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郭肖】这个马赛克没有添加。
这个马赛克好像加了,好像没有加。
这个马赛克真的增加了。
上海警方对马赛克的这一“灵魂使用”称赞了很多大V和网友。
这就是上海警务侦查纪录片《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中的一幕,该纪录片是继《巡逻现场实录2018》、《派出所的故事2019》之后,上海警方的又一部纪录片,前两部有多火想必大家都知道,播出后,豆瓣评分一部8.9,一部9.0。
《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集中聚焦申城的经侦、刑侦类案件,于今年7月底播出。
上周六(4日),纪录片中一起“男子以相亲为手段对多名女性下药”的案子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事情发生在去年12月13日,26岁的苏小姐在上海虹口分局四川北路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遭遇了不法侵害。
原来,她在某微信公众号组织的相亲活动中认识了男子杜斌,俩人在网络上聊得很愉快关系迅速升温,于是单独第一次吃饭并喝了点酒后,杜斌提出要送她回家。
苏小姐答应了,谁知,等她再次意识清醒时,已经是凌晨了,当时,杜斌全身赤裸站在她的床边。苏小姐回想起在和杜斌吃完饭时喝得有点多,对方给他吃了两次药,说是醒酒药,还说自己也吃过了,再联系到自己此前告诉过对方自己住在哪里,苏小姐察觉不对。
警方通过调查监控发现,正如苏小姐所说,俩人从餐厅走出来时,苏小姐的状态还是正常,但走到小区附近时,她已经明显意识不清,走路踉踉跄跄,楼道门都是杜斌开的。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杜斌还是是个惯犯,几天内已经多次在上海各处乱窜,并和不同的女性交往,所有女生都喝过他给的饮料或者相关药物,而杜斌其实是个假名字,其真实名字叫窦某。
等警方找到窦某时,他正在另一个小区和另一名女生准备回家。
警方在其住所内更是“收获满满”:
上千万的存款证明、上百万的转账记录,P的;
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毕业证书,伪造的;
大量不同类型的安眠药,用来给相亲女生吃的;
5个硬盘,里面全是他和不同女生拍的裸露视频以及女生们服用了安眠药完全无意识之后,任其摆布拍摄的照片。
目前,窦某因涉强奸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段视频中,网友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窦某的脸,而受害女性全程都被遮挡。
几天前,台州警方通报了这样一起案例:8月18日,警方在某小区内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当时已高度腐烂。相关部门成立专案组,用7天时间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廖某,经审查,廖某供认不讳,而他正是死者的丈夫。
《大城无小事》中也有这样一个类似案例。
2001年,38岁的女性徐某失踪,丈夫吴某一直没报警,2009年,徐某的娘家人报警时,直接指控吴某可能是凶手。
当年警方找吴某调查了几次,没想到他突发车祸去世,线索又断了。
去年,警察重新盘查这个案子时,发现了一个新线索:当年事发后,吴某曾经装修过房子,他们家里有一南一北两个卧室,但吴某只给其中的一个房子地板浇筑了水泥,导致这个房间跟客厅有了30厘米的落差。这引发了埋尸的质疑。
警方实地探访发现,真正的落差其实只有12厘米,似乎不足以藏匿一个人……
挖?
这种老房子,再往下挖,可能会影响到房子结构,并且,这栋老房子现在已经有了租客。
不挖?
