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美国第39届神经和骨科医生学会年会。因“人体替换”而红起来的意大利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罗坐在第一排前的地板上,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显微外科教授林晓平在解释自己的“动物替换”实验时竖起了拇指。
生活报记者 薛宏莉
这是两个“科学狂人”第一次正式会面,他们都因“换头术”受邀参加此次年会。不同的是,任晓平现在完成的是给老鼠换头,医学名称叫做“异体头身重建术”,而且还在继续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而卡纳韦罗预计在2017年,将这项手术用在一位30岁的患有遗传性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人身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聊斋》里的故事,或者更像是人体切割魔术,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医术。
给人换头,真的可行吗?这种手术怎么做?带着种种疑问,1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刚从美国返回哈尔滨的任晓平教授,为您一一揭秘。
神话里的“换头术”
1
很多当年看过《聊斋》的小朋友们,曾躲在被窝里,紧张地偷看陆判官为朱尔旦的妻子换美人头。这样的镜头很经典,无论是在老版还是新版《聊斋》里,都出现过……
2
相较于陆判官那有着手术刀功效的判笔,孙悟空的“医术”更高。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途经车迟国,孙悟空和妖怪斗法,老孙砍下了自己的头并重新接到脖子上,而“倒霉”的妖怪,砍头后,却被孙悟空变出的狗叼走了……
3
学艺不精就出来混的,还有老版《封神榜》里的申公豹。第12集,申公豹为劝西伯侯不要“兴周伐纣”,竟然用“割头再生”做赌注,不想脑袋被南极仙翁的仙鹤叼走了,求了好一阵子,南极仙翁才把头还给他。
4
对于“换头”,如果你认为只有中国神话里才有那就错了,外国影视作品里也能找到。《重返奥兹国》里,就有女巫给自己换头的画面,她把很多头放在橱柜里,换头就像换衣服一样轻松!
哈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
曾为千只老鼠换过头
“换头”,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疯狂?其实,任晓平已经默默从事这项研究近20年了,如果不是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打算2017年实施世界首例人体头颅移植术,任晓平不会被如此密集地曝光在大众面前。20年间,任晓平不仅参与了世界首例手移植术、亲自实施了世界首例鼠头移植,还计划今年给猴子换个头……
“狂想” 从人手移植开始
任晓平被媒体聚焦,是个偶然。当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要给人“换头”的消息公布后,《华尔街日报》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里知道了任晓平的名字,并在今年6月报道了他。然后,国内外一众媒体纷纷刊译、采访,自此,任晓平和他研究的课题备受瞩目。
在萌生要给人换头的想法前,任晓平和卡纳韦罗并没有交集。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样一个“奇怪”的课题研究,而且一干就是20年呢?任晓平说,他走上这条路其实也是个“偶然”。
1996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科工作的任晓平出国研修,来到了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那里有一个世界著名的手显微外科中心,当时正在进行一项最富挑战性的研究——给猪移植前臂。任晓平恰巧进入了这个团队,从此开始了“复合组织器官移植”研究。
任晓平回忆说,科研人员要用猪建立起动物实验模型,用来进行移植手术后免疫学药物反应、排斥反应监测、术后功能恢复等内容的长期研究。如果这项研究成功,就会为人的肢体移植技术奠定基础。但因为复合组织移植,不同于心脏、肾脏、肝脏等单一器官移植,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挑战非常大。此前在复合组织移植领域,不但科研团队少,而且一直没有成功先例。幸运的是,任晓平进入这个团队后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前,科研人员的移植方案是直接断开猪的前臂,但这样术后无法控制猪的运动,猪很快会再次骨折。按照美国动物保护协会的要求,为避免实验猪的痛苦,此时必须把猪处死。“移植不成功,用于进一步研究的‘动物模型’无法建立,就谈不上下一步的深入研究。”任晓平说,他进入该中心的第一个任务是改进操作方案。根据之前在国内掌握的复合组织皮瓣技术原理,任晓平设计了只截取前臂桡侧部分、保留尺侧和腕关节、肘关节的办法移植,结果,还真的降低了术后因运动损伤带来的伤残率。实验成功了,后续的抗免疫反应也可以随之进行了。
1999年初,在一系列抗免疫反应研究的基础上,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手显微外科中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手移植手术。现在,那名患者的手臂已经存活了16年,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是迄今存活最长的手移植案例。
