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人心波动,消暑的最好方法是找三五朋友聚在烧烤摊上。
露天大排档,来点烤肉串,举起带着冰碴的大绿棒子对瓶吹,开怀又开胃。最好的下酒菜,可以是一盘咸水花生,可以是两三个牛皮段子,更可能是它——国内首档夜宵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滋滋作响的肉串,蒜香十足的生蚝,鲜嫩香脆的心管,吱嘎作响的脆骨……火候到了,慢慢翻转,金黄色的脆皮,饱满浓厚的汁水,保管让你看完之后如痴如醉,就想穿着睡衣飞奔到楼下:老板,来十个串!
烤串的江湖
虽说全世界最好的烧烤摊,就在自己家楼下,但为了记录中国各地的特色烤串,《人生一串》摄制组选择走远一点,走入中国30多个城市,拜访了500多个传奇摊位。分集导演兼制片、家乡人张岳明告诉记者,如果要制作一张中国的烧烤地图,可谓是各地开花,但其中最明显的地标,大多在穿越祖国的两条对角线上。
西南,西昌。夏天一到,每晚五点,小二哥烧烤摊的大趴准时开始。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烤摊人满为患,挤挤挨挨的小桌儿全部坐满,那场面可谓两个字——魔幻。到这儿来的客人,大多都是冲着小二哥的一道秘方:凉山小猪肉。用干蕨草和松塔烧火给小猪褪毛,将猪肉连皮带骨剁成大块,再加入小米椒、蒜蓉和盐微微腌制,带皮一烤,香味四溢,烤到金黄色时,是最好的火候,肉皮外面焦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混合着肥肉烤出来的油脂,又香又弹。再配上辣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蘸料,味道别提有多勾人了。热情的彝族妹子,吃着肉、喝着酒,一会儿就唱起山歌来!
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喀尔曲尕。为数不多的罗布人村落同样隐藏着一味特色烧烤,那就是红柳大串。如今,红柳烧烤风靡全国,但要说正宗,还要数这里。用石头垒成烤炉,用树枝现场练炭,在吃羊底蕴极为浓厚的新疆,罗布羊是公认的极品。充满植物香气的红柳枝上,串着扎扎实实的几块大肉,一把粗盐,香气扑鼻!
东南,湛江。各色的电子招牌,各式的大排档还有鲜美的烤生蚝,在湛江度过一夜,只有一个字:爽!湛江的每一个档口几乎都有“蚝”字,生蚝有点特殊,两片贝壳一大一小,撬掉小的,剩下的大壳就是一个完美容器,天生适合烧烤。一经加热,蚝肉会渗出汁水,些许蒜蓉会增加蚝肉的鲜味。在湛江,本地人有独特的吃蚝秘诀:不开盖,不加调料,直接烤熟,调和酱油和芥末,当作蚝肉的蘸料,收尾时再喝下微甜的蚝汁。这种吃法,鲜味最足。
不能忘记的烧烤胜地,还数东北。在这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地方,风靡半个辽东半岛的烧烤特色,是烤干豆腐卷。锦州的太阳落山,东北“重金属养生朋克队”开始出动,大飚的干豆腐卷,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超薄的干豆腐,透亮又柔韧,将大辣椒、火腿肠、金针菇切碎,用干豆腐轻轻一卷,刷油翻转。干豆腐卷要好吃,油要刷得均匀而持久,耐心烘焙几分钟后,嫩黄的干豆腐一点点变得焦黄,然后变为最好的下酒菜。一口咬下,辣椒的清香,火腿肠的肉香,金针菇的香滑与豆腐的豆香混合在一起,对饮食男女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酒桌上划拳、闲聊的“斗士”们,就靠它解除油腻,也让自己一会儿走得更直一点。
炙烤的市井温情
2017年1月,《人生一串》总导演陈英杰带着老婆、儿子、制片人从北京出发,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一年来,他们拍出来的烤串,能融化吃货的心;拍出来的画面,让人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但最触动观众的,还是他们在烟火缭绕的烤串摊,拍出来的市井人生。
