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康纳有人还记得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最常提到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但很多人忽略了当时另一个关注点:——臭氧层空洞。
当时的媒体大量报道,科学家们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可以长驱直入,对地球上的动植物造成巨大杀伤,并可能造成海洋中食物链基础的一些浮游生物灭绝,后果不堪设想。南极臭氧层空洞最大的时候曾达到29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中国的面积。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臭氧层空洞”这个全球灾难级别的事件,不知怎么的逐渐被人淡忘,以至于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去提及它,更有甚者直接就不知道这件事的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诡异的情况呢?是因为空洞已经愈合,还是因为它根本就是个世纪谎言呢?
臭氧层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的是,臭氧层并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最外侧,而是位于平流层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其实就是部分臭氧浓度较高的平流层。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臭氧层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它能够吸收阳光中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让这部分破坏性强的紫外线无法对地表生物造成伤害,犹如一把保护伞保护着地球生物生息繁衍。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因为臭氧层的存在,到本世纪末人类至少能够避免1亿多例皮肤癌和数百万例眼部疾病。除了最主要的保护作用,臭氧还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化成为热能加热大气,这对大气的整体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可是,现在才2021年,这几十年来,科学家和媒体很少再提及臭氧层空洞的问题了,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一个世纪骗局?
它确实是真的,并不是所谓的“世纪谎言”。从1970年开始,根据臭氧总量卫星观测仪器(TOMS)的测量数据,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会在特定季节迅速变薄,出现所谓的“空洞”。1985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减薄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0%左右。这种情况让科学家们十分震惊,因为臭氧层对地表生物极为重要,一旦它出现了问题导致地表紫外线强度变高,将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和扩大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首先从自然角度分析,臭氧由3个氧原子组成,浓度最大的区域通常位于距离地面20-25公里的地方。臭氧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的物质,在臭氧层中能够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从而将臭氧分解成氧分子和氧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另外,从人为的角度来看,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大量的发泡剂、灭火剂、杀虫剂、制冷剂等等,这些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氯氟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氟利昂。氯氟烃被排入空气中后会上升到臭氧层顶部,紫外线会将其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而被分解出来的氯原子会掠夺臭氧中的氧原子,使得臭氧变成氧,最终失去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此外,农业上无限制的使用化肥,这会产生大量的氧化氮,也是导致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臭氧层出现空洞的罪魁祸首其实还是人类自身。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促使联合国各成员国很快通过了蒙特利尔协定书,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氟利昂。有关地球两极臭氧空洞的内容被写进了教科书,地球臭氧层所面临的危机似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死存亡。
由于氟利昂具有多种替代品,该条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南极臭氧洞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步缩小。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南极臭氧层空洞将得到完全修复,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数十年来,由于人类各国联合“自救”,北极地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完全“愈合”,而南极更大的空洞也正在慢慢恢复。但是,南极地区上空的空洞并没有完全“愈合”,它的大小仍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化,比如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就会开始增大,一直到十月份左右达到极限,而后重新变小。
不过,相比几十年前氯氟烃滥用的时代,南极地区的臭氧空洞已经小了很多了。美国NASA和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一直通过两颗卫星,Aura卫星和索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及定期释放携带探空仪的气象气球,并使用一种名为多布森分光光度计的地面仪器,对南极臭氧层空洞进行监测研究和分析。根据2020年11月2日NASA公布了一个普大喜奔的好消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在9月降到了1988年以来的最低值,面积为1960万平方公里。
为了地球的安全,我们人类还是继续要遵守《蒙特利尔议定书》,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尽量减少化学成分的排放,按照科学家的预测,2060-2075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应该能够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恢复,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