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列,——
另外,每年高考一次的时候,到今年为止,中国高考已经过去了40年。
无数学子、家庭的人生,因为这场没有“硝烟”的考试而改变,无论贫穷与贵贱。其实,万众瞩目的“高考背后”,除了莘莘学子们的刻苦奋斗外,还有父母、家庭、以及招生部门的默默付出。或许是父母精心准备的一日三餐,抑或是招生部门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来的珍贵录取名额。鉴于此,在今年高招报道期间,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拟重点关注考生背后的故事,发掘高考40年来不变的感动,还有被你我忽略的细节变动。
另外,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学子众多,多数家庭急需通过培养一个大学生,挖掉“穷根子”……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的愈发关注,河南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上了大学,而且是好大学。这背后,不仅因为国家政策的红利、重点高校对河南贫困学子的关照,还有无数农村家庭为孩子的付出。
这组图带你走近备战高考的孩子们(拍摄于郸城一高、二高、三高)▼
内心深处,有我最向往的象牙塔。
巧笑倩兮,多能多艺。
我的梦想在远方。
爸妈,放心吧,战士已准备妥当。
再看一眼,书本上的排列组合你肯定能解开吧。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比赛和高考都是。
此刻的剪刀手就是一个大写的自信。
坐了几年的板凳,见证了你无数辛勤的汗水。
我们约定:永远都是好朋友。
心情不好就去蹦蹦,你Get了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迎节 于扬 文 平伟 实习生 胡敬超 摄影
核心提示:
6月,麦子成熟季;对于正在“备战”2017年高考的河南80余万考生来说,也是收获的时节。
为啥这么说?数据来印证——在河南周口郸城县,每年7成高三学子考上大学;该县一个村子580余户人,已经走出了289个大学生……这,仅仅是河南高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河南娃儿,圆了大学梦!
华丽数据的背后,究竟承载了哪些期望与梦想?今年高考的“哨声”即将吹响,面对人生一次最重大考验,考生又是如何看待?
镜头:
全村580多户人家
共走出了289个大学生
秋渠乡于寨村,这个离郸城30多公里、被大片麦田和蔬菜种植地包围的昔日贫困村,如今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而且已脱贫奔上了小康。
“这跟娃娃儿们考上大学,成长、成才后反哺老家离不开。”村支书黄学刚一提起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就笑得合不拢嘴,村子里一共有580多户人家,这10年来,一共考出了289个大学生,其中有3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还有118人上了一本。
对此,于寨村陈庄的60岁老人陈永勋体会最深。采访中,他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有三个孩子,两个都是大学生。
“如果说以前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是‘投资’,现在就到了‘回报’的时候。”陈永勋说,大女儿学的医、小儿子攻读的是计算机,现在两个孩子都在郑州工作并定居,一家人不愁吃穿。特别是大女儿已经给我生了个小外孙,我时不时地都会坐上大巴车,去到女儿家里带带孩子……
用陈永勋的话,陈学礼一家正处在艰难的“投资”阶段。陈学礼有一儿一女,去年两人同时考上了学——女儿陈娇娇考入周口师范,儿子陈团团上了黄河水利学院。
他告诉记者,3年前,因为患脑梗,无法再下地干活,家里的4亩地完全靠妻子一人当持。
“虽然儿女考上了学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有压力,但我跟孩子他妈妈也更有奔头了!”他说,孩子考上大学后,村里对我这个家帮了不少忙,不仅给我解决了低保,还给每个孩子奖励了1000-2000块钱,钱不多,但最起码解决了孩子们俩月在校生活费了。
激励: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专门开设“村级教育基金”
为激励村民把一批批孩子送出农村,送进大学校门,2008年起,于寨村专门设立了村级教育基金,以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和在本村学校工作的优秀教师,救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习,并改善办学条件。
“科教兴村,教育为本……”一走进于寨村支部委员会,记者就看见写有这些醒目字眼的宣传板。上面不仅显示了该村在帮扶孩子上大学的政策,还记录了2008年以来村子里走出大学生的详细名单。
记者注意到,根据基金章程,只要本村孩子考入高等学校,根据学校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奖励。其中,考入专科类院校,奖励1000元;本科院校,奖励2000元;最高奖励5000元……
正是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一些家庭贫困的本村学生顺利走进大学并完成学业。“这些孩子也因此更懂得感恩,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为村子里的教育基金资源注入一笔笔爱心款,哪怕是500元、1000元,不管多少,都是心意,也为未来即将考上大学的老乡助上一臂之力。”黄学刚说。
不仅如此,郸城县每年都会动员社会捐资助学——万洋国际每年捐资助学100万,仙城圆梦基金会每年捐资20万元以上,郑州郸城商会、北京郸城商会、上海郸城商会每年都有大学生资助项目……
“昔日乡亲助我读书,今天我反哺家乡帮脱贫。教育发展不仅为郸城积蓄了发展后劲,也带来了这样的良性循环,为百姓脱贫注入了强大动力。”郸城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
倾诉:
如果高考能让未来更好
再苦也是种幸福
其实,在郸城,如果谁家孩子考上了郸城一高,就跟考上大学一样令人羡慕。
因为,5年里,这所学校有152人考入北大、清华;2016年,郸城县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居河南省第一……
5月25日,记者来到这所全省著名的学校看到,距离高考指日可数,高三年级的教室外挂满了各种写有励志话语的红色条幅,楼道里还有孩子们调侃、娱乐、自我激励的宣传栏,甚至每个教室外还有学生们自己细心照料的小盆栽。
“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点半,每天的备考确实很紧张;但我们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样,只有学习。”高三(一)班的张冉玥告诉记者,我们班女生基本每人都养了一盆绿植,平常学习有些疲劳的时候,照顾它就像是接近了自然;而且看着它从一粒种子开始渐渐长成,就像是朋友一样,跟我们共同成长。
