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TVB大庆,阿姐王明为香港艺人霸气发声,希望TVB给大家加薪,鼓励大家。
加薪可以理解,那“鼓励”从何说起?
众所周知,艺人是个很“圈钱”的职业。
我们早已对内地某些大牌艺人天价出场费屡见不鲜,那么,香港艺人的价位如何?
我们以内地观众最知名的TVB电视台举例。
有资深香港娱记爆料,TVB当家一线艺人的片酬:
邓萃雯每集约67208人民币
郭晋安、郑嘉颖每集约58807人民币
王浩信、佘诗曼每集约54606人民币
林峰每集约42005人民币
郭羡妮每集约37805人民币
这仅仅还只是“浮出水面”的知名艺人片酬。
香港艺人拍戏大多都是按集数获得酬劳,所以你只有期盼你演的角色能在每集里都出现。
保守估计按一部电视剧30集来算,从制片到发行,最快也需要半年时间。
经纪公司还要抽成,辛苦赚来的钱还得交税。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些一线艺人的收入远不及内地明星。
而且香港艺人拍戏标准很严格,不够时常、NG次数频繁等都是拿不到全部工资的,加薪更是无稽之谈。
而这一切,是源于TVB新拟定的合同条约——4大合约12台规.
相比之前,更加严格,对艺人的捆绑程度也是格外苛责。
甚至行内还有TVB私底下已经裁员数千人的消息。
如此,配角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TVB前艺人麦长青,他商演1小时的演出费是300元,拍戏一集不足5000元。
曾演过李安《色,戒》麦先生一角的阮德锵,现在一年只能赚6万块钱。
老戏骨余子明就曾公开诉苦,现在很难接到戏。
有时候一年只有一部,等同于一年只能赚1万左右,期间还不能接其他剧组。
老爷子演过《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寻秦记》中的邹衍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一直在做绿叶演员如今他76岁了,服务了TVB43年后,他被迫退休离开。
相继离开的还有主演配角的刘江。
他在离开TVB时候也说,因为合约压制,月工资从1万5减到了7500也不敢解约。
基础生活保障没有,还要面临着随时无戏可拍的担忧。
75高龄的他还需要时常拍戏到通宵,这个强度对于上了年纪的艺人来说压力很大。
所以拍戏对于这些艺人来说,难以养家糊口,他们只好去做“兼职”。
早在几年前,饰演《寻秦记》的连晋演员江华就被爆卖保险为生;
周星驰御用配角之一的曾德华,白天拍戏,晚上去送外卖;
甚至连马国明都被爆去餐厅打工洗盘子;
莫家淦和陈国峰算是我们熟悉的老面孔了,在不拍戏的时候,他们两人会来到工地打工,赚一些外快补贴家用。
由于疫情的原因,去年香港共有600多名艺人失业,靠着古天乐(香港艺人协会会长)发放的8000元救济金贴补生活。
所以在这里,也就不难想象阿姐呼吁的“加薪”和“鼓励”的愿景了。
近几年,香港影视行业确实有些低迷。
所以,这些艺人选择“北上”内地发展。
2018年佘诗曼出演了《延禧攻略》,还仅是剧中的配角角色,就拿到了200万的片酬。
她近年来频繁登上综艺节目,出场费也是6位数起步。
更别说是小型的商业演出,仅仅登台露面说几句话,就能拿到5万元人民币。
校长谭咏麟也在去年现身某网红求婚活动现场,他现场献唱了多首歌曲。
据说校长2个小时的出场费用就是6位数。
演员郭政鸿大多时候都是出演配角,他在没来内地演出之前在香港租房子住。
来内地拍戏的三年后,他已经在香港买了两套房子。
视帝马国明自曝,来内地拍电影一个月的收入就等于TVB半年的工资。
这样的差距确实能让无数的香港艺人纷纷北上发展。
于是,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里,那些自带“话题体质”的香港艺人们。
也开启了另一条赚钱之路——开抖音直播。
于是,继一些二、三线香港艺人早在微博、抖音上开号之后.