当时,任晓平也参与了这次移植手术,也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换头”的想法。
目前老鼠换头存活纪录为一天
2012年,作为引进的特殊人才,在美国生活工作了16年的任晓平回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
2013年7月,任晓平在之前发现新的非缺血性心脏保护现象、提出经体-自主神经反射弧诱导远程心脏保护学说,以及世界上首例面部移植成功为他增加了不少信心的基础上,带领他在哈尔滨组建的科研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鼠头移植手术。
对于这次手术,有报道这样描述:弓着背在手术台前忙碌10个小时之后,任晓平直起腰来,打量着自己的患者——一只新换了棕色头部的小黑鼠。当他把呼吸器从老鼠的喉咙中取出时,老鼠头部开始本能地与陌生的身体一起呼吸起来。任教授回忆说,一小时之后,老鼠身体发生颤抖;又过了几个小时,老鼠睁开了眼睛。
“这表示术后,小老鼠活了!不管活的时间是几分钟、几小时,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任晓平说,像这样的手术,这些年他已经做了近1000例,他要让接受头移植的老鼠存活更长时间,目前的最高纪录是一天。
聊起第一次给老鼠换头成功后的心情,任晓平的反应比较平淡,“高兴是肯定的,但这些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和相关研究基础上的,所以谈不上特别激动。而且,成功是什么概念,活了,活多久,活得怎样,什么时候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任晓平打算今年给猴子换头,但因为现在还处于手术方案设计阶段,他不想多谈。只希望自己也好,卡纳韦罗也罢,都能创造“奇迹”,好让这一技术最终用于临床,挽救那些脊髓受伤、癌症晚期和患上先天性肌肉萎缩疾病的患者……
意大利医生给人换头面临N种“挑战”
“天堂手术”真能实现吗?
意大利医生卡纳韦罗,把他将要实施的首例人体“换头术”命名为“HEAVEN”,任晓平翻译为“天堂手术”。对于“天堂手术”很多人充满了疑问和遐想。有人说,或许能成功;有人说,这只是噱头;也有人问,换了头,他还是他吗?对于这些问题,同样从事“换头”研究的任晓平,有着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技术上需要攻克三大难关
记者:您觉得卡纳韦罗医生给人换头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任晓平:对于他的做法,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科学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机遇和偶然,不排除卡纳韦罗真能创造奇迹。而我当下要做的是临床前的基础实验,临床先行和动物实验深入研究不矛盾。
记者:很多关于卡纳韦罗的报道都详细介绍了他的人体“换头术”方案,如在深低温和麻醉状态下进行头颈分离,用极锋利的手术刀减少脊髓损伤,再用一种叫做聚乙二醇的物质来粘合实现脊髓融合等,您觉得他的方案可行吗?还有哪些难题需要面对?
任晓平:要成功实施这个手术,卡纳韦罗在技术层面必须逾越三个障碍:一是中枢神经再生问题,二是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三是大脑低温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比如中枢神经再生问题,传统医学认为不能再生,但近十年的医学发展正在逐渐推翻这种认识。在能够再生的前提下,卡纳韦罗设计是用聚乙二醇实现脊髓融合,确保之后的神经传递不受损伤。虽然这在脊柱受损的动物身上实验效果还不错,但用在人身上是否可行却是未知数。还有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当前虽然在人手、面部等复合组织移植方面已取得进展,但头更复杂,同样的方案是否可行也不确定。大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也还没有相应的研究。
伦理上需要相关批准才能手术
记者:听说给人换头的消息一出来,就面临了许多伦理争议?
任晓平:是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医学和社会认知层面。有人问,A提供头,B提供身体,移植后他是A还是B?有人问他对过去还有记忆吗?还有人问性格会不会改变?输血怎么办?其实移植后,从思想上看,新的个体还是A,记忆也是A的,只不过他支配的是B曾经的身体。性格有可能改变,但其他手术也可能这样。至于输血,手术前有严格的配型,所以不必担心。另外,手术要经过实施地的伦理委员会批准,这也是卡纳韦罗要面临的障碍,能不能批不好说,得看手术最终在哪里实施。
记者:有人质疑移植者后代是谁的问题,也有人认为这会让移植者,也就是头为主体的人,面临比死更难受的心境和副作用,您怎么看?
任晓平:换头手术确切说应该是“换身体手术”,因为头是主体。术后,病人确实需要自我接纳的心理调试,这就像截肢病人幻肢也需要心理调节一样。至于后代问题,捐精、做人工授精,现在也不涉及伦理争议了。
记者:据说还有学者认为,躯体捐献者少而又少,即使移植能成功,用这种“换头”技术来拯救一个四肢瘫痪的人,远没有器官移植能拯救多个生命有价值?
任晓平:换头是为了掌握一项对人的生命维护更有意义的技术。不是说得为多少人实施这项手术,而是如果有人需要这样的手术,我们可以做。很多科学实验都曾遭遇过质疑,比如心脏移植、肾移植等,换头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