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新闻本报记者刚刚获悉,通讯员魏桂善、张小芳、胡海燕的收入低、水平低、设备简陋,宜昌的老乡村医生队伍老化严重,没有继承人,成为农民脱贫的一大制约因素。
为提升乡村医生素质和能力,宜昌从2014年起“订单式”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目前首批108人毕业后正充实到各县市区乡村,成为村民“健康守护人”。大学生村医究竟怎么样?村民们如何看待?乡村就医条件有无改善?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95后村医的一天
远安县汪家村,以前村卫生室的张自木医生一个人要为村里的近2000人服务。如今,卫生室来了张年轻的新面孔,她就是免费定向培养的大学生村医陈孝圆。
自7月24日正式上岗后,家住远安城区、20岁的陈孝圆早出晚归,正逐渐融入村医角色。8月10日上午,她独自前往两三里外的两户人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健康随访,登记健康档案,随后便一直在村卫生室帮忙,跟着张医生学习,配药、打针,直到下午6时最后一名患者打完吊针才下班回家。“今天22名患者来看病,我给3名患者打针,都是一针见血,很有成就感。”
和许多考生一样,高考前,陈孝圆对选什么专业感到迷茫。得知“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的消息后,全家人都觉得政策不错,加上她也觉得当医生还可以,就报了名。大学3年,她除了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外,也学习护理知识。除了理论,她还分别在远安县人民医院、鸣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过临床实习与跟班见习。随着时间推移,从当初对村医没什么概念,如今她已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
“村医的工作比较繁杂,除了看病,还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陈孝圆告诉记者,她很崇敬“师傅”张自木,来的大多数患者,张医生不仅熟悉每一张脸,还能说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谁有高血压,谁有糖尿病都非常清楚。
现在,陈孝圆最迫切的愿望是提高自身医术和赢得村民的信任。“我知道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医师,赢得信任很重要,同时进一步提高技能,能独立准确的诊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工作时,她会轻声细语地笑着与村民深入交流加深印象。有村民来求医,她会在张医生旁边仔细聆听学习。半个月时间一晃而过,这份工作让陈孝圆感到快乐。“每次看到患者病好了就觉得工作很值得,我很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医,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上岗三天,感觉“很充实”
22岁的徐明伟也是此次毕业的大学生村医中的一员,但与陈孝圆不同,她先被分到乡镇卫生院住院部跟班学习,以后再分配到村卫生室工作。“您有什么不舒服?”、“以前有没有别的病?”……8月10日晚,五峰镇卫生院内科住院部内,因咽痛发热乏力三天,到村卫生室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村民杨先生前来求医。上夜班的徐明伟耐心地询问病情,判断是上呼吸道感染并说出了处理意见,守在一旁的“师傅”、科室主治医生王明静时不时地点头或出言纠正。
家住五峰付家堰乡的徐明伟,从小就因家里人经常生病而对医生这一职业比较敬畏。“当村医工作稳定,不仅能帮到生病的家里人,更能帮助更多的家乡人。”
8月8日,徐明伟作为大学生村医正式上岗,为村民们服务。“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7点半左右到办公室整理病历,与夜班医生交接班、查房、写医嘱、写病历,一天去病房转四次,看住院患者有无不舒服的地方,如果有需要进行处理。”徐明伟说,因为刚到医院,还没有处方权,更多的是跟着王医生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利于更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辨别轻重缓急,做出合适的医疗处理。
虽然才来没几天,但徐明伟坦言,每天都过得比较充实,跟老师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她十分敬佩。“作为医生很多时间不能按时下班,但老师毫无怨言。虽然有些累,但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有自信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通过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
56岁村医眼里的年轻人
大学生村医到底怎么样?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基层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
56岁的老村医张自木已在远安县汪家村卫生室行医30多年,虽然已经可以退休,但村卫生室后继无人,她只能继续坚守。“村民们都舍不得我,其实我也舍不得村民们,但年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了。”“过去乡村医生工作杂、任务重、工资不高,很难留得住年轻人。”张自木告诉记者,从她19岁卫校毕业后来此工作后,卫生室再也没有进过新人。
在张自木看来,陈孝圆工作负责、做事勤快,基本功也还扎实,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好好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胜任并接班村医角色,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徐明伟比较优秀,她对行医比较感兴趣,同时勤奋好学,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做事干净利索,也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五峰镇卫生院内科主治医生王明静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五峰二医院副院长李善堂说,老一辈的乡村医生已经贡献了一辈子,但是随着他们逐渐老去,如何接好基层网底医疗这一棒就成了现实问题。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的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医后继乏人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村医,远安汪家村村民谭言箫充满期待:“昨天的吊针就是新来的村医陈孝圆给我打的,打得很好,而且她也蛮温柔,跟张医生学习也很认真。我觉得老医生肯定更有经验,但他们面临着退休,而年轻医生虽然经验不如老医生,但他们大学毕业,医学知识更丰富、更科学。而且传承总有一个交替的过程,我相信经过学习,陈医生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村医。”
80岁的婆婆韦家聪也说,感觉这些年轻村医态度、技术都还不错,希望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108个年轻人的“江湖”
宜昌曾经的乡村医生队伍“老的退不出、新的进不来、进来的稳不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村医3432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11.6%,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占1.8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仅占11.45%,而50岁以上的村医占比达52.19%,执业30年以上的占42.22%。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年龄不应超过60周岁”,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全市有400多个村卫生室将面临没有医生的尴尬境地。
为了织牢农村健康网,宜昌从2014年以来做出有益探索:一是政府出资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医,毕业后必须回村里干满5年;二是稳定村医队伍,统一管理提高待遇,优化准入、流转、退出机制,到2016年底全市乡村医生年均收入达3.6万元;三是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医成了乡镇卫生院派驻的职业医生,激发了工作热情。
从2014年起,宜昌开始“订单式”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目前已分三批招录537人,首批108人已毕业充实到各地乡村。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第二轮乡村医生定向委培工程’,招收委培学生280名左右。两轮下来,市、县两级政府将出资4200万元培养1400名大学生村医(每人补贴全额学费和生活费3万元),到‘十三五’末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全覆盖目标。”
对公开招聘的新进乡村医生,宜昌出台政策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不突破核定编制总额基础上,考核合格可纳入编制内管理;编制紧缺地区,可比照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标准,同工同酬。随后,又出台《宜昌市村卫生室人事管理办法》,明确村医养老保险、职业发展等政策,将村医身份转变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让村医成为真正的全科医生。
对原有村医,宜昌市明确规定,医德医风好、40周岁以下、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可参照新进乡村医生管理办法,经统一招聘考试后纳入编制管理。以后,必须具备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才能进入到乡村医生队伍,并按照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规定,服务10年以上到龄离岗的村医,参照当地村委会离职主职干部标准,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老补助。
另外,村卫生室由乡卫生院统一管理,市、县两级投入资金2.6亿多元,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和管理一体化。
如今在宜昌,村医成了乡镇卫生院派驻的职业医生,工作热情和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升。而每个村卫生室里,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五室分开”,听诊器、血压计等29种常用设备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