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秒能做什么?
一首歌的前奏,一幅简单的笔画或底妆?一切似乎在开始前就结束了,但随着以15秒为单位的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了共享碎片的游戏。
不过,当抖音成为时下热点,身为长辈眼中典型的95后,我却很难在这波讨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席位。
1.话题
抖音杀死了快手、抖音杀死了微博……这些话题加上常规的明星代言、热播综艺冠名,让抖音成为春节后最热门的应用。这款DAU峰值达到6000万的短视频产品,俨然成了今日头条的新武器。
于是,不管你如何岁月静好,你都不可能不被洗脑的视频BGM和千篇一律的段子演绎入侵生活。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三里屯的Jessica用抖音记录每天的吸猫日常,回到家后她会发现,继头条、微信、手串之后,抖音已经成功入主老男人四件套,从此叫醒你的不再是妈妈殷切的呼唤,而是音量调到满格的老爸手机里的小视频。
我没有参与到这波浪潮中来,一来因为B站、农药和偶尔的吃鸡足以满足我的娱乐需求,二来缺少才艺又颜值低于平均值的我对展示自己没有什么热情。
而当我翻找关于抖音的评论时,我发现,抖音似乎成为新的划分人群的标志。在玩抖音的人眼里,他们自己是潮和酷,不玩的人是落伍;在不玩抖音的人眼里,他们自己是清醒,玩的人是无聊和低俗——即使抖音刚刚把新的slogan变成了“记录美好生活”,似乎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大改变。
总之,玩与不玩已经成为贴标签的标准,没人真正去听对方阵营的声音是否有道理。
2.秀场
在老板的逼迫之下,我最终还是安装了抖音。
注册登录后,我马上暴露了自己的戏精本色,秀了一下本少年的颜艺,虽然,发布之后也没什么人点赞,当我向舍友热情展示我的处女作时,还遭到了残酷拒绝。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全民K歌。这款腾讯低调运营了三年的音乐app已有4.6亿的用户数量,但现在似乎已经沦为大爷大妈的神器。反正在我的家人群里,总有姨妈们坚持不懈甩自己的全民K歌链接,最初我们还发些“点赞”的表情应和一下,现在就直接当做没发生了。
这似乎是UGC类产品都需要面临的生命之问:我能火多久?能活多久?抖音最初主打潮酷,玩家们主要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但根据我最近刷抖音的发现,炒菜视频、书法视频、微商炫富都不少,反正,我这种95后表示不太感兴趣。
在我看来,抖音就像高调百倍的朋友圈。
重复的段子在路人甲乙丙间接力,有趣的灵魂都变得千篇一律,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小哥哥小姐姐都美得一个模样。除此之外,就是秀宝宝、秀宠物、秀美女、秀豪宅,内容其实与秒拍、微博故事、B站有很多重复之处。而令人尴尬的是,受限于视频时长,微博上几分钟的视频放到抖音上却需要分几个视频来展示。
而随着用户量级的增长,当家里的爷爷奶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刷视频,抖音的未来会变成长什么样,实在有点难说。当一款产品的知名度足够大的时候,就没人能阻止草根阶层涌入并主导这场自我表现的全民狂欢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内容质量的下滑。
3.鄙视链
那位拒绝观看我的抖音处女秀的舍友,其实是位很温柔的95后少女。以前听了我的全民K歌还会热情提出意见。
但在无情打击我之后,她对抖音中的书画、绘画以及古典舞视频表示出了兴趣。在我突然搬出一个超级可爱的宝宝视频给她看时,她惊恐地说:“这不是我爸朋友圈吗!”然后再也不愿意看我的手机屏幕一眼。
这是一个无辜少女被老爸朋友圈秀出心理阴影的悲伤故事。
我随后又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去探索抖音里的内容。由于没有视频分类,其实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寻找感兴趣的内容上。关注了几个舞蹈视频作者后,刷到的视频在我眼里开始有点意思了,只是时间太短,看起来不太过瘾,当然,这也没有妨碍我给这些小哥哥小姐姐送上wink。
刷抖音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溜走了,这让我内心充满了虚度光阴的恐慌。吸引人的视频总是刺激的,而刺激多半是没有营养的。
我的另一位95后妹子朋友一度很喜欢抖音,看到好玩的舞蹈音乐类视频她就自己录,每个小视频需要花大概半小时录制,但成就感很强。她最近时间紧张,玩得少了,对抖音最大的担忧是“可别给做成了快手”。
我似乎有些能理解爱玩抖音的人们了。
尽管我仍然对此兴味索然,但生活总是需要疏解的工具。一棵树、一朵云都可以成为让人心情瞬间明朗的理由,记录和分享也许是很多人下意识去做的事,只不过,这种下意识从文字到图片进而变成一小段视频。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每一种方式在呈现时都有水平高下之分,这也无可厚非。
从这个角度上看,在抖音上晒豪宅的,与朋友圈里晒鸡汤的文艺青年,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当我为了写这篇文章而努力刷抖音,继而收到舍友们同情眼神时,我想起了超级喜欢看纪录片、并视有效信息为一切内容产品基础的男票,突然很想问问他:如果有一天我玩起了抖音,你还会爱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