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锦路
魏氏刘篇
聊城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柳树的习俗,这也为柳树编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早期,人们开始进行柳编制品的制作,主要是一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魏氏柳编经一代代接力传承,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经编、立编为主的魏氏柳编独创工艺,赋予了柳编新的内涵,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约的艺术特色。左一拧,右一弯,上一捋,下一缠,然后用钳子一截……一绺铝丝,在一个8岁小女孩娴熟的动作下变化多端,吉祥龙、发财树、黄奔牛等柳编艺术品便“浑然天成”。最近,小女孩魏文轩用铝丝编织工艺品的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闯入很多聊城人视野,这个拥有700万粉丝的小女孩火了。“俺有直播间,小文轩经常开直播,很多人看了文轩的直播感到很好奇,这种老手艺,在我和下一代身上真的焕发了新的生机。”魏文轩的爸爸、32岁的魏氏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魏福庆6月2日对记者说。
柳编绝活 家族传承
魏福庆正在制作柳编工艺品。陈金路 摄
在聊城润景苑东区魏氏柳编工作室里,展架上摆放的孔雀、狮子、老虎、龙、马、发财树、松树、天鹅、关公、县官等上千件五颜六色的柳编制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来我工作室参观的人,都喜欢这些作品,这也是老手艺焕发生机的支撑点。”魏福庆看着一件件成型的柳编艺术品,信心满满地说。
事实上,聊城自古就有种植柳树的习俗,道路旁、沟渠边,柳树随处可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聊城一些村种植了不少阴柳(柽柳),阴柳条编篮子、编筐、编囤比柳树条子更适合。”东昌府区沙镇镇扈庄村的陈金星说,以前村里的地很多是盐碱地,非常适合长阴柳。每一块地两边都是阴柳。村里很多老人会用阴柳条子编篮子,陈金星的父亲陈于合是编篮子、编囤的能手。可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些阴柳行被刨掉了,村里编篮子、编筐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少。
祖籍度假区端庄的魏福庆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是柳编能手。“父亲说,我太爷爷魏恩彬还给红军编过草鞋。”魏福庆说,当年他的祖父移居到临沂柳编基地,后来,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大庆。10余年后,他的父亲又回迁到紧邻临沂柳编基地的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南泽沟村。2012年,全家又回到聊城度假区端庄村。无论走到哪里,魏家人都没放弃柳编制作技艺。编织的物件也由农用工具,到筐、簸箕、篓子,再到菜篮、水果筐、衣服收纳盒等日用品。
自幼喜欢绘画的魏福庆,高中毕业后开始学习祖上传授下来的编织技艺,很快掌握了柳编技艺的全部流程。魏福庆坦言,制作一件柳编制品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诸如选材料,挑粗细,看柔软度、长度以及颜色搭配,编织时拧、弯、捋、缠、绕等手法技巧都得用。
现如今,魏福庆一有时间就醉心于柳编制作。
戮力创新 让传统手艺焕发生机
以前手编的篮子和筐,选购者众;现在已很少有人问津。魏氏柳编制作技艺传到第六代传承人魏福庆这里似乎要陷入困境,不过,这没难住精明的魏福庆。“传统手艺要迎合现代人的需求才能焕发生机,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创新。”魏福庆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柳编技艺在材质上尝试创新,由原来的柳条变为现代工艺的漆包线、铝丝、铜丝、铁丝等,编织手法也发展为经编、立编、拧编、平编、花编、钉串等多种技法,编织的物品从农用器具、工具,到生活实用品,再到观赏性艺术品,一代代在升级。
魏福庆制作的作品光岳楼。陈金路 摄
2012年至2016年,多次参加美术学习的魏福庆,使传统的编织手法与现代的新材料和创新的手法相结合,编织出了具有独特风格、色彩鲜明的工艺品。人物、花鸟、山水、机械、动物、盆景、光岳楼、龙船等,都成了魏福庆编织的主题。“这些编织的花样,基本上都是我学习柳编技艺后创新设计的。”魏福庆表示,启迪编织思路的往往是市场需求。“一件柳编孔雀进入市场后,有人就问,会不会编凤凰、会不会编老鹰等等。我回到家就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编织。”现在魏福庆编织了300余种工艺品,达几万件。
2019年,为了参加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魏福庆专门创作了柳编作品光岳楼。“光岳楼约65公斤,宽80厘米、高120厘米。用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其间,用了铝板、木头、铜丝、钢丝等好多材质。”魏福庆说,光岳楼是他编织的所有作品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
女儿编织金属丝成“网红”
魏文轩正在制作柳编盆景。 陈金路 摄
“魏文轩,这个孔雀你会做吗?”“小意思了,稍等!”在润景苑东区魏氏柳编工作室里,魏福庆的女儿、只有8岁的魏文轩拽过一绺彩色铝丝,飞快地弯折穿梭,扭转缠绕。不一会儿,一只孔雀开屏的柳编制品完美地呈现出来了。“有个阿姨说,她工作不顺利,想跟你学编织技术,多赚点钱。”从爸爸手里接过粉丝寄来的快递,粉丝要求做一个盆景。“这样吧,我给阿姨做个发财树,希望她步步高升。”魏文轩答应得干净利落。一束铝丝在小文轩的手里不多时,一盆发财树盆景便“枝繁叶茂”地呈现在眼前。
“柳编能够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手艺,给我带来快乐。”小文轩语出不凡。魏福庆表示,在家庭的熏陶下,小文轩4岁时就对柳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他将小文轩编织艺术品的短视频发到上网,没想到,点击量非常高;后来,他就经常将女儿编织艺术品的短视频发到抖音、快手等平台,点击量少的有几十万,多个视频点击量过亿。目前,小网红魏文轩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拥有粉丝700多万。
传承非遗技艺,不仅仅局限于家人,近年来,魏福庆还将非遗传承锁定在“为民致富、乡村振兴”上,他通过柳编制作技艺培训残疾人、留守妇女等特定人群150余人次,转化手艺人38人,带动百姓实现增收60余万元。6月4日上午,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度假区时,观摩团对魏氏柳编技艺及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