这是重大线索,谁也不想放过。
在跟吴某的孩子商量之后,他们决定愿意挖掘房子。
去年12月20日,房子清空租客,次日,民警带领施工队以装修的名义上门开始挖掘。
水泥地是从中间开始挖的,一个小时过去了,无事发生。
施工队往旁边继续挖,结果在靠近墙角的地方挖到了一个长条形的坑道,坑道的长度正好是一个成年女性身高的长度,继续往下挖,“高能”来了,衣服、鞋子、骨头……一个接一个出现。
死者的颈部缠绕着一团电线圈,真相大白!他是被丈夫活活勒死的。
12月21日,正好是冬至,很多中国人会祭奠家中去世的人。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要祭奠的有曾被埋在水泥下近20年的妈妈,还有那个杀人埋尸的爸爸……
上月底,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张明介绍,2020年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8%,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共破获命案积案6270起,抓获命案逃犯5381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命案积案攻坚,《大城无小事》里也提到了一起案子。
2008年10月,徐汇区某小区绿化带下发现了一具被包裹在毯子内的女尸,尸体已全部腐烂。
当时,警方通过走访及监控确认,受害的姑娘是租住在小区一个9人的群租屋内,并且回家之后没再出来,虽然怀疑姑娘是在出租屋内遇害,可所有人都提供了不在场证明,加上刑侦技术不发达,案件进度停滞不前。
去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终于从被害人的随身包袋中,成功提取出的一枚微小的生物物证,物证信息指向了当年被害人的室友童某与王某。
如今,两个人都结婚了,王某早已离开上海去了深圳,还成为了一名老师,没错,老师!
当年,两个人之所以被排除嫌疑是因为,他们互相提供了不在场证明。
警方抓到了两人后,王某全程装傻:
当年租住的屋子内发生过重大命案?不记得;
小区里来了很多警察调查此事?不记得;
警察传唤过他并且他还做了笔录?不记得;
做了伪证?不记得;
童某,看到民警上门,嘴里一直念叨,我要打110报警。问及当年的案子,他就立马闭嘴,啥话也不说。
当网友们纷纷为被俩人气到血压飙升、攥紧拳头时,纪录片中给俩人的马赛克直接让大家笑喷了,“这码真不错”“高级的马赛克就是这样,有形似无形”。
在审讯室内,警察一轮轮提审,他俩始终“稳如泰山”,徐汇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倪新风痛斥:
“花季少女,我告诉你,她(受害人)比你小一岁!”
“你刚才一直在看手,你有没有想过,你这双手做过什么事情?”
“你这辈子再怎么洗手,都没用的,洗不掉的看看这个人,看到了吧?”
几句喊话,让网友集体破防。
其实,去年年底就抓到了两个人,但直到今年2月,王某才招供,交代了当年的情况,承认杀人、抛尸,并透露了当年的作案经过:王、童两人看受害的姑娘不在家,就去她房间偷笔记本电脑,没想到姑娘突然回来了,俩人就把姑娘蒙上头,生生掐死了……
就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
今年3月12日,俩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上海市公安分局徐汇分局依法逮捕。
他们落网的那天,正好是姑娘的生日,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如果活着,今年38岁了。姑娘的父母在派出所泪如雨下,“这么多年,我们晚上经常睡不着,生不如死。”
镜头里,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观众直接泪奔。
纪录片里并不都是如此沉重的案件,很多时候,面对不法分子,民警要先默默“看戏”。
随着医美市场鱼龙混杂,一些美容店不具备相关资质,使用来源不明的针剂让客人整容变毁容,在得知徐汇区某美容店帮客人注射来源不明的水光针后,民警上门了。
女店主一脸“无辜”,啥都不知道,啥也没买过,啥都没注射……
警方拿出证据,她一秒招供。
这个马赛克,保持住!
