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网上翻了一遍,今天发现山东城市一半以上还是出现了鳞片状云,也就是传说中的“地震云”。
枣庄
烟台
潍坊
威海
青岛市
临沂
林朝
济宁市
莱芜
安丘县
庐山县
另外,很多网民也表示今天看到了奇怪的云。
栀子花开的季节:哇,李秀贤也有。早上起来吓了一跳。
所有服装店:在兖州济宁微信圈拍了很多云!大家都觉得很好看!
Nakako Amoy好产品:我今天还看到青岛的天气异常。
_王乔乔:还有黄道
整天做梦的傻瓜曼啊:青岛到处都是,不知道该怎么拍
从网友晒太阳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云都是鳞片状的,很多人将鳞片状视为判断“地震云”的最直接标准。
地震云
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毕竟现在还没有找到地壳运动与短时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理论证据。只有中国、日本、印尼等还有较多民间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索。
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地震;
第三种是垂直得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地震云的特点有五种:
1、外形呈细长条带状,有时如一直线,有似飞机的尾迹;有时为辐射状,数条地震云交于一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有时为干涉纹状,形似人的两排肋骨。
2、边界清晰,此点有别于傍晚出现的辐射状高积云,也是几条长条形云延长交于一点。
3、出现的时间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其云多为无端横出。
5、其色可怕而感到恐怖。
“临沂老徐”还对昨天山东部分城市出现的地震云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此前也有网友po出过一张智利8.3级大地震之前拍到的云彩↓
这样看起来,似乎“地震云”的说法真的有一定道理,那么山东如此密集的出现“地震云”,真是让人看了心里怕怕的...
那么依靠“地震云”来判断是否即将有地震发生,是否准确呢?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但是,“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其不流行到,连认认真真地用科学知识反驳“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起码它还有好几个待解答的疑问。
四问地震云:
1)如何证实“地震云”是“潜伏”在普通云中的“地震使者”?
对于气象学家而言,那些所谓的“地震云”都属于气象学中云的范畴。气象学中相关云的生成均跟天气系统或者当地对流条件相关,它们的产生需要很大的能量。带状的“飞机云”属于卷云带。辐射状的“扇骨云”有的是几条卷云带,有的是高积云带,形成这样的分布也是由于高空风场的分布。“肋骨云”属于云街,由于大气湍流的有组织分布会形成水平延伸的涡度卷,在上升区就会形成云,下沉区为晴空。网上有大量在各国拍摄到的普通云,和所谓的“地震云”难以区别。
2)如何证实地震之前会有如此大量的热能和磁场释放,并产生高空的云?
有人根据在某处地震时发现涌出一些高温地下水,就认为板块运动会释放出大量热能和水汽。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大气运动需要远远大于人们想象的能量。密集的气象自动站都在观测着地表和地中温度,并未有数据证实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更别说增温到6000米高空产生大范围的云带。
关于电磁场变化的说法: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当空气中粒子被电离以后,电势场达到一定强度就会释放电能(闪电)。如果电磁场变化达到影响云的分布的话,是不是应该会观测到高空的放电现象呢?
3)“地震云”的出现和维持时间怎么与地震活动搭配?
据称“地震云”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持续时间半小时到数小时。出现后有时1周到2个月以后才出现地震。既然板块运动在释放热量和电磁场,为什么此后没有反复出现?地表释放热量的话,应该不分昼夜,是否有“地震云”的夜间观测呢?
4)如果说“地震云”是地震的终端产品,那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地震云”理论在从地表能量到云体的外形持续时间等问题都是含糊带过的。从板块到地表到天空6000米,中间涉及了太多的物理过程。如果能产生“地震云”,这些过程都不应该是不可测的。
从现在网上流传的预报跟实际结果对比看来,“地震云”的预报指示意义也非常有限。网上所谓的“地震云”的“成功例子”很多是:A城出现“地震云”,几天以后距离A处上千公里的B处发生地震。
此外,“中国国家地理”也曾经对鱼鳞云发表过相关的解释:鱼鳞云算得上经典的云种之一,近几年来大城市中每每鱼鳞云布满天空,便有人甚至媒体心惶惶者四处打探是否即将地震,并将这种云称为“地震云”。四地辟谣之余,有观云者感叹:“鱼鳞天,不雨,人却疯癫。”
那么资深地震云研究者“临沂老徐”判断的可信性有多大呢?
有网友仅对2015年1月到7月“临沂老徐”发出的地震预测和实际地震发生次数做了对比,结果发现:
他预测的中国大陆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至少发生了不下10次6级以上的地震,而实际上仅仅发生过1次6级或者6级以上的地震,他经常提起的四川,云南并未发生过5.6级以上的地震。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所谓的“地震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了呢?
对于那些利用“地震云”来制造紧张情绪的人嘛...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