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模拟大脑的思维活动,实际上是机械和电子的运动,模拟人脑思维的物理、化学和生理运动过程。
它的出现不仅出色地证明了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自然规律和思维规律的统一性,也为人们对思维的物质机构、思维的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机器本身并不能思维,更不能比人聪明。
首先,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在起源和物质基础上根本不同。人的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大脑的机能和属性(今天还远远没有弄清它的复杂性),人工智能的基础则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机械的物质系统。因而,人的思维过程和电脑的“思维”过程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过程。意识的运动虽然伴随着大脑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但它还有更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而机器的“思维”只是纯粹的物质过程。它在“思维”时,根本不会有人那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人在思维时,他主观意识到自已在思维,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内容和过程,而电脑的“思维”,却根本不会有什么主观的自我意识。一个是发生在活生生的有机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一个是死板的、机械的物质运动。人脑和意识不仅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而且是社会运动的产物,意识总是社会的意识,而电脑只是人制造的机器,它不可能和人一样过社会生活和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
其次,人工智能不可能模拟人的全部意识活动,能够模拟的部分也同人的意识活动很不一样。人的思维活动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电脑模拟不了。因为电脑的活动需按照人设计的程序进行,如果人没有给它安排某种程序,它就不能主动地提出一个问题,不能做出任何预见,不能概括总结新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电脑不能输出任何未经输入的东西,它是被动的,没有创造性的。同时,机器的“思维”也没有人的思维的灵活性,它的“思维”用的是死办法,笨办法。
再次,人工智能是人制造的工具,电脑是人脑思维的成果。电脑和汽车、扬声器一样,都是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正象一般的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大量体力劳动一样,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的大量的脑力劳动;但也正象车轮不是腿、扬声器不是嘴一样,电脑也不是人脑。它们都不过是人制造出来的,是为人的一定目的服务的工具。那种对于机器能够超过人类甚至控制人类的担心,无异是杞人忧天。
总之,人工智能毕竟是人工的,思想模拟毕竟是模拟的,电脑毕竟不是人脑,我们决不能把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混同起来,否则就会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