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科学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用?有什么用?这个问题问得很别扭!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多读书可以锻炼活跃的思维和更深的思维。
你要问我科学有什么用,让我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的话,只能说:
炎帝见鸟儿衔种,发明了五谷农业,这是科学,解决了人类吃食的大事儿!
轩辕黄帝发明车乘、发明指南车这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出现方式!
毕升的印刷术这是科学,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这是科学,没有这两样东西,人类的文明无法传播和流传,比如欧洲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就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功劳!
张衡发明地动仪这是科学,在预测地震方位上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
万户发明飞天器是科学,他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者,为人类上天踏出了第一步!
……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科学,但实际上,都推动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人类在今时今日能步入发达和先进的社会,这些历史上的科学功不可没!
如今我们看火箭上天、卫星挂于太空、我们看到火星、看到了月球、看到了诸多星辰……这些都是科学!
我们迎来了胰岛素、迎来了阿尔斯海默症蓝色药丸、发现青霉菌……这些都是科学!
你问我科学有什么用?
不二只能说,没有科学就没有我们,往更远来说,没有科学就没有未来!
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建议重新去看一遍《自然科学儿童科普五书》,这里面有关于自然科学的诸多历史!
科学有多重要呢?
我们举个例子,熟悉历史的亲们都知道,古代的君王都有一个未达成的梦想,那就是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可不可能,你要问秦始皇,他会告诉你不可能,因为他都没有做到!
但是你要问现在的科学家,他会告诉你,这个可能是有机会的!
这个机会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日本诺奖获得者山中伸弥来回答!
山中伸弥在日本科学界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到五十岁就获得了诺奖。
而神奇的是,他所研究的领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领域——“长生不老之术”。
山中伸弥在大学的时候读的是整形外科,但实习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外科手术,因为其他医生20分钟可以解决的手术,他需要两个小时!
他是不嫌累,但病患受不了啊!
于是山中伸弥放弃了临床手术台而转投研究医学基础,期间他还去了美国留学,回来以后准备大展拳脚。可回国后他发现,研究医学需要大笔经费,这一期间由于没有人给他提供经费,他变得举步维艰,还得了一段时间的抑郁症!
治好抑郁症后,山中伸弥还是决定坚持,因为他觉得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人给他经费,大不了自己养小白鼠!
幸运的是,由于他的坚持,后来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给他了一个副教授的职位,山中伸弥这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实验室!
有了实验室,他必须提报一个研究计划,山中伸弥想了很久,于是起草了一份如何把成体细胞变成多能的干细胞!
这是个什么研究?
通俗点来讲就是让细胞拥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
能不能再通俗点?
再通俗点就是让人长生不老!
看来秦始皇是没有错的,派徐福去海岛求药还是有道理的,当然,秦始皇肯定是爬不起来了!
这个想法是美好的,但同样是远大的!
第一:干细胞不好找!
第二:干细胞在哪儿还不清楚!
第三:就算找到地方了,分离出来的技术也没有!
第四:就算找到了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有没有用,也是未知的!
所以可以看到,绕了一大圈,这玩意儿就是个想象。对于当时的科学界而言,山中伸弥的想法无疑就是物理界中的逆转时空,困难是摆在眼前的,压根就觉得这件事不可能成功!
但是!
说到这个“但是”,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山中伸弥还真的搞成功了!
当时山中伸弥画了一个大饼,以此招募到了三个大学生当他的助手,在研究中,他将24种病毒混合起来感染细胞,结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被24种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了4个因子,分别是Oct3/4, Sox2, c-Myc,和 Klf4。
这些都是啥玩意?
简单来说就是这四个因子可以把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这个特别牛,牛到什么地步?牛到如果说人类有一天真的能获得长生不老,那么山中伸弥获得的这四个因子,就是打开了通往长生不老之路的大门!
以前长生不老存在于传说中,山中伸弥无疑为将这个传说拉到了现实里,并且还打开了大门!
找到这四个因子以后,国际科学界一片震惊,于是我们看到了山中伸弥在接下来直接横扫了那些年各大重要奖项!
其中包括:
2008年《时代》杂志“世界百大影响力人物”。
2008年罗伯特·科赫奖。
2008年科学技术特别奖。
2008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200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2011年国际最高学术大奖之一的沃尔夫医学奖。
2012年千年技术奖。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其中,我们都知道,一般诺奖的颁布会延迟20年,也就是说,你这一年创造了贡献,但领诺奖需要20年后了,因为需要排队啊!
但山中伸弥获得诺奖只等了6年!
那么支撑山中伸弥走向成功的道路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我们最开始说的兴趣,在我们的教育中,被关注的大多就是分数,往往忽略了兴趣这个关键点!
兴趣到底有多重要呢?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2008年的化学诺奖获得者下村修来回答!
下村修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面对采访的时候他说:
“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而另外一位日本诺奖获得者大隅良典也说过:
“一个人在幼年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道路上的成就,这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