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可以看到KFC的优惠信息。& ampquot扫描代码下载优惠券可以享受五折优惠。& ampquot你能抵抗这个诱惑吗?一名女性用手机扫描了一个这样的QR代码,但优惠券没有出现,导致100多韩元的话费消失。
原来她在扫描二维码时,下载了手机吸费病毒。你在微博上看到一个4折出售电影票的二维码,你抵挡得住这个诱惑吗?陈先生扫描了这样一个二维码,却收到手机欠费通知,一夜之间,他的手机竟消费了167元。由于扫描了那个二维码,他的手机不知不觉中绑定了扣费软件。
近年来,二维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尤其是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二维码已经成为畅游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这个网络时代的“新生儿”,很可能成为继微信之后被犯罪分子选择和利用的工具,引发新的犯罪热点。
二维码来了
“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再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人们只需在手机上安装扫码软件,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便可快速便捷地登录网页,而省去了在手机上输入网址的繁琐过程。
中国移动在2006年率先推出了二维码业务,而近年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网络运营商将二维码推向了高潮。此外,国内主流报纸杂志和广告上的二维码应用也越来越多。在手机通讯产业中,二维码也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业内人士推断,2015年二维码市场将达到1000亿规模。
大容量、低成本和易制作,二维码以其诸多优势,被各大互联网、企业、厂商广泛地开发使用。物流业、生产制造业、交通、安防、票证、媒体等行业已大规模使用,由于各行业特性不同,二维码被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不同工作流程中。但是,由于当前许多群众对二维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意扫码,或任意丢弃存有个人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二维码电子凭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骗子的新衣——二维码
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图形,只要有专门生成软件便可随意生成,但必须使用专用扫码软件才能解码。目前,多数群众对二维码的生成和解码原理不了解,极易被犯罪分子借二维码之名进行的“高科技包装”所蒙蔽,而利用二维码“包装”后的诈骗更具隐蔽性。
警方提示,由于当前无论市民百姓还是公安民警,对二维码的认知普遍较少,因此近期我市受理有关二维码的警情也相对较少,但可以推断,仍然“存在一部分不被了解的隐性警情”。
病毒的新马甲——二维码
二维码可能成为手机病毒或木马的马甲。只要有二维码生成软件,嫌疑人便可将病毒、木马程序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形式的图形,几乎没有制作门槛。
同时,二维码可以随意发布。以二维码的病毒,通常被伪装于打折、促销广告,或热门游戏、系统升级软件中,还有的被伪装在色情图片、视频中,诱导用户扫描。在联网状态下,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可能会泄露。该类木马也可能在后台运行,使用户手机恶意发送收费短信,消耗上网流量,造成话费流失。
载有病毒或木马链接的二维码,可广泛快速地在QQ、微信等一些即时聊天工具或者email中得到传播,稍不留意便被入侵。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3年2月手机安全报告》显示,安卓系统手机中毒比例省份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广州更是重灾区;手机用户通过二维码染毒的增势明显,比例增至9%,同比上升3%,首次超过了网盘传播的比例。据统计,去年第四季度,仅腾讯手机管家软件就拦截恶意二维码14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