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研究投资以来,我几乎使用了读书期间积累的所有科学技术,不仅确认了历史数据,还制作了各种形式来使数据可视化,还使用统计数据进行了各种相关分析,9、2、2、2、2、2、2、2。
换句话说,在投资这件事上,并不是你越努力越勤奋,回报越高,在很多时候甚至起反作用,越操作越亏钱。面对这样一个结论,我比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加希望自己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预测未来的水晶球
有时候做梦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可以预测到互联网行业在2000年后获得大发展,那么我就可以提前购买优质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如果我可以预测到智能手机会普及到人手一部,那么我就可以提前在智能手机行业创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才能预测未来呢?作为一名工科博士,我当然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预测未来的超能力。直到有一天,YouTube把一段马斯克的采访视频推到我面前,然后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它,从此,我彻底变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时候真的感叹:当代人的价值观到底有多少在被算法塑造)。
在采访中,马斯克说了一句话,我试着把它翻译成中文: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当别人都在预测20年后电动车会不会代替燃油车的时候,甚至还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马斯克的做法却是躬身入局,集中资源做出让世人可以普遍接受的电动车;当别人都在预测人类到底会不会移民火星的时候,马斯克正在用Space X的猎鹰火箭一次又一次把卫星,特斯拉Roadster超跑,甚至是大活人送上太空,并成功把火箭回收使用。
我后来想,这个背后的道理很有说服力,当智能手机完爆功能手机的时候,智能手机人手一部几乎是必然;当电动车完爆燃油车的时候,电动车满街跑的那一天也必然会到来。但问题是,这样的智能手机,这样的电动车都是人造出来了,不是人预测出来的。所以,有人在预测,而有人,在创造。
那这个东西,跟我们个人成长有什么关系呢?之于我来说,我不再浪费时候去预测自己能不能博士按时毕业,公司能不能活过前三年,这些很多人都在为之烦恼的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我开始制定短期的可行性很强的阶段性目标。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五年后,十年后我会怎么样,这件事我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但是我可以控制的是,将来一天,十天,三百六十五天,我可以怎么过。
在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我列出了将来一年我想要实现的十个阶段性目标。下面,我从中挑选了不太涉及个人隐私的两条,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阶段性目标
完成50篇高质量的内容创造,专注知识分享
做内容创造这个想法的确是受到了深圳电台姚瑶老师的影响,在电台采访结束后,我和姚老师一同走向电梯,在路上她告诉我:我工作这么多年,前前后后采访过很多人,但是你有一个能力的确是很突出,那就是可以把一些复杂的学术性很强的话题,用逻辑清晰、浅显易懂的话语表达清楚,让普通人也可以听明白。
之前也采访过很多专家,但是很多人往往会陷入知识陷阱。虽然自己把问题研究得很清楚,但是跟别人讲的时候,怎么也说不明白。既然你有这个能力,那么你应该好好做内容创作,好好发挥你这个优势,为更多人带去知识的力量。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又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有人这么看得起我,我觉得我无论如何不应该辜负这份看重。所以我在发第一篇公众号的时候,就在朋友圈向所有亲戚朋友宣告:我要立个flag,公众号至少要做到周更,欢迎大家来看我的笑话。所以说,做知识分享,我是认真的,绝对不是玩儿票。
持续进行高质量的知识分享
打造被动收入,实现月入过万
2020进行年末盘点的时候,最意外的发现是:过去一年,我的投资收益超过了我的主动收入,而且是远远地超过。当然,这跟2020年大环境有关,由于特殊事件,各国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全国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各类资产价格的涨幅
但是这件事依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在抗风险能力很强的时候,尽量多地把手中的现金转化为优质资产,长远来看,是我这种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最切实际的路径。
这条路径简单来讲,就相当于我开了一个投资账户,然后每年甚至每个月都向里面投钱,存的不是现金,而是换成了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账户的资产总额越来越大,不仅是因为我一直往里面存钱,还因为资产的价格本身随时间也在增长。直到有一天,资产每年产生的年化收益就可以覆盖我每年的开支。更美妙的是,我根本不需要去动用资产本身。
就好比,如果你在家里种下一棵摇钱树,这棵树每年可以长出一片金叶子。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年摘下一片金叶子,并做到一年的开支少于这片金叶子的价值,那么在有节制的情况下,你可以实现有花不完的钱。这就是这条路径的优势。
而且树会越长越大,每年可以长出的金叶子也会越来越多,你可以摘得也就越来越多。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其实,实现财富自由,未必一定要拥有万贯家财,而且即便万贯家财,也怕坐吃山空。
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人赚钱的速度始终赶不上钱赚钱的速度,尤其是现在这个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各国央行调控的目的从来不是消灭通货膨胀,而是尽力维持“合理”的通货膨胀。
但是如何做到每年甚至每月都可以投钱进去呢?我的策略是打造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达到可观的水平的时候,我的所有主动收入可以用来覆盖必要开支,满足日常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而被动收入,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到这个投资账户里。
我目前打造被动收入的路径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文章、音频、视频在各大平台的收入;知识类产品在各大平台的销售收入;个人网站上的广告收入和产品的销售收入。未来的期望是,可以增加房租的收入和图书版税的收入。虽然目前被动收入的金额还非常渺小,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还是那句话:有人在预测,而有人,在创造。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