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鳗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脆软可口的鳗鱼饭。
对于日本人而言,鳗鱼更是夏日的必备食材。尽管人类吃鳗鱼已经好几千年,但对它们的了解仍知之甚少,关于鳗鱼的来历一直是迷一般的存在。科学家曾为了寻找鳗鱼的生殖器,甚至找了一个多世纪。而至今,也没人知道鳗鱼是如何交配的,也没人见过它们产卵或者生小鳗鱼。
鳗鱼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的总称,是一种外观似长条蛇形的鱼类,摸上去滑溜溜的。全世界的鳗鱼主要分布在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其中欧洲鳗、美洲鳗分布在大西洋,其余均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
鳗鱼的性别之谜
别看鳗鱼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它们身上有着诸多疑团困扰着生物学家。从古希腊到20世纪,历史上有许多研究者对鳗鱼进行了无数次解剖,都在极力寻找同一件东西——鳗鱼的生殖器。
雌性鳗鱼的成熟性器官在1824年,由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特克找到。而雄性生殖器的寻找,却屡屡受挫。1876年,年轻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就是后来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他在解剖了400多条鳗鱼之后,也没能找到鳗鱼的睾丸。后来他转换了赛道,开始研究人类心理学。而直到他失败的20年后, 才有人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海峡,抓到一条性成熟的雄性鳗鱼。
鳗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很令人捉摸不定,完全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并且只在鳗鱼生命的晚期才发育出性器官。当族群密度高、食物不足时,鳗鱼就发育成雄鱼;而当密度低、食物充足时,就发育成雌鱼了。族群数量少时,雌鱼的比例会增加,族群数量多则减少。
鱼生的六个生长阶段与繁殖之谜
鳗鱼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具有降河洄游的习性,也就是在海洋中产卵繁殖,出生后不远千里游入江河溪流,在淡水中生长成鱼 ,成熟后洄游到深海中产卵,产卵后便死去。
鳗鱼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它们的一生需要经历6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各异,像是不同的鱼,而通常是在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形成性别。
阶段1——卵期。关于鳗鱼确切的产卵地,至今还是个谜,只知道大致的范围。欧洲鳗和美洲鳗是在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域,日本鳗则是在世界最深的那个马里亚纳海沟西边海域。
阶段2——柳叶鳗期。从鱼卵中孵出来的就是幼年期的柳叶鳗,是身体轻薄如叶,扁平的小透明,不会游泳,只会随着洋流漂流,可以跨越数千公里来到海岸。
阶段3——玻璃鳗期。在接近海岸附近水域,柳叶鳗生长转变成流线型的半透明“玻璃鳗” ,以减少阻力脱离洋流。
阶段4——鳗线期。玻璃鳗来到淡水河口,它的体色开始出现黑色素,进入青少年“鳗线期”。
玻璃鳗和鳗线这两个阶段,就是养殖业鳗苗主要的捕捉来源 。
阶段5——黄鳗期。游入不同的江河,逐渐适应淡水中的生活,鱼腹逐渐呈黄色,就变成“黄鳗”。这也是鳗鱼一生最漫长的阶段。曾经有一只叫普特的鳗鱼在水族馆里保持黄鳗形态活了85年。
阶段6——生命最后的阶段。一般在15-30岁之间,野生鳗鱼会决定离开淡水区去深海进行繁殖。在这个阶段,眼睛变大, 胸鳍加宽 ,身体会转变成类似深海鱼的银白色,蜕变成成年的鳗鱼——银鳗。也发育出生殖器官,体现出性别。此时胃也会被溶解掉,不再吃东西,仅靠着脂肪储备,一心洄游至深海产卵, 然后衰竭死去。
左 雌性,右 雄性日本鳗鱼,图片来源:Tsukamoto et al., 2011。
而鳗鱼的繁殖过程,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虽然在人们推测出来的产卵地附近可以找到幼年期的柳叶鳗,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看到过活着或死去的成年银鳗,也就更没有人看到鳗鱼是如何交尾的。所以关于鳗鱼如何繁衍下一代还是神秘的。
濒危的鳗鱼
而人们现在吃的鳗鱼,虽是以养殖的名义,但是实际上是人类在鱼卵成长为玻璃鳗、线鳗苗,从海里游回河口时将它们截获捕捞,然后再养大,也就是说养殖的每一条鳗鱼其实都来自深海,鳗鱼的繁殖只能靠它们自己。
由于人们的大规模捕捞,水利设施等洄游途中的障碍,寄生虫,环境的污染等原因造成鳗鱼濒危,日本鳗和欧洲鳗已在几年前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和极度濒危物种。鳗鱼不够吃了!可是鳗鱼性别难以捉摸,特别又复杂的生活习性,繁殖之谜也未揭开,难以人工模拟它们的生长及繁殖环境,可以想象人工繁育的难度有多大了。
但“吃鱼大国”日本还是积极地研发人工繁育鳗鱼技术 。目前研究出来的鳗鱼的人工繁育方法,还处于实验室阶段,通过人工受精孕育鳗苗,成本极高,一条鳗鱼高达6万元人民币,显然是无法量产的,并不能解除鳗鱼危急现状。
所以大家还是且吃且珍惜吧!也希望鳗鱼能早日实现商业化的人工繁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