始,他先学如何识木料,把木料收集回来后,他询问家人这是什么料、色泽如何,然后用手去摸、去感受、再用鼻子去闻。
就这样,他练就了一手“绝活”,只要经他手一摸,就能知道这块料到底是松树还是樟树,木料的重量、尺寸又是如何。
解决了识别木料的问题,但不懂家具“长”什么样怎么办?
卢祥宁自有办法。每逢上街,他就去家具店里“看”家具,他用手触摸,暗暗在心里感受,并记住椅子、板凳、圆桌等家具的形状、长短,待到心里有数后就回到家开始摸索制作。
取木料、用锯齿、钻孔、抛光、打磨、组装……
木工活的每一项程序,都需要使用各项功能的木工工具,这些工具一般都有锋利的刃口,在锯割、刨削、斧劈时,尤其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脚的姿势正确。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徒期间受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对于卢祥宁来说,那就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锤子钉在手上皮开肉绽,他不在意。自己的一截拇指不小心被电锯割掉,他也不后悔。
他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因为卢祥宁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喜欢木工活,所以一定要去学,所以一定要学好”。
虽然浪费了诸多木料,受了无数次伤,经历了多次失败,可卢祥宁还是觉得:一定可以。一次不行就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总归做得出来。
凭着这样的信念,尽管没有师傅教,尽管一切都靠自己“悟”。多次受挫后,卢祥宁终于成功了。
从板凳、圆桌等这些小家具,到床、柜子等这些大家具,卢祥宁都做出来了。
只要买家给他说出大致的家具标准,他都能做出满意的成品来,甚至比流水线的还好。
经他手制作的家具结实可靠、价钱公道、不偷工减料,比流水线上的还要好。
那个年代,村民们结婚都流行打一套成品家具,附近的村民知道卢祥宁的手艺后,排着队去他家里找他订做家具,全村百分之八十的板凳都是经他手制作。
世界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也为你开了一扇窗。
不满足、不放弃的卢祥宁用一双粗犷的手打开了自己的天地,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双目失明的人,在生活中存在着诸多不顺,想成个家也非易事。
好在,卢祥宁为人忠厚、手艺精湛,他和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了。
妻子周玉明在镇上肥料厂务工,两个儿子也没有因为其父亲是盲人而受困。靠着木工的手艺,家里新建了楼房。
卢祥宁的两个儿子还和其它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一样接受教育,一样长大成人,全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尤其在妻子的眼里,自己的丈夫是令人骄傲的,家里的沙发、桌子、凳子都是卢祥宁亲手制作。
这样厉害的卢祥宁,引来了他人的关注,有人把卢祥宁的事迹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卢祥宁一下子火了。
人红是非多。
有些记者不相信卢祥宁,就去现场采访,当他们亲眼目睹了卢祥宁制作凳子的全过程,取木料、割锯、组装、抛光……
1个小时后,一个结结实实的木凳制作完工。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质疑了。
卢祥宁在D音爆红后,有人把他比作“现实版的孙滨”,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海伦.凯乐”。
网友们自嘲:“和他一比,我就是个废物”。
“盲人都能当木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当下”?
很多人了解了卢祥宁的一生,开始“觉醒”。
很多人也明白了“当我嫌弃自己没有鞋子穿时,却忘了还有很多人没有脚”这句话的真谛。
时代需要卢祥宁
从卢祥宁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愿望,也不懂什么自我实现,更说不出什么“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无法使我屈服”这样的豪言壮语。
他只是知道,身为一名盲人,要面对现实、不屈服、不放弃,靠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不成为别人的负担。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再加上付诸行动,卢祥宁过上了幸福的人生。
12岁时他安慰母亲说的一翻话,他真的做到了。
诗人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这个世界,其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卢祥宁,他们没有陷入无尽的抱怨和痛苦中,而是从苦难中走出来,从绝望中生出希望。
卢祥宁是不幸的,但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为他深深明白--命运虽不公,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仍然可以靠双手去努力创造。
这个世界上所有被命运痛吻,但依然坚强生活的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 END .
【文|吕姑娘 】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0年前,“宁坐宝马哭不坐单车笑”的拜金女马诺,如今过得怎样了
20年过去了,当初那个感动中国的“篮球女孩”,如今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