张冉玥坦言,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没有高考,可能会付出更多。“中午睡不着的时候,我习惯想一些事情,高考就像是用4张试卷去检验我这个拥有18年的人过得怎么样。如果能通过高考,让自己到达一个更高的平台,有更好的未来,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高三(十四)班的王新月,也很想通过高考来改变家里的现状。对于家里的困难,她说,父亲原本是一位教师,因为突然患上精神类疾病而无法工作;现在,妹妹16岁、弟弟14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妈妈一人,她仅仅是一位代课教师。
“马上该高考了,这段时间虽然苦,但如果能考入清华大学,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低着头坦诚地说,而且如果没有高考的话,像我家里的这种情况,我可能要么一辈子在农村待下去,要么走出去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数据:
郸城每年7成学生考上大学,
其中农家娃儿占60%以上
在河南,提起郸城县的高中教育,知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虽然地处连片特困地区,5年内却有152人考入北大清华;每年高考学生超过1.2万人,70%都能考上大学,其中超过6成的孩子来自农村家庭……
“郸城的老百姓,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走在郸城的大街小巷,随便找个人问问,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答复。
“我们这儿是个穷地方,老百姓渴望让子女通过求学来改变命运。顺应百姓的愿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既从根上扶贫,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蓄力量。” 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如是告诉记者。
对此,郸城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也说,过去5年,县里用于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近3年累计投入6亿多元,每年招录不少于300名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且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比县城高出8%。
透视:
越来越多河南娃儿圆梦大学
带着家庭的寄托,郸城娃儿上大学的多……从河南全省来看,这里则仅仅是河南娃圆梦大学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红利、重点高校对河南学子的关照、还有无数家庭为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的河南娃儿圆梦大学,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的新舞台。
数据来说话——
2016年,我省高考各类考生报名人数82万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69.9万人。当年,集中录取各类新生69.04万人。其中,录取普通本专科新生59.34万人,录取率高达85%;普通本科共计录取31.27万人,录取率44.7%,
2015年,全省高考各类考生报名人数为77.2万人,除专升本、对口生、高职单招等考生外,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有661238人。当年,共录取新生63万余人;本科层次录取新生约29.4万人,录取比例达44.4%。
2014年高招,全省高考报名普通类考生654159人,通过7个批次录取,全省共录取普通类新生507005人,占报名人数的77.5%……
利好:
夏天到了,麦田里翻着金色的波浪,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稻草人懒洋洋的睁开了朦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间定格。在今年高考结束的那一刻,相信我省众多考生的笑脸也会定格,因为还有这些利好“站”在他们身后——
·农村娃上好大学的机会增多了
此前,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今年,国家专项计划将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6.3万名,比去年增加3000名;地方专项计划数原则上比去年增加10%以上;高校专项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专项计划招生总数将进一步增加。
据统计,去年高考,国家专项计划在我省投放6527个本科招生计划,比2015年增长63.5%;地方专项计划投放了799个本科招生计划,比上年度增长52.9%。
今年的高校专项计划已启动,全国共有95所高校实施专项计划招生。其中,给予考生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优惠的有北京大学“筑梦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武汉大学“自强计划”、南京大学“励学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农村生单招”等;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考生则可享受30-60分不等的降分优惠。
·12种资助方式,保证寒门学子入学
记者从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国家及我省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措施,保证寒门学子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目前,我省在高等教育阶段采取12种主要资助方式,建立起了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赴基层单位就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高等学校学生直接招收士官国家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互动: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面对高考,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为努力奋斗的自己点赞!
你是来自河南_____的考生?
跟我们一起聊聊你高考的点滴吧!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