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特米西亚的历史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大村智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中国现有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以草蒿为青蒿之别名,列为下品。中药青蒿为传统清热解暑药,其功用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如《图经本草》载“青蒿,治骨蒸潮热,古方多单用之”。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首见于一千多年前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其后,本草、方书屡有记载。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提到青蒿素治疟疾又不得不说到当年的“523任务”。
1967 年 5月 23 日~5 月 30 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大协作会议,并提出开展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的大协作工作。由于这是一项紧急的军工任务,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523 任务”。
1969年初,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中药所)受邀参加523任务,由中药所化学室的屠呦呦担任组长。屠呦呦于1970年9月将青蒿列入筛选计划,发现青蒿的乙醚的中性提取物能治疗恶性疟是屠呦呦和戴绍德在青蒿抗疟研究的重大突破,但该提取物是一种成分复杂不能直接开发成质量可控的药物,必须分离出其中的有效成分,鉴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药理、毒理等一系列特性,再通过临床验证才能将其开发成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药。
1978 年 7~9 月,在完成药学、药理、药代、药效、毒理、制剂等实验研究后,领导小组批准蒿甲醚在海南岛进行首次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证明疗效很好。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中国科学家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523 任务”期间或之后化学组研究人员研发的新化学抗疟药配伍,不仅发明了蒿甲醚本芴醇复方,还有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复方、复方哌喹片、青蒿素-哌喹片等。青蒿素类抗疟药组成复方或联合用药(ACTs),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全球治疗疟疾必须使用的唯一用药方法。利用青蒿素类药复方加服小剂量的伯喹治疗现症病人以阻止疟疾传播的技术,也被 WHO 确认和推荐。
青蒿作用
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如《温病条辨》中所记载的青蒿鳖甲汤:“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提到青蒿素,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抗疟疾功用,WHO 认为,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