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风扇
上海有一群公交车迷。
他们,是公交爱好者,喜欢公交的一切。有的业余时间爱坐着公交车闲逛,最牛的人,竟乘过全市90%以上的公交线路;有的梦想开办“公交博物馆”,将有时代印记的车型留存下来……
这群“公交迷”自发组织交通论坛,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线上群体,他们经常结伴乘车,也会向管理部门提出自己比较专业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市交通委成立交通行业公众意见征询委员会,其中的两位“90后”市民委员获得极大的关注,他们俩就是从这群公交迷中挑选出来的。
7月12日,巴士集团举办了“走进公交”巴士车迷活动,邀请他们参观公交调度中心和大屏监控中心,亲身体验巴士公交智能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第一站
963路车队集群调度中心
八块55寸液晶屏组成的大屏幕,鱼骨状的集中调度实时监控示意图↑
车队副队长王徐伟向巴士迷们介绍沪太路沿线车辆调度情况↑
第一次走进那么大的公交大屏监控指挥中心,巴士迷的好奇心简直要爆屏了,不断地提问ing↑
第二站
宝杨路公交修理车间
接着,大伙来到了位于宝杨路2000号的巴士五公司,参观公交修理车间↑
修理车间没有空调,只有作业的地方开着风扇,38℃的天气仍然坚守岗位,师傅们都不容易啊↑
第三站
公司大屏监控指挥中心
随后,巴士迷们又来到了三楼宽敞的大屏监控指挥中心↑
由24块55寸液晶屏无缝衔接的显示大屏占地面积就近20平方米,作为巴士集团公交信息化的首家试点,这里的大屏监控指挥中心已具备了远程监控、集群调度、营运全过程管理、服务热线管理、应急指挥及信息设备统一运行维护六大功能↑
每个“公交车迷”
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跟着小交一起,
看看这些80后90后
是如何“迷”上公交这个“老古董”的?
“画”公交
纪文轩
25岁
银行职员
输12
总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喜欢上公交车?
也许,这与我的童年记忆有关。小时候,我家住在曲阜路的弄堂里。每天,头上顶着“小辫子”的公交车从家门口驶过,非常有趣。我的童年,就这样与上海的公交车有了交集。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每次喝中药,特别怕苦。老爸常会拿出一颗“特殊的糖果”作为奖励——喝完药后,带我坐上公交车,游车河。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从那时开始,我便迷上了这种“坐着公交车逛上海”的感觉。
小交
纪爸爸把公交车当成“哄娃利器”,绝对牛掰!(一脸崇拜)
除了坐车,我最喜欢画公交车。闲暇时,我喜欢画写实版的公交车,各种时期的车型,都细细临摹过,兴趣浓时还会画一点概念车。要谈车型的细节变化,我觉得我还是能说上不少的。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参与设计公交车。
闲来无事,也会画些公交手绘图↑
“藏”公交
小周
31岁
资深“公交迷”
输12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喜欢的事业奔忙。我从小就是公交迷,长大成为公交职工,无疑我是最幸福的人。
我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虹口。小时候,我喜欢趴在四平路天桥上看桥下飞驰而过的公交车,55路、79路……还依稀记得位于四平路公交一场和场门口的三烈士,还有对面的职工医院、职工俱乐部、电影院……
偶尔路过公交一场,还会驻足停留,呆呆地看着写有控江区、军工区的站牌,那时我不懂什么叫“交通车”,只记得场里的叔叔阿姨们会端着满满一大搪瓷杯子的菜汤面从我面前走过,那香味让我馋得直流口水。
这份热爱,也促动了我长大选择走进公交大家庭。
“乘客们大家好,欢迎乘坐我们的车……”这是我在公交的最初启程,2011年,我成为了一名公交售票员,从那个埋头苦读、单纯喜欢公共汽车的小孩,成长为一名活跃在车厢中的巴士职工,热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
我从小就爱收藏公交车模型,因为每辆车模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其中,年代最久最特别的是一辆苏联电车模型,这是当时电车公司买来试制和学习用的,听老师傅们说有在线路上跑过。
“开公交博物馆”是我的愿望,把那些有里程碑意义、有时代印记、大家怀念的经典车型保留下来。
收藏的公交车模型↑
小交
好精致的车模!每个男孩小时候都有一个“汽车梦”吧!
“迷”公交
张俊欢
23岁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
输12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算半个上海“公交迷”。我从小就是飞机迷,机缘巧合,我发现公交车也和飞机一样有趣。
首次接触公交这个圈子,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发现,最吸引我的并非那些各国场馆,而是服役于园区内的三种公交车车型——北京理工大学与申沃客车共同设计的纯电动车,万向与申沃客车共同设计的纯电动车以及上海奥威与申沃客车设计的超级电容车。这三款车都采用了当时让人眼前的旅游车造型,一度成为上海公交的“门户”。
↑
939路新年彩车
→
26路超级电容车
还记得2013年的五一,阔别申城近二十年的公交彩车重新回归,分别投放20路,23路和939路。939路的鲁迅公园站离我家不远,每年五一、国庆、新年的三次彩车巡礼就成了我的“专属福利”,举起相机咔嚓咔嚓,满意而归。
一辆公交939路彩车行驶在浦东陆家嘴街头↑
如今,更多新能源车投入使用,而作为新能源“元老”的这批车已经到了服役的最后一个年头,纯电动车也已经退居二线,担当部分公交线路的早晚高峰用车。
有人会批评这批车的续航能力或者超级电容的频繁充电,而我想说的却是,任何事物的更新换代都是建立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探索之上的,没有这一代车的研发,绝不会有现在的技术成就。
作为“公交迷”,这是我与公交结缘的一份经历,这份经历值得永久珍藏。
喜欢旅游,看看不同的城市公共交通↑
“议”公交
胡稼桢
27岁
咨询顾问
输12
90后的我,是交通行业公众意见征询委员会中的市民委员。
从有记忆开始,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巨龙公交车。上学后搬了家,公交成了最佳的接驳方式,它成了我每天接触到的“第一个朋友”,陪伴自己开启新的一天。
上大学的时候,我成了“轨道交通俱乐部”论坛的版主,结识了许多同样对地铁、对公交热爱的同龄人。我每天要浏览大量的帖子,经常就市民关心的交通问题在论坛发起讨论,渐渐地,从普通的乘客成为“民间专家”。
公交车车型的推陈出新,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时代的发展。从中巴到大巴,从普通车到空调车,从柴油车到新能源车,乃至中巴车作为穿梭巴士重出江湖,公交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出行需求。
总喜欢体验公交人的生活,拿上公交“四宝”,当一回售票员↑
工作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不必一大早就加入“挤地铁”大军,曾经从虹口的家前往南翔的公司,选择937换北嘉线,在舒适度上无疑大大优于地铁,耗时亦相差不大。
依稀记得,小时候“前门刷卡、后门上车”的情形,如今早高峰的许多线路上,乘客寥寥无几,我们都感觉,上海公交的转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作为旁观者,“公交迷”往往能发现更多运营中忽视的问题,真正从需求者的角度帮助运营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这,或许正是“公交迷”引以为傲之处吧。
小交
你也是一名“公交迷”吗?你是不是也有特别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听呢?欢迎留言哦!
编辑:韩菁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