巨星刘德华近期都开了抖音号,发放一下生活点滴来娱乐和新电影宣传。
也不得不说,开通单日就吸粉2000万的头部明星华仔,直播带起货来会是一种怎样的壮潮。
就连“消失”了大半年的陈奕迅,这一次出现,也是我在抖音上看到他做起了直播。
因新疆棉花引发的明星与品牌割席浪潮,相继把这种香港艺人开抖音号的现象再一次放大。
越来越多的香港老牌艺人通过这种方式呼吁“爱国”、“正能量”的做法。
这也是现在的香港艺人需要面对的整个娱乐工业模式的转型。
从香港市场走向内地市场,从拍戏主导走向流量主导,吸引力从距离感转到零距离抖音直播了。
可以说这是科技的进步。
或者,这是艺术的倒退。
内地综艺节目的大行其道,无论是真人秀还是做评委、嘉宾,这为香港艺人们架了另一条落地跑道。
资深艺人们过往很受欢迎。
如今步入中年,如何在内地市场另创新一页,配合他们自带的曲折背景和人生经验。
相对比起很多年轻明星更有故事。
毕竟一个张柏芝就是半个香港娱乐圈情情塔塔流泪史。
万梓良说:抖音令香港明星复苏。
有了日活量上亿粉丝的抖音平台之后,香港艺人无疑迎来了“第二春”。
我们能看到狄龙,郑少秋,梁小龙和赵雅芝等童年回忆的身影出现。
曾经的他们风华绝代,如今抖音的滤镜让他们继续风华绝代。
现在,几乎是全香港的明星都进军抖音了,只有房祖名还没亮相而已。
51岁的周海媚,现居住在北京某小区的高级公寓里。
她熟练地打开了手机里的抖音APP。
镜头前的她已经带上了抖音滤镜特效——猫耳,双眼圆润晶莹,皮肤细腻有光泽。
她早已谙熟抖音里的各种功能和留言回复。
她的抖音评论区下,出现最多的词汇是“不老女神”和“童年”。
曾三夺视帝的罗嘉良也转战流量市场,不时拍搞笑短片博取一乐。
他现在玩抖音已经很熟练了,除了拍片挑战吞拳头。
更身穿超减龄的工人裤,在行人天桥上表演跳舞,不断左扭右扭,尽显他活力自信的一面。
曾执导《西游记后传》的香港导演曹荣,他就在抖音上分享当初拍摄《西游记后传》的往事和幕后花絮。
还特别制作了重新剪辑的《西游记后传》的剧情。
还时常请到了饰演“无天”的黑子作客直播间。
目前在抖音上收获了近50W的粉丝。
曾志伟时不时就在抖音发搞笑视频,一展其诙谐作风。
他在直播中做出不少卖酒卖货的举措,甚至还不惜扮成女性模样吸引粉丝观看。
孙耀威和太太陈美诗夫妻俩也早已在抖音平台上传了许多自创搞笑的小视频,
向来模仿能力强劲的李思捷开通了抖音账号。
早前拍了一段模仿四大天王的短片,更把“抖音”二字改成歌词,马上取悦了不少粉丝关注。
甚至是《古惑仔》里的大B哥吴志雄、铜锣湾“大天二”谢天华一同直播的场面,让多少人感慨万千。
郭富城、杨千嬅、王祖蓝、邓紫棋、古天乐、钟欣潼等大牌明星也早已转战到了抖音市场开直播,吸引了众多内地粉丝。
凡此种种,在话题为王的社交与点击时代,令香港艺人有了一定的价值。
无论是林忆莲容祖儿这些一姐降格参赛,还是陈松伶郑希儿的东山复出。
又或者天王级别的人刷存在感,都显示了那股艺人在被动中还是要争取主动地融入。
这些香港明星的出现一开始令人觉得特别新鲜,亲切,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错位和分离感。
所以在如今最火的社交平台的起步线上一早就迟了起步的香港艺人们,只能急起直追。
于是在这个挣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香港艺人显得慌张乱步以至定位模糊不清。
有些委曲求存,有些媚俗献世,当然也有如鱼得水的。
在娱乐圈花无百日好的老逻辑中,他们吃力寻找演艺生命的第二春。
有香港网友表示,看偶像在抖音上的表现,有时显得可怜,有时流露出可悲。
其中也有入戏太深的被评为可耻的,甚至要跟往日自己的偶像割席。
可在内地,这种顺应潮流,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现在已经有陈伟霆、王嘉尔这样非常“通吃”的艺人出现
这也意味着就在这一两年间,香港影视行业正在经历的,就是一场持续地向那个观众熟悉的香港本土娱乐圈的告别式。
它通过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大家熟悉的老戏骨的葬礼来完成。
有些伴随着长大的,陆续逝去;
另有一些,虽生犹死。
我曾在豆瓣小组上看到这样一则话题:谁是最后一个红遍内地的香港明星?
