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要相信“春困秋夏困”。经常打哈欠是脑病前兆一到春天,光天化日之下很容易犯困,打哈欠会持续连日。
但是现在到了夏天,还会是频繁打哈欠,不少人认为这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很多时候,哈欠连天不一定全都是因为“春困、夏打盹”,也可能是一些病变的危险信号!
临床资料显示,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的5-10天会频繁打呵欠。
而中风的发生跟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太高或者太低都会诱发,大多数中风人群,其中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居多。
正值三伏天气,昼长而酷热,多数人处于睡眠不足状态,日常有疲倦困乏之感,就算打了无数次哈欠也不以为然,可能觉得多休息就能缓解。实际上,夏天里频繁打哈欠、嗜睡,并不能一概认为是睡眠不足,还有可能跟中风相关。
春天为什么会犯困打哈欠?
提到春天,就是万物复苏,一派祥和,过了一个冬眠期,在大自然万物感受春意时,却又总会产生疲倦和思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人们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春天疲劳现象”。
打哈欠作为一种春困的生理本能表现形式,也是人的一种保护机能。当人感到疲倦、睡眠不足时,脑细胞会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而打哈欠则可以让肺部得到扩张,使颅内压下降,静脉的回心血量和输出血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降低脑部温度,改善脑部的缺氧状态。
因此,打哈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当人长期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或严重睡眠不足造成脑细胞缺氧时,通过打哈欠这种深呼吸动作,就能够调节缺氧状态。所以,到了春夏季节,人要是每隔一两个小时打1-2次哈欠都是属于正常现象。
除了生理现象外,有些药物也会导致人产生困倦,哈欠连天。比如SSR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以及用于治疗过敏的抗组胺药物以及一些止痛药等。
警惕,这些疾病也会让人哈欠连天!
如果排出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的情况,仍然还是频繁的打哈欠,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的危险信号,需要提高警惕了!
l 脑卒中或脑肿瘤
人的脑组织对缺氧是很敏感的,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特别是血管狭窄的患者,当大脑的脑血管或脑内血管狭窄造成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大脑处于缺血缺氧时,就会引起哈欠连连,昏昏欲睡。比如,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几天就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此外,如果是出现脑干梗塞、出血或肿瘤,由于会累及到影响睡眠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患者也会出现困倦、频繁打哈欠的情况。
l 心血管疾病
心脏作为全身血液循环的源头,要负责供给全身和大脑的血液,如果平时患有心脏类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就会引起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当摄血能力下降,就会直接导致大脑的缺血缺氧,这种情况下也会不断的打哈欠。
l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顾名思义,就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多发生在白天,发作时也会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并合称为发作性睡眠病四联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时会极度困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随时发病,出现猝倒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发作性睡病发生前的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就是过度打哈欠,随之出现肌肉无力、跌倒、幻觉和睡眠麻痹等病状。
l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其病灶多分布于视神经、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脑干、小脑、颈段脊髓白质等,病情进展严重者最终可导致患者肌肉协调性丧失、视力减弱和功能丧失。而且它的症状和体征也比较多样化,频繁的打哈欠就是多发性硬化症的一个症状表现之一,也是这种病发的早期征兆。
l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由于上呼吸道狭窄阻塞等原因,在夜间睡眠时往往出现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是手臂甩动等,造成睡眠不足。睡眠呼吸暂停就造成了睡眠缺陷,脑组织的供氧不足,白天就会困倦、打盹,哈欠不断。
l 癫痫
癫痫是一种主要由大脑皮层过度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呈发作性。部分癫痫患者在发作前或发作后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特别在癫痫发作后,脑组织开始进入缺氧状态,患者会有倦感,也会不断打哈欠。
l 肝衰竭
临床研究表明,有些肝衰竭的晚期患者,也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症状,但在目前,原因还不明确。
l 甲亢
说到甲亢,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干吃不胖”、或突眼、粗脖子、精力旺盛的感觉。实际上,还有很多甲亢患者会表现出一些“非主流”的症状,比如打瞌睡、神情淡漠、两眼呆滞、反应迟钝等。这些就会引起不断打哈欠,也很容易会被误认为简单的精神不好。
打哈欠这个动作主要是由脑干控制的,一旦出现没有原因的频繁打哈欠,就意味着目前大脑缺氧的状况比较明显,因此,建议这个时候尽快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排出脑部病变所引起的缺氧等。
写在最后: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重视日常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保持睡眠充足,身体就不会有倦怠感,打哈欠也会减少。此外,也要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也要加强室外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