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了公主、公主、翁主等皇帝的女儿和王子的女儿的历史演变,但彼此不同。
【历史深处】这一期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皇帝儿子、王爷儿子的各种称呼。从小就听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历朝历代关注夺嫡,关于争夺太子之位的故事,多的都数不过来。其实不只是太子,世子的争夺也一样不那么太平。位份之争,在那都平静不了。自然而然,文学作品关于这里的创造就很多。而皇子们、王子们的各种称谓,太子、世子、亲王、郡王、贝勒…..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一)太子与世子
太子一词,早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君主被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的称呼了。特别是分封天下的周王朝,周天子的继承人便是太子。只不过,那时候世子一词,和太子是通用的。其他分封诸侯的继承人,也被称为太子,或世子。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有了皇帝,也就有了皇太子。第一任皇太子便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封王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某某王太子。不过,之后为了和皇太子做区别,封王的继承人不再称王太子,而被称为世子,之后各朝都沿用。
图1、第一位皇太子胡亥
当然太子,别的称呼还很多,包括皇储、储君、东宫等。皇储和储君,都是储备为下一任皇帝意思。而东宫,是由于皇子被封为太子之后,一般安排住在皇宫旁边的东宫。因此,常常用东宫来指代太子。
(二)亲王和郡王
从汉朝开始,除了太子之外,别的皇子,从汉朝开始一般都会被封王。从西晋开始,诸皇子分封的王,又有了亲王、郡王等级上的区分。西晋的时候,郡王是指皇太子之子的封号。而封为亲王的一般是皇帝儿子或兄弟。
唐朝的时候,皇太子之子封郡王。但由于大臣、节度使的权利很大,常常亦被封为郡王。北宋的时候,除宋太祖赵匡胤封节度使为郡王之外,其他时候郡王只有皇族内部人会被封。南宋时,曾封抗金名将韩世忠为郡王,算是特例。元朝的时候,王爵被滥用,很多外姓人被封郡王。明代,皇子封亲王,王子除世子外封郡王,世袭罔替。南明的时候,曾封过外姓人为郡王。
图2、曾被封郡王的韩世忠
亲王、郡王的区分,唐之后,可通过字数来识别: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
(三)清朝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
王爷的爵位,清朝比较特殊。单独拿出来说。大清满洲皇室的爵位,由高到低分如下十二个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中第一等级的为和硕亲王。和硕亲王简称亲王,分封给皇子、皇兄弟。第二等级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分封给皇子、宗室子、外藩等。第三等级为多罗贝勒,简称贝勒,分封给王子、宗室子,也分封给蒙古贵族。
图3、清末的恭亲王奕䜣
世袭罔替的亲王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郡王的传承关系是: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以此类推。
(四)一句话总结
太子,在秦之前与世子可互换使用,指包括周天子在内的分封诸侯的指定继承人。秦之后,专指皇帝的指定继承人。汉初年,封王的指定继承人被称为王太子,后改为世子。
世子,在秦之前与世子可互换使用,指包括周天子在内的分封诸侯的指定继承人。秦之后,封王的指定继承人。
亲王,太子之外的皇子或皇帝的兄弟一般会被封亲王,之后历代基本一致。清时,亲王是和硕亲王的简称。
郡王,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皇太子的儿子,后成为皇帝儿子低于亲王的封号。唐之后,均有外姓的人被封为郡王,但多为特例。清时,郡王是多罗郡王的简称。
图4、清初曾有过四大贝勒争位的事情
贝勒,是清特有的封侯。一般受封者为清宗室,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
【历史深处】这一期关于太子、世子、亲王、郡王、贝勒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