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 amp# 039;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amp# 039;被选为。
在普陀区人民医院的呼吸科病区,刚刚获此殊荣的倪力医生,像往常一样,给病人们尽心诊治;他的夫人,也像往常一样,坚守在120急救车上……
只是,今年年初发生的那一幕,记忆犹新——
2020年元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肆虐荆楚大地,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有很多人逆行而去。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师倪力,就是千千万万个被誉为“逆行天使”中的一个。他不知道会有危险吗?知道,“可我是呼吸科的医生,我不去,谁去?”他妻子知道他报名了吗?“没关系,回去跟她说。她也是医生,知道我应该这么做。”
知道了他要去武汉,妻子“淡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肯定会报名的。”病人在哪里,医护就在哪里,已经成了这个家庭的“默契”。
倪力的妻子贾丹,上海急救中心为数不多的女性院前急救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和倪力是医科大学的同学,对于这种病毒的致死性强,她清楚。要不是武汉情况危急,疫情紧张,国家是不会这么紧急抽调全国的力量,驰援武汉,她更清楚。
临别在即,小夫妻俩相对无语难开口,各有话儿在心头:一个是不想让即将出征的丈夫增添担忧,一个是不想给坚守上海的妻子再添忧愁。
1月28日,大年初四,春节还没过完,倪力随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了。贾丹没有送行,因为她值守在抢救病人的岗位上。
就这样,这对结婚没几年的80后小夫妻,为了抗击突如其来的疫情,分隔两地。
身处抗疫一线,目睹了多少次病人的突然离世,而走时床边没有亲人陪伴,行时没有子女相送。对生命的敬畏,促使倪力更竭尽全力去救治每一位病人。病区里有位七旬老人,和老伴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被收治在不同病房。因为思念与担忧,老人心理负担很大,情绪日渐消沉,病情越来越重。注意到这个情况,倪力只要有空就去陪伴老人,开导他,鼓励他,帮他去打听老伴的情况。通过倪力和队友的努力,老人最终振奋了精神,和老伴一起战胜了病魔。
“只要患者能够康复出院,我会尽己所能!”倪力是这么说的。
每天与病魔搏斗,与死神“抢”人,休息,有点奢侈;恐惧,倒也渐渐远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激励着他。
身处异地,同心战疫。倪力奋战在武汉的同时,妻子贾丹正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争分夺秒急救运送伤患。贾丹每天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救生命。疫情暴发后,贾丹的日常工作危险性更大了。由于面对伤患的未知性,有时根本不知道手中抢救的病患是不是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有时遇到危险性高的病人,贾丹就需要穿上全套防护服,再拎着几十斤重的急救设备,背着氧气钢瓶,爬楼梯、抬担架、做急救。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每次至少半小时的整车消毒工作。
每天的微信、电话,乃至视频联系,是夫妻俩最为放松的时候。因为各自的忙碌和工作时间的不一致性,他们约定好无论深夜还是凌晨,至少要每天上下班时相互在电话里或微信上说一句:“我去上班了”“我回家(酒店)了”。只要在休息时候,收到妻子发来的信息,倪力的脸上就会漾起甜蜜的笑容,一天的疲劳随之一扫而空。
刚去武汉的绝大多数医生,没有穿着防护服救治病人的经历;而征战武汉,这恰恰是医生们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凭借以前曾得过防护服穿脱比赛优胜的优势,远在上海的贾丹,会用视频,现场督促指导刚到武汉的丈夫如何做好自我防护;而倪力也会根据救治新冠病人的工作经验,提醒贾丹在救治伤患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55天,对很多人来说,很快,一眨眼的工夫。但对倪力、贾丹夫妇来说,不平静、不一般,那是一场生死的考验!
凯旋那一天,逆行的英雄们接受着大家的欢呼、欢迎。
贾丹紧紧拥抱着丈夫,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谢谢你归来了!”
从相识相知的大学同窗,到相爱相守的亲密夫妻,倪力和贾丹是同行,也是战友。两个月的分隔两地,五十五天的相互牵挂;接下来仍将是继续的共同抗疫。与心爱之人携手同上战场,共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人生信念,就是这对抗疫夫妻的真实心愿。(秦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