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都是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也是2018年高考、上蔡高中的双胞胎学霸兄弟,分别以676分和679分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7月20日上午,这对双胞胎兄弟俩陈定一和陈弘一同时接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据了解,双胞胎兄弟俩的父母都是教师,那么他们是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的呢?今天小编独家约请到了双胞胎兄弟俩的父亲,谈谈育儿的方法。
双胞胎兄弟,双双被北大清华录取。学霸兄弟,高考成绩相差三分
在上蔡县蔡都街道办事处建安小区陈定一、陈弘一家,其爸爸陈天治告诉记者:哥哥比弟弟,其实只“大”9分钟。
今年高考,哥哥总分676分,被北大录取;弟弟总分679分,被清华录取。
哥哥定一所在的班是三(2)班,高中三年是班里的化学课代表。
“定一虽然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但课余时间,他爱好阅读、听音乐、旅游。”其班主任蔡志强老师介绍:定一学习非常刻苦,且乐意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哥哥定一与高中班主任蔡志强老师在一起“弟弟弘一,三(1)班的学霸,语文课代表。”弘一的班主任翟长海老师介绍:从高一入学起,弘一就对自己有比较清醒和科学的人生规划,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满足于知识表面,而是努力朝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发展自己,注重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兄弟二人,理想是让明天的日子起舞
定一、弘一的父母,都是老师。爸爸陈天治在上蔡北大公学实验学校任教,母亲李莲花在上蔡县三中任教。
“这俩孩子,上初中起,给他俩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车上下学。”其妈妈李莲花说:要说培养孩子有啥“经验”,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养成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不断攀升。另外,不能累着了孩子,孩子不能整天泡在学习中。
在谈到学习秘笈时,老大陈定一说:“在学习上一定要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有目标有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汗。当然仅仅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他来说,认真听课,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有不耻下问的勇气,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平时与哥哥不分上下的陈弘一,这次比哥哥高出了3分。在谈到学习秘笈时,他说,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十分重要,对于错题要及时整理回顾,要有各科纠错本,要制定明确的补弱计划,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弱科成绩。同时,还要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次考试。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的这句格言,定一、弘一兄弟俩都很喜欢。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定一、弘一说:进入大学后,发愤求学,将来做一名科研人员,为实现科技强国梦不懈攀登。
父亲谈育儿方法
接到小编的约请,定一、弘一兄弟俩的父亲陈天治就手写了一份育儿心得,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
父亲陈天治写给小编的育儿心得2018年高考录取放榜,我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如愿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关注,其中有不少的学生家长,询问我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有啥方法和经验?对此,我把一路陪伴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实写出来,供家长们参考,也算给大家研究家庭教育提供点滴素材。
教育虽不是万能,到很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着重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着重训练孩子拥有较强的能力。而这习惯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要承担起重要责任。因为“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所以我比较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培养。
小学阶段里,我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包括: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观察的习惯等,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兴趣等。
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平日里,主要是节假日有意带领他们逛书店,购书、租书……几年间跑遍了几个大书店,让孩子读了许多书籍。同时,在年级的交替阶段,提前已让他们自学完下年级的所有课程(更小的时候,是在家长辅导下完成的)。
孩童时代,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日常给他们搞些“智力游戏”,也买些智力训练的器材,比如拼图组装等,也有意提高难度,让他们做奥数之类的数学题……
小学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用力较多、用时较长,他们的一些基本学习习惯也渐渐养成,读书学习,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学生在校时间逐渐增长,课程逐渐增多,知识内容也逐渐加深,我们已很少在课程上辅导,只是当好他们学习的助手,有时在学习方法上作以指导,也有意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
为了学好英语,我们买了复读机和录放机;为了学好物理,我们买了物理实验器材;为了学好化学,我们在家专设了一个“实验小角”……
由于在家的学习活动较多,也由于经济问题,他俩平日或假期里,没有参加过辅导班或培训班之类。不过,这也是我愧疚的地方,因为一些艺术类培训,的确能陶冶性情,培育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况且能让孩子多才多艺,开发智力。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2015年,他俩如愿考入县一高。高中三年是学生很关键的三年,也是最吃苦的三年。在如今“大考”的背景下,他们已进入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能否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能否在高中阶段迅速成长,甚至脱颖而出?……这是我考虑的主要问题。
首先给孩子以学习动力。我们着意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更配合学校举行的“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活动,特意让他们参加了“清华夏令营”“清华金秋营”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斗志。
其次,为了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训练毅力,适应高三艰苦生活,我们要求他俩每天上下学都骑自行车,风雨无阻……
同时,在学习上,反复提醒他们,要注意知识规律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不要只靠“坐时间”“拼刷题”来提高成绩。特别是在高三,距高考较近的时段里,我们反而淡化高考——“降压”,不让他们再多上晚自习时间,早自习干脆不上,让他们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调节时间。高考的几天里,俩孩子仍然是骑自行车去考场,家长倒显得“轻松”!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时期里,并非家长与他们“形影不离”“时时辅导”,因为我和爱人也是教师,没有这个时间,其实也没必要“时时跟踪”“处处关心”,我们只是在小学阶段比较重视,训练也多在假期里。习惯一旦养成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智力,以后在中学阶段里,他们会自己成长,应当放心。况且学校里,有和家长一样关心学生的老师,我们只是做好配合,再根据不同情况、个性特征做好我们不同的工作而已。
孩子今天高考的成功,不仅是家庭教育之功,更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原题为:《驻马店教师夫妇:双胞胎儿子同时收到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他们是怎么教书“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