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奸臣,早年的清贫无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仕途到晚年得到了家庭皇帝的认可,仕途平步青云。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严嵩入阁二十一年,担任首辅则有十五年,他极为擅长君臣相处之道。其平日深得明世宗信赖,身居高位期间,他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敛财,结党营私,在朝内权倾一时。严嵩靠着搜刮敛财崛起时,嘉靖帝并非一无所知,然而,却选择视而不见,在这种无形纵容下,严嵩贪赃枉法更加明目,势力逐步坐大,为祸朝野。
与历史上其他贪官不同,严嵩起家较晚,因其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最终,将近六十出头方才进入内阁。正因如此,他贪污腐败的速度比常人要快上许多,加上,严嵩尚有悟性,动作快、心思活,懂得先讨好皇帝,后来,搜刮钱财时犹如探囊取物。
在任内阁期间,为了防止别人影响自己的利益,严嵩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击政敌。他先后利用各种手段,将朝内多个同僚排挤出局,其中,较为刚正不阿的大臣,如:杨继盛、沈链,皆被残忍杀害。严嵩为祸朝廷的这段时间,正是嘉靖帝拒绝理政时期,皇帝选择罢工,自然需要一个人代为处理政事,于是,皇帝便选择了严嵩。
平日间,大臣们有事启奏,需要先通过严嵩传达,由此,使得严嵩犹如皇权在握,贪污起来更加如饥似渴。严嵩有一子,名为严世蕃,生性同样贪婪,甚至,比之严嵩有过之而无不及。父子俩利用手中的权利沆瀣一气,在朝廷中为非作歹、滥杀重量,贪污敛财,敲诈勒索,可谓是无恶不作,众多大臣皆为敢怒不敢言。
严嵩命运迎来衰败,还是起于推举欧阳必进一事。
嘉靖四十年,严嵩推举亲戚欧阳必进,他却不知嘉靖皇帝向来讨厌此人,看到名单龙颜大怒,扔到地上。严嵩遂上奏:“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嘉靖帝看在严嵩的面子上,遂选择了同意。
此事传出后,朝内众多大臣甚为惊奇,人们觉得严嵩胆大包天,这是要“与人主争强,王介甫(安石)不足道也”。数月之后,嘉靖帝命欧阳必进强行退休,表面看是对外界猜疑的一种回应。但是,在嘉靖帝心中,却是对严嵩的警告。
按照常理,严嵩深谙政治,且深知嘉靖帝为人,不应说出如此荒唐之话。明知欧阳必进不得皇帝欢心,他却还要上奏推举,这显然违反其行事风格。但是,我们换个角度便能理解,当时严嵩已经八十二岁高龄,思考并不如当年那般敏捷,对许多事情缺少是非判断能力,或者说容易犯下糊涂事,犯下错误自然无可避免。
除了此次,还有永寿宫火灾之事。
当时,一场大火将皇帝居住之地付之一炬,严嵩建议嘉靖暂住南城,然而南城何许之地?那里可是曾经软禁明英宗的地方,严嵩此言,自然引发嘉靖帝心生不满。由此看出,严嵩年愈高龄,行动及思考相对滞后,每次接到皇帝诏令时,往往不知如何行事。嘉靖帝对严嵩失望之极,日渐疏远,徐阶趁此上位,处处逢迎,深得嘉靖欢心。
严嵩势力的覆灭始于一次道教活动,准确来说,是倒于徐阶之手。
当时,徐阶向嘉靖推荐一位方士,名为蓝道行,能够预言未知之事,徐阶此举别有目的,主要是为了扳倒严嵩。一日,严嵩进宫有事启奏,徐阶得知后,事先通知蓝道行,蓝道行在即将进行的道教活动中,降神仙语:“今日有奸臣奏事。”
没多久,严嵩入宫奏事,这令信奉神佛的嘉靖帝震惊不已,他难以相信跟随自己多年的亲信严嵩竟然是神仙所说的奸臣。正在內侍避雨的御史邹应龙趁此出面,历数严嵩父子罪状,最终,使得嘉靖帝下令将其严惩。最终,严嵩被贬归乡,而后无家可归,流落世间行乞,最终饿死在了荒地。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其子,严世蕃先是被罚戍边,而后又以通倭罪杀掉。
那么,严嵩到底贪污了多少钱?
根据当时抄家后上报的数目来看,黄金三万,白银两百万两,这与《明史》中的记载相差甚大,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
后世认为,这是嘉靖帝故意为之,严嵩作为横行朝野数十载奸臣,其贪污数额必然十分巨大,而严嵩之所以能为祸朝野,自然与嘉靖帝的纵容有关。嘉靖帝深知自己难辞其咎,但他又不愿背上“昏君”的名头,自然而然会减少严嵩贪污金额,降低影响程度。尽管当时进行了历史粉饰,但是,在清朝编修明史时,还是如实写出贪污数额。
据《天水冰山录》所载,仅严嵩北京、江西的两处府邸,便查出数目惊人的财物,其中包括:一,纯金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二,玉器857件;三,耳环 耳坠267双;四,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扇柄27300余把;五,南昌和分宜的第宅房店3300余间,总值约合人民币3亿至4亿元左右... ...
现今的严嵩故里——介桥村,是严嵩出生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她座落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城郊东南角,背倚袁岭,面临省道清萍公路。严嵩故里数十栋明清古祠群,严嵩真假墓址,严嵩洞,严嵩家庙—石门庵。
参考资料:
『《明史》、《天水冰山录》、《严嵩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