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谓的正史,是各王朝官修的纪传体史书,代表着王朝意识形态,甚至可以说是儒家士大夫的立场。
近代学术巨擘梁启超曾言,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此言非虚,除此之外,士大夫视角的史书还会对一些行为做事并不太符合儒家伦理的人进行黑化,其中不乏帝王将相。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恐怕就是一个被严重黑化的皇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正德皇帝是个荒淫昏庸的暴君,但是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历史人物也不能做脸谱化的理解。
明武宗
很多人都知道,武宗曾经建过一个有别于大内的居住地,叫做豹房,其地址在当时皇城的西苑太液池西南岸,靠近西华门,就是今日北海公园的西面。在很多史书中,这个豹房就是明武宗豢养珍奇禽兽,顺带进行淫乱流氓活动的逍遥楼。豹房确实有豹子,据沈德潜《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那么,豹房,准确说是西苑豹房的职能究竟是什么呢?据《明史》记载,正德二年(1507年)“秋八月丙戌,作豹房”。据《明通鉴》记载:“于西华门别构院,筑宫殿,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命曰豹房”。
被丑化的豹房
明朝虽然是汉人王朝,但是很多皇帝却带有一定的游牧政权大汗的特质。明朝宫廷的养豹、建豹房,并不是从正德帝开始的,而是早在宣德朝就开始力量,宣德时设有“豹房勇士”,这些人有可能是驯豹人,也有可能是供贵族观赏用以与野兽搏斗的斗兽士。明代将豢养禽兽的地方都称作是“房”,如马房、象房、鹰房等,有时又称作“坊”,如象坊、虎坊等。
不过,明史中的“豹房”一般特指武宗的西苑豹房。 明武宗的豹房于正德二年(1507年)开始建造,以后又不断地添造房屋,据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户部修建豹房工程的报告说:从开工到正德七年,工程己进行了5年,费白银24万余两,添造房屋200间。这次所建的200多间房屋,名为“豹房公廨”。既然名之为“公廨”,也就意味着这里不单纯是以前皇帝的那种珍奇动物园了,而是一处办公机构,是处理政务的地方。
何炅版的明武宗
据记载,“豹房”是具有“密室”的两厢勾连栉列的“迷宫”,既有居住的密室,也有游戏的豹房,附近有校场,是训练内操的地方,同时也建有佛寺,是宗教活动场所。“公廨”、“豹房”、“教场”和“佛寺”四个部分组成所谓的武宗“豹房新宅”。武宗是个尚武天子,所以豹房有教场不足为奇,还有佛寺则说明他的宗教信仰是偏佛教的,而且是西域佛教。
为什么武宗要单独建一个建筑群来作为办公地点呢?朝堂不用吗?很明显,武宗就是要绕过文管系统,重新建立一个权力小组,重构大明的的政治权力系统。
豹房对于一般政务权力并不冲击,唯独重视的是帝国的军事权力。
明武宗
在明武宗豹房中,最炙手可热的是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集团之外,还有一批所谓的“佞臣”,其实也是武宗绕过人事系统提拔起来的一批官员。除此之外,“豹房公廨”中还有一个政治实力派——边军将领。
明代的边军专指明王朝在北方防御蒙古的九边镇所属边防军,这是由明太祖和明成祖父子相继建立起来的军事劲旅。就边军而言,其在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军事训练、实战经验等方面都超过内地的卫所军队,甚至京军的战斗另也不及边军。
明代在京师的京军三大营就是属于这种据重驭边的禁军性质。但是,蒙古对边境的不断袭扰,使得明代对蒙古的防御又是军事的重点,所以要有强大的边防军才能保证边境的安稳。
豹房
京军与边军都是明军的主力,但军力强大的边军对于京军来说又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两者存在着矛盾,所以从边军形成之日起,明朝皇帝就立下一条祖制:“京军不能调外,边军不能调内”。
这条“祖制”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既要有一支强大的边军来防御蒙古入侵,同时又不能让它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边军不能调内”这一条“祖制”最重要,但是明武宗却彻彻底底地打破了这个规定,依然把四镇边军调入了京师。
正德四年(1509年)到正德七年(1512年),北直隶地区发生刘六、刘七流民起义,明地方卫所军和被派去的京军皆被流民军队打败,政府军无力扑灭流民起义。
九边
在流民起义军逼近京师的紧急情况下,明武宗与豹房诸人就此事商讨。豹房核心班子得出结论:“此事非书生所能办,乃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兵部侍郎陆完提督,驻临清,居中控御。檄宣府游击许泰、郤永,大同副总兵张复,游击江彬帅边兵入讨之”,调宣府等边镇的边军开赴镇压起义的主战场。
这次调入宣府、延绥两镇边军约2500人,统兵将领是副总兵许泰和冯祯、游击将军郤永等人。两个月后,又调入宣府的游奇兵2000人、辽东兵2000人,加上前调边军共约6500人。
原来,这调边军进内地是权宜之计,京军和地方军都打不过起义军,难道要坐视流民军掀翻朱家江山吗?武宗的权宜之计的确没毛病!
明朝军队
但是不久,武宗就想把调京军进京制度化、常态化了。正德七年(1512年)十一月月十七日,武宗颁布圣旨:“兑调京营、宣府官军,令其往来操习备御。”武宗的意思是把京营军和宣府的边军互相对调,以便交换操练和驻守。
明武宗提出的这个京军、边军互调的意见,遭到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反对,认为这破坏了“祖制”,但明武宗等人在豹房仍然坚持了这个决议,使边军长期留在京师。从此以后,宣府、辽东、延绥、大同的四镇边军便留在京城而不再返回边镇。
李东阳
边军将领也成为豹房新贵,武宗身边的红人,这样武宗绕开了所谓的制度,直接掌握了更多的军队。当时在朱厚照身边的近卫武装基本上有三支:一是旧有的“侍卫上直军”,包括“锦衣卫”在内的御林军,加在一起约一万人左右;二是由四镇边军组成的“外四家军”,这是明武宗给这支边军起的浑号;三是由宫内太监组成的“内操军”。“外四家军”约有6万人左右,“内操军”数不详,估计也应有一两千人。
这三支队伍是明武宗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也是豹房政治军事实力的基础,也是他可以同整个旧体制进行抗衡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