答案似乎很难统一,但“张国荣”这个名字的出现,大家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每年的4月1日,张国荣仍占据着各大吃瓜热搜的刷屏榜单。
以至夸张的说法是:对于很多00后的“后荣迷”而言,张国荣反而才是“最新”的香港明星输出。
这看起来非常讽刺。
但换个角度而言,那是说:香港文化只能以一种过去式存在了。
张国荣虽去已久,但不断有“老港星”在内地的娱乐节目中复活,吃着这时期颇为市场接受的怀旧市场恰饭。
但显然,这些艺人已在“变现”的道路上为自己做最后的努力。
虽然表面上他们得到敬业的夸赞,但这无改他们吃力求存的艰苦。
判断一个艺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大概是看他是否足够“接地气”,市场反响力高。
所以在过去,艺人是否受欢迎,一定取决于作品。
但现在,由于作品欠奉,明艺人们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自身的形象。
由此,一套规条在娱乐圈中默默成立,行为、形象、言论(现实生活或网络表现上)必须充分良好和正能量。
反之,将得到口水诛伐和“封杀”的风险。
所以,现在很多营销式的公众号,清一色地充斥着对上述“逝去的港片特色”的怀缅。
最受欢迎的文章即为那种看80、90年代香港明星如何辉煌的内容,以及各种粉丝陪着成长的感慨。
甚至又带起如“四大天王何时重组”的问题。
或是标题充斥着“又一港艺人被爆黑幕!”式的训斥,或至少是各种负面八卦的丑闻。
所以对于一个刚牙牙学语的新一代而言,在他今后的认知观里,香港的故事,还会是什么?
或许早已不是我们这一代认知里那个曾经文化时髦前卫,娱乐产业迅猛的金色港片传说。
他们不认识谁是金城武和王家卫了!
他们不知道当年的谭咏麟和张国荣宣布退出乐坛,是因为当年谭、张粉丝实打实在街头打架争第一,最后闹到上警察局的地步。
30年过去了,那些当红的香港明星们正在逐渐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中。
但有意思的是,我能在抖音里看到他们的足迹。
带货、要求刷礼物、甚至一口一个“感谢老铁”……
结果有时是令许多香港影迷伤心的,因为那看起来意味着“背叛”。
不能说是明星对粉丝的背叛,而是对大家曾共同经历过那一段香港的快乐时代的背叛。
其实现在的香港影视行业正经历将持续一段日子的“葬礼”。
这种葬礼,是对吴孟达、廖启智那样老戏骨的缅怀。
也是对“一个时代的终结”即将来临的沉思。
香港过往黄金期流行文化的符号,无论是明星偶像还是歌手幕后,随着时日的推移,生命的老化,无可避免将陆续消逝。
某人艺人离逝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已是习以为常
它真正提醒我们的,应该是问“那个时代究竟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又如何可能开创下一个时代?”
今天,我们对吴孟达、廖启智这样香港艺人前辈流露出的惋惜,很多是基于他们成名的年代。
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
如今正是香港娱乐工业飞快发展及各类媒体大量入驻抖音的时代,明星演员歌手变成大众熟悉的名字。
再往前推,粤剧及粤语片时代,信息和明星渗透率都比不上,更遑论彼时许多明星有息影之风。
对深情的内地香港影迷而言,由黄家驹、陈百强、张国荣、梅艳芳……虽死犹生。
对日渐崩坏的价值世态,蜚语流言,无奈割断。
也不是否定过往的明星,而是保留那永远的美好。
也不用计较谁是榜一大哥,谁没有给偶像点亮小红星等。
少一点虚头巴脑,多一些真诚作品,才是今天我以一个普通影迷的身份在这里想说的一句话。
也许每个入驻抖音的香港艺人,初衷都不一样。
有人想获取关注,在一次次直播中赚钱卖货拿星光;
有人为了情怀而直播,仅仅是想跟粉丝近距离交流沟通。
有人仅仅是点开他们的抖音主页,进来膜拜一番就悄然离去。
但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愿意关注他们,那这个存在还是有意义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