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华
有一天你和妈妈交换身份时会发生什么?
这不是电影桥段。网友@ Niting发布了和妈妈交换身份的视频。
在这五天里,妈妈变身为爱玩手机的懒散「女儿」,女儿变成「强势凶悍」的厉害「妈妈」,继续延续过去的相处模式与说话方式。结果,这次互换给彼此带来的烦恼显然多过快乐。
新「女儿」的日子不好过,穿着不喜欢的衣服,被迫拿走最爱的手机,体会到了被管束的痛苦;
而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新「妈妈」,难处也凸显出来。原来,当「妈妈」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爽。
「女儿」一边看电视,一边要求新「妈妈」去拿衣服,一脸懵的新「妈妈」来到山一样高的衣柜前傻了眼,平时妈妈找衣服又快又好,怎么到自己这比登天还难?
每天被早起的妈妈吵得睡不着觉,心里烦得不行,可到了自己早起做家务的时候,才发现,劳动好像比睡懒觉累多了……
这次的角色互换,笑惨了千万网友,引来10万点赞。也有太多人感同身受,可笑着笑着,很多人眼泪就出来了:
「感谢作者录下这段视频,让我了解了妈妈的辛苦。」
「心里一惊,因为觉得自己很可能没有妈妈做得好。」
短短5天的互换身份,给女儿带来的震撼与改变,足足胜过一年的教科书。
多少人,同样不理解父母的唠叨,嫌弃他们让人窒息的关心。
可值得反思的是,在代沟和分歧产生以后,我们能不能像这个女儿一样,有着读懂父母的勇气,和走进他们世界的决心?
我们从来都不了解父母
在纪录片《第一书记》里,13岁小女孩黄傲雪要去城里给做木工的爸爸送冬衣。
一路上,女孩的雀跃与欢欣呼之欲出,她开心地说,为了省车费,爸爸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这次偷偷去找他,一定会给他惊喜。
可是当她来到爸爸工作的地方,才看到,哪有爸爸口中说的什么轻巧的木匠活?
爸爸正在工地用力地搬扛着一袋又一袋的水泥,从头到脚,甚至头发眉毛都被水泥裹上了。
黄傲雪愣住了将近一分钟,才哭出来:「爸,你别搬了,手会痛。」
爸爸怕弄脏女儿的衣服,甚至连拍拍她的头都不敢,只是憨厚地笑着,笨拙地安慰女儿,「别哭了,爸挣钱给你读书。」
被骗大的孩子终于发现,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所看到的,从来都是父母奋力展示的轻松愉悦,美满和谐;
而陌生的另一面,是他们全力覆盖的辛苦与不易。
朋友说,妈妈一直是个斗士,无论是生意失败、家境败落,还是病痛缠身,她的嘴角永远高高地上扬,妆容永远精致高级,哪怕一秒钟,都没有看到过妈妈沮丧的样子。
直到这次,在外地工作的她,偶然听到亲戚说起爸爸出了车祸,她没来得及打电话,就火急火燎地往医院赶。结果,在走廊楼梯间角落,她看见了此生最有冲击的一幕。
妈妈就那样坐在墙角,嚎啕大哭,哭到浑身颤抖,哭到五官都扭曲在一起。这样的妈妈,是陌生的,是崩溃的,是无助的,也是她从来都没有见过的。
脆弱的妈妈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那个世界里,妈妈不再伟岸,不再是金刚,只是一个会崩溃、会无助的普通老人。
《请回答1988》中说,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
而即便孩子已经长大了,这份重担,他们依然不舍得给你一分。
自以为对父母很了解的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他们想展示的那部分。剩下的辛苦、不易,他们早已自行消化,从不舍得让我们沾染半分。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父母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父母的?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
过年回家,无力应付被家人喋喋不休催婚,终于爆发,冲着爸爸大吼:「你不就是怕被人问起来没面子,才催我的吗?」
老爷子当场哑口无言,脸色血红。可是到了要走的那天,到了机场,爸爸率先拽住他,低声说:
「儿子,爸爸年纪这么大了,不在乎所谓的面子。
我是心疼你,一个人在外打拼。
别人都是夫妻俩和和美美的,你总是一个人,我放心不下。
你妈走了,要是她还在,一定会说我这个做父亲的没有尽到责任。」
爸爸简简单单的一席话,让评论区无数人泪目。
你自以为对父母的了解,其实是偏见;你自以为的懂得,其实是误解。
而偏见和误解,才最终构成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那道鸿沟。懒于了解的疏忽,任凭偏见的放任,才让我们远离了那两个本该最亲近的人。
闺蜜说,小时候受够了妈妈对自己的大呼小叫,态度冷淡,因此至今母女俩就像隔着一层冰。
直到生产时,闺蜜足足疼了3天,才终于生下孩子。医生抱起那个天使般的孩子,她坦言,在最绝望和无助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自己的妈妈。
产后2个月,她情绪低落险些抑郁。一次半夜3点,女儿嚎啕着要喝奶,发誓要对女儿温柔以待的她,一声怒吼,吓得女儿大哭不止,气得老公大为不满。
孩子2岁时,她才越来越感觉到,以孩子的大哭声当背景乐,做好一顿饭有多难;在有着炸弹般破坏力的孩子面前,保持风度和温柔简直就是笑话。
她坦言说,当了妈妈才知道,妈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把她抚养成人,培养成才。说真的,妈妈做得比自己要好太多了。
曾经那么深的埋怨和不解,就这样被鸡飞狗跳的忙乱与慌张给逐渐消融了。
《超级演说家》中,选手李嘉李在一次演讲中拿出了一个账本,这是她偶尔从爸爸书房翻出来的,几个破旧本子。她好奇地打开看,立刻傻了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自己这么多年来和爸爸妈妈发的每一条短信。
女儿:「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我从那么小,长成这么大,真辛苦了你和妈妈,我在和同学吃火锅。」
爸爸:「挺好的,与同学打得火热,像火锅一样热气腾腾。」
足足有五本之多,全是爸爸妈妈和自己互相发过的所有短信记录。
渐渐地,日记的内容开始变了,和爸爸的细细嘱托、悉心询问不同,自己给父母的短信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雷同:
「爸,打钱。」
「别唠叨了,烦不烦。」
是这些刺眼的对比和不对等的爱,才让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自私与父母的包容。也让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对那么爱她的父母来说,是多么冷血和残忍。
我们究竟是从哪一刻才开始理解父母的?
从自己也开始为人父母,经历着他们曾经历过的一切,却很难有他们的大度与无私的时候;从理解了他们是那样无条件地爱着我们的时候。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要记得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那些逗你笑的人,那些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那些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说想念你的人。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可是当千帆过尽,历经成长后,我们才终于能够根据以上的特征,画出这个人的画像,找到了这个人。其实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
这世界上真的有能和父母神奇互换的魔法吗?
并没有。
可与其期盼魔法来改变和父母的关系,还不如彼此多点尊重和理解,多点换位思考,努力学会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有一句诗这样说: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是啊,该有多好。
作者:二禾,十年记者,五年甜品师。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字,偏爱浓郁甜蜜的奶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