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俄大豆产业和农业合作的前沿和重点省份,黑龙江的一系列相关动作为两国各州之间的农业“双对”提供了参考。
图片/Pixabay
文| 《财经》记者初建
编辑|索契
由于在大豆山对接上有很大的空间,中俄之间经贸合作的新手不断巩固。(莎士比亚,温斯顿,豆子,豆子,豆子,豆子,豆子。
“扩大双向投资和大项目合作,拓展地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大豆全产业链合作,推动两国重点省州‘结对子’,建立中俄大豆产业联盟。”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8月25日,商务部部长钟山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钟山在会议上提出上述说法。
为促进大豆进出口合作,近年来中俄双方不断释放积极信号:2019年6月,中俄签署《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支持两国企业开展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加工、物流与贸易全产业链合作;同年7月,海关总署宣布开放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同年8月,上述规划签署后首批俄罗斯大豆运达江苏南通;同年9月,农业农村部表示:中俄将落实两国大豆合作规划,扩大农产品贸易。
政策不断推动下,中俄间的大豆贸易数据不断提升:在俄罗斯2018/2019农业年度(2018年7月份至2019年6月份),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大豆主要出口国,占出口总额的93%;2020年3月,俄罗斯1.49万吨大豆抵达江苏南通,这是中俄开展双边大豆贸易后,俄方首次以万吨规模对华出口大豆;6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决定将大豆排除出欧亚经济联盟禁止出口商品清单,自6月13日起允许大豆出口。
在此背景下,新提出的“大豆产业联盟”将有哪些新思,受到相关各方普遍关注。一位产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解析:大豆产业涉及种植、加工、物流、科研等上下游链条,按照商务部的部门职能分工看,中俄或将就贸易方面进一步增强合作。比如增强互补优势,加强省州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提升便利化水平等。
作为中俄大豆产业乃至农业合作的前沿及重点省份,黑龙江的一系列相关动作,近年来亦逐渐显现出“章法”,也可能为省州之间“结对子”提供参考: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1月,黑龙江省在俄农业投资企业159家,投资额12.64亿美元,累计租赁耕地面积1461万亩,其中种植面积990万亩。2018年全省进口俄罗斯大豆80.3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98.3%。
2019年11月,中俄大豆贸易与投资对接会在哈尔滨召开,曾有来自两国20多个省州的近200家企业与会,共探拓宽两国大豆合作的路径,透露了不少相关信息。例如,黑龙江省商务厅一位副厅长就介绍说:该省将采取多项措施,例如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将继续鼓励企业扩大在俄的投资规模和种植面积;还建议俄方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快大豆等农产品的验放速度;为中方在俄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包括提供足够的农业劳务配额,为中方企业参加招标拍卖提供方便等;同时积极探索在大豆种子培育方面的合作。
这些措施当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通关效率是近年来的传统做法;而提供劳务配额、探索在种子培育方面的合作,则较有新意。
例如,俄罗斯目前种植的大豆品种为转基因,多用于制作食用油和豆制品,这是其大豆受到中国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但囿于育种、耕种方式和技术等限制,俄罗斯的大豆的单产和质量相对不太稳定,有的地区单产可能只有中国相关省份的一半左右。
“有人种是因为地广人稀,相对粗放的管理也能有收益。而黑龙江在大豆育种和种植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能合作起来的话,中俄之间的大豆合作前景很大。”前述产业人士说。
“主管部门和商协会应推动两国省州结成‘对子’,努力实现俄方大豆主产区和中方进口大省的‘全覆盖’,同时双方企业可探讨开展订单种植、建立合资企业、商签长贸协议的可能性。”在前述的这次会议上,商务部欧亚司的一位负责人已明确提出了“结对子”的说法。
这实际上应该也给国内的浙江、广东等粮食调入大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此之前,部分省份已采取到黑龙江开展订单种植的做法。整体来看,随着中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大豆或将成为中俄之间农业合作的新试验田,涉及生产、加工和运输等各个环节。
以生产为例:俄方近年来有相关产地就不断扩大其产能,亦提出了新建出口港的想法。中俄之间还为提升大豆产量创新了“借地种植”的模式,中方相关企业等通过租用土地的方式种植大豆。
在加工环节看,国内的一些企业也计划在俄远东地区兴建年产能高达24万吨的大豆加工厂,生产大豆油、卵磷脂、糖浆等;黑龙江省抚远县将打造对俄进出口非转基因大豆集散加工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在5年时间达到回运大豆百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
作为近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中粮集团等也发挥着与俄罗斯进行大豆贸易的重要作用。据中粮集团官网新闻显示:2019年,中粮集团共计进口俄罗斯大豆1.9万吨,基本占中国一般贸易项下海运方式俄罗斯大豆全部进口量,已成为中国进口俄罗斯大豆的开拓者和主渠道;而中粮2019/2020年度新季俄罗斯大豆进口合作备忘录数量共计5万吨。
从进口模式看,中粮集团已形成了对俄大豆进口的一体化运营能力:由中粮贸易综合贸易部对俄签订进口采购合同,并负责进口到货清关及销售,中粮远东公司负责协调出口装运事宜,中粮贸易所属新良海运公司负责运输,海内与海外、贸易与物流供应链协同运作。
对于一系列相关企业来说,也希望能够实现“重点突破”。例如,为打通回运瓶颈,黑龙江航运集团就与哈尔滨东金集团合资合作,共同建设抚远港务局粮食码头,并将继续投入改造同江港、黑河港,全面打通“俄粮回运”“北粮南运”大物流通道。
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到运输的一系列合作,目的都是为了缓解中国大豆供应体系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来源太单一的问题。在此之前,中国的大豆进口来源地主要聚集在美洲,以巴西、美国、阿根廷为主要进口国。
随着中美贸易出现摩擦,中国积极提升自身产能,将南美洲作为大豆主要来源,亦增加了从俄罗斯等非传统大豆优势产区的进口。但为了满足中国市场近9000万吨的进口需求,新的进口渠道短期内所起到的作用仍有待提升。
以俄罗斯为例:其目前用作加工的俄罗斯大豆仅限从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五个边疆区进口(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后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俄方有关预计称,到2024年,中国进口俄豆总量最多能达到370万吨。
为增加产量,2018年3月,俄罗斯农业部发布了《2030年农业发展战略若干规定》,明确将大豆作为重点发展农产品。根据相关规划,其大豆种植面积将从2017年的260万公顷,增至2030年的500万公顷;大豆总产量将从2017年的360万吨,上升至2030年的720万吨。而上述产量最终有多少可以转化为中俄大豆贸易量,目前仍无法判断。整体而言,中俄两国深化大豆贸易合作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在全球大豆供需宽松,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稳定、有利于大豆进口的前提下,中国也在积极扩大与主力大豆来源地的大豆贸易。在8月26日举行的粮食市场运行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称:2020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增加,1-7月同比增17.6%。
“从后期走势看,预计下半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下游豆粕、豆油供应是有保障的,国内大豆价格将高位回落。这主要是北美大豆陆续丰产上市,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自美国进口大豆有望继续增加;国储拍卖大豆陆续供应市场,再加上新豆即将上市,市场供应持续增加。”唐珂称。
本文为“中国农产品全球化供应”系列报道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