给陈英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对长沙的父子。他们住在七十年代的老社区里,经营着烧烤江湖中的濒危品种——露天烧烤摊。世事变迁,住宅拆迁,只有他们一直守在社区里,没有走,没有变。父子两人以烤蔬菜为生,东西很便宜,勉强糊口。害怕东西坏掉,每次出摊都只带一点蔬菜,不够再取。看着他们为了几串小菜精打细算,围观者无不心酸,但父子两人非常知足。陈导说:“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知足,看到平和,看到一种温暖的活法儿。拍完他们的故事,我会停下来,向往他们的生活状态。”
同样让人感慨的,还有宜昌的茄子妹。宜昌环城北路因城区规划,小食摊纷纷撤走,只有茄子妹夫妇依旧在坚守。他们一边专注于烤茄子,让客人吃到可心的烧烤,一边拼尽全力,维持属于夫妻俩的小摊。
小两口的摊位,不仅延续着余温,还让食客找到了往日的回忆。本地人说:宜昌的很多美食已经消失掉了,但看到茄子妹,就能想到过去的时光,只要茄子妹的烧烤摊在,就感觉比较温馨。
这样的温情透过画面,唤醒了大家与烧烤有关的旧日回忆。哈尔滨的王女士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周末的烧烤是一周唯一一次开荤。那时候我爸总把腰子和羊肉串留给我和我妈,自己就着两块钱的豆腐串下酒。如今我工作了,陪老爸喝酒的时候总会专门给他点几串腰子,他还是会留给我,然后笑着说,“你吃吧,我不爱吃这个。”
移居海外多年的“老驴”,每次回哈尔滨都要去小时候常吃的烧烤店。他说,“其实那家串店早倒闭了,我回来不是吃串,而是回忆。跟女朋友第一次吃串那天,和哥们一起逃课吃串的日子,我和老爸把羊肉串撸出‘火星子’的时光。”如今,父母已经不在,兄弟们早已散落,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去不返,对烤串的爱,是我们的移情。
哈尔滨的烧烤故事
走过那么多烧烤摊,家乡人张岳明不能忘却的,还是哈尔滨的烧烤。他笑着形容东北人对烤串的热爱:“我们的轻工业是喊麦,重工业就是烧烤。”陈英杰导演告诉记者,哈尔滨烧烤的拍摄地,是道外北三道街的老太太烧烤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边的环境,林立的百年老建筑,让我们感觉穿越了时空。大家一走进去,就好像跨越了几十年。”
陈导说:“我和房大哥(老太太烧烤店主)结识,完全是一次偶然。房大哥每年都去参加家族的大聚会,正赶上我去北京拜访一个走南闯北的人,想跟他询问一些烧烤的问题。结果跟他没聊什么,认识了和他同一房间的房大哥。”听说要拍烧烤,房大哥说:“如果你要在东北三省选一家,一定就是我家。”“我刚开始以为他在吹牛,结果聊着聊着就发现,他真是个行家。”拍摄正式启动后,陈英杰到哈尔滨考察,第一站就是“老太太”。“光是推荐菜,他家就有几十个;还有一手铁钳子串生鸡蛋的绝活。”
在陈英杰看来,地处北方的哈尔滨,有点儿像美国的芝加哥,带有一种冷峻的气质。然而,充满烟火气的烧烤,让这里褪去冰冷的外衣,变得鲜活起来。节目总制片人王海龙则发现,在这儿吃串,跟其他地方都有区别。“哈尔滨有烤面包片,有涮毛肚,食物的层次和样式很丰富,非常多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哈尔滨吃了那么多年烤串,张岳明感慨气氛一点儿没变。“在南方,烧烤可以是慢节奏的,一瓶小酒,几串烤豆腐,吃一天。而咱们哈尔滨人吃串,要的是一种欢聚的氛围,是‘一股脑’的享受,是‘第二悠’的缠绵,利用一晚上时间,和好友聊天解压,释放积压一天的情绪。”
总之,在这里吃串,最好是幕天席地,通畅透气,食客与食客相邻不远,一个眼神,一次举杯,大家就能迅速地找到共识和默契。再大的烦恼,就在这一顿串中消失无影。不是说嘛,在东北,没有一顿烤串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顿。说到这份儿上了,还等什么,找三两好友或是亲友佳人、扒蒜小妹,赶快到世界上最好吃的烧烤摊——你家楼下大排档,要一打啤酒,几十个烤串,加入火热的烧烤大军,体味平凡热辣的鲜活人生。(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