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雪城
最近魔术般的短视频应用程序、抖音(抖音)、有点有趣、不能说上瘾,但不可否认是用户体验比较好的短视频应用程序。
2016年9月份上线的抖音,一开始的用户发展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1月份拿到今日头条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之后,才在3月份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现在,抖音每天的视频点播量已经达到千万级,用户数破亿,总视频播放量突破了10亿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有成为「流量发动机」的潜力。
抖音的火爆首先源于对用户体验的精准把控:一是直奔主题,看完即走,只要点开APP主界面,自动推荐的短视频就开始播放,轻轻一滑,立马切换到下一个视频,这很符合95后或者00后年轻人的极速消费情结。二是创作门槛较低,创意空间很大,主题划分比较明确,如果自己没有更好创意可以直接挑战主题,在既定场景下释放创意,这是一种PGC+UGC的模式,既保证了视频的专业度,又保证了创意的发挥。三是体验浓度较高,每段视频只有15秒钟,节奏非常紧凑,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场景代入感很强烈,可以在15秒钟的时间里获得高刺激性体验。
除了用户体验之外,抖音的成长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原型「像素级拷贝」了经历过模式验证的APP,mu,这是一款于2014年上线的短视频应用,由中国人创立,但率先在美国市场受到认可。mu的主题场景不多,主要以对口型为主,而抖音扩展了鬼畜、二次元、舞蹈(C哩C哩)等新场景。第二个重要因素是今日头条的助力,不但拿到今日头条的天使投资,抖音创始人梁汝波还是今日头条的技术总监,所以背靠大树好乘凉,此前今日头条已经收购了mu,并将于抖音合并,这样一来,抖音、火山、西瓜俨然成了头条视频的「三剑客」,地位非常重要。
相比于直播站点,抖音等短视频网站的内容更加可控,主题相对比较清晰。如果把直播比作是PC互联网时代的YouTube的话,那么抖音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者流量奔涌,但基本上都是工业废水,后者虽然流量规模变小,但质量在主题场景规范下得到了很大提升,变现潜力更大。
站在更加宽泛的视角来看,抖音背后的始作俑者是今日头条,对短视频业务的重拳布局,凸显了今日头条在流量上的恐慌。否认自己的媒体属性,只是依靠大数据算法进行新闻分发的今日头条,如今已经躲不过内容监管的天罗地网了,并且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内容质量迟迟不见提升,这让依然庞大起来的今日头条苦恼不已。短视频业务的布局,可以让今日头条在内容监管方面争取到更长的缓冲时间。
更为要命的是,没有完整账号体系保驾护航的今日头条,在流量海洋里,就像是一艘没有罗盘的帆船,至于会飘向何方,充满太多变数。所以,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的打造,天然具有账号体系的功能,有望给今日头条带来渴望已久的账号体系,最终构建起覆盖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的「融媒体生态」。惟其如此,所谓的大数据算法推荐才能更加靠谱,今日头条的媒体数据资产才会更加值钱。
结论: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