警方还根据其提供的信息,追踪到了两个供货的微商。
梅开二度,又是几出大戏:《好久不做了》《刚停》《没有(仓库)钥匙》《假发货单》……
最终,警方在其仓库内找到大量非法注射药品,经过调查,两人分别被判2年3个月、1年8个月,并处以罚款。
另一对情侣顾女士和汪先生被举报吸毒后,民警上门检查。
顾女士一个人的戏撑足了全场:
《震惊》:什么?男朋友在吸毒,顾女士震惊地倒吸一口凉气,睁大眼睛、捂住了嘴;
《坦率》:男朋友买毒品的时候,我正好不在国内,你随便查,无辜的眼神+发嗲的声音;
《委屈》:一切都是男朋友骗我的,配上戏中戏《我没有》《我不敢》《我就体验下》……
一出完整的大戏,连办案民警都忍不住感叹一句,“演技”十分到位。
缉毒、刑侦之外,《大城无小事》还聚焦了一个如今全民关注的话题:反诈。目前,反诈工作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各种诈骗套路也在警方的追踪下一一浮现。
去年12月,浦东公安分局惠南公安处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报警,称自己的异国未婚妻王娜娜不见了。
王娜娜是个抖音网红,来自东南亚,俩人就是通过网络认识的,王先生是不是“榜一大哥”不知道,反正此前已经为对方花费了不少钱,导致5万元的结婚礼金还是“花呗12期分期付款”。
警方听完王先生的介绍就怀疑,王娜娜有可能是偷渡来的,也就是传说中的“越南新娘”,果然,其所有信息包括王娜娜这个名字都是假的,而且她和很多自己的粉丝都有过感情纠纷。
确定王娜娜落脚点的一幕有点好笑:警方找到的一段王娜娜自己发布的视频中,她带着浓重的口音说了一句,welcome(wái āo ka mǔ) to 河(hè)南(nàn),人真的在河南。
弹幕中的河南网友瑟瑟发抖……
警方在出租屋内找到了王娜娜,她真的是偷渡而来,看照片像是一个小姑娘。之后,王娜娜被遣送出境。
50岁的郝阿姨今年单身,她的被骗经历也和感情有关。
她喜欢下象棋,在一个交友网站上遇到了一个同样喜欢下象棋的“朋友”,赢了两盘,对方主动加她,经常嘘寒问暖不说,还说要跟她结婚。
俩人认识没多久,这位热心“朋友”就给郝阿姨介绍了一款博彩软件,她先试水投资了2000元,很快就顺利提现,尝到甜头后,第二次郝阿姨直接充了1万元,“朋友”提醒她,可以充5万,赚得更多,郝女士真的充了。
充值5万后,郝阿姨的这笔反常支出被反诈中心监测到了。
相信很多看惯了诈骗套路的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套路很熟悉。但对于不怎么玩互联网、又陷入爱情里面的人来说,双重盲目buff加持,郝阿姨一开始并不相信自己被诈骗了,还拒绝民警上门了解情况。
在民警再三拨打电话后,郝女士终于来到了派出所并告知了更详细的情况。
原来,她之所以不觉得诈骗是因为,她充值完5万后,想提现,但系统提醒只有充够20万才可以提现,并且得在48小时内充值完成,郝女士非常着急,于是将此事告知了“朋友”,对方说愿意资助一部分,一会说我给你找10万,一会说我给你找2万,前前后后,郝女士充了7万5千元。
在郝女士看来,如此热心的朋友,怎么会是骗子呢?
警察反复告诉她这是常见的诈骗套路后,她仍然将信将疑,并透露和对方有继续相处的打算。
注意,在介绍这个案例时,由于(拍摄时)此案仍在调查中,郝女士“朋友”的脸没有露出。
此前,在“纪录片高级马赛克”一事得到大批点赞时,有网友称不打马赛克是“不文明”的体现,这帽子可扣得有点大。纪录片中对已经被判刑的被告、嫌疑人、受害人的处理完全不一样。
视频中直接露脸或被“敷衍”打码的嫌疑人大多是已经被判刑的被告,或已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他们属于“被告人”。
公诉案件中,被追诉者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称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则称为“被告人”。
在刑事追诉阶段,对嫌疑人照片打马赛克,是为了刑事追诉能公正开展,尽可能减少对潜在无辜者的伤害。近几年,各方已经形成默契,一般在审判阶段才将被告人照片直接发出,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则对其面部打马赛克。——京华时报
在一次次的案件背后,《大城无小事》提醒着大家,不要对违法犯罪心存侥幸,无论取证之路多么坎坷,无论物证藏匿多么隐蔽,警方都会披荆斩棘,斩断罪恶的根源。
就像探案过程中,民警们一次次重复的那句“你要记住,公安,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目前,纪录片还没播完,但评分已达到8.9,有网友表示,为城市里的无名英雄点赞,“很棒的普法教育”“闭眼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