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30日,2020年只剩下最后一天。
这一年过得真快,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全国人民集体隔离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
这一年过得真慢,有那么多的悲伤和痛苦,让我们急于要作别旧历,迎接新年。
站在岁末回顾,世界疫情依然严峻,隔壁国家封城的封城,隔离的隔离,大洋彼岸的生命还在悄无声息的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在车马慌乱的当下,我们还可以站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跑在冬日的旷野中,摘下口罩,自由欢笑,大口的呼吸空气。
这一年,健康成为我们所有人最朴素的愿望。
这一年,也有人为了别人的健康,付出了汗水和鲜血,直至生命。
那些关于勇敢,关于坚守的故事,每每想起,依然让人泪流满面。
在时光的呼啸中,我们就要跨过2020年,迈入崭新的2021年。
但有些人,却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那场春天,无法醒来。
他们的名字,我们不该忘,不能忘,也不敢忘。
这是李文亮医生离开的第325天。
他生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底下的评论,已经超过了100万条。
“又是一年,李医生,新年快乐”
“李医生,又是一年了,武汉下雪了,真想念凌波门外的雪景呀”
“李医生,今年过得很不顺利,累也没有结果,但我会努力的,你在那边也要一切都好呀”
“李医生,我们这里有疫苗了”
........
李文亮医生的微博成了一座“哭墙”,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倾诉,絮叨着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分享世界上发生的每个变化,仿佛屏幕那端的人,就像我们的老朋友,从来不曾离去。
2020年2月7日,325天之前的那个夜晚。
那一晚,无数人相隔千里万里,隔着一个个屏幕,齐心发愿,等待着一个奇迹。
然而,李文亮医生再也没能醒来,他永远活在了34岁。
哪怕在去世前那一刻,他还想着:“好了就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
他还说:“最挂念我的家人,我的父母还在住院,我的爱人现在怀着孕。”
如今,家里的二宝已经6个月大了,还从没有见过爸爸的模样。
5岁的大宝,已经很久没看见爸爸了,只知道爸爸出差了。
从此,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柔弱的妻子,苦苦维护着这个谎言,支撑起这个家。
去年的今天,李文亮吹响了疫情的第一声哨响,如今却是斯人已去,无处觅忠魂。
“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也许就联系不到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如果22日太阳照常升起,那就说明我成功了,不用感谢我,这都是应该的!”
《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消失了的李文亮医生,是去拯救世界了,等到太阳升起,我们还会再相见。
因为,我们从不曾遗忘。
不能忘却的,还有这张照片。
这是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同在一线抗疫的妻子哭着送别爱人,她绝望地拍打着殡葬车,追出去很远……
他们夫妻近一个月没见过面了,而这仅有的一次见面,却已是天人永隔。
妻子蔡利萍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是武汉封城前夜,凌晨4点。
刘智明打电话过来说,他所在的医院成了定点医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回家了,让妻子收拾一些换洗衣物送来。
在这之前,刘智明他们已经连续工作快一个月没有休息了。
电话那端的刘智明,说话明显有些气喘,这让蔡利萍十分担心。
没有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她就被告知丈夫刘智明感染了新冠肺炎。
她很想放下手里的工作,飞奔到病床边,去照顾丈夫。
她问刘智明:让我去照顾你吧?
刘智明总是说,不用。
他清楚自己的状况,但他更知道妻子是一线护士,那里有更多病人等着妻子去救,她耽误不起。
刘智明的病情十分凶险,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
他跟身边的同事反复交代:“我死了都不要给我插管。”
作为医生,他清楚的知道,一旦气管切开,以现有的条件,同伴们极有可能被感染。
他不能站在一线抗疫了,更不能再拖累伙伴们。
2月3日,刘智明在微信中,跟妻子说道:“昨天折腾了一晚上,怎么搞氧合上不来,我以为我要死了,缺氧,烦躁,全身虚汗。”
视频中妻子,哭着说:“我来陪你吧!”
屏幕那头,已经不能说话的刘智明,摇了摇头。
两个医院相距只有20公里路,夫妻俩却近一个月没见过面了,就这样靠电话联系着。
谁也没想到,刘智明会倒在这场仗刚打响的时候。
2月18日10:54,刘智明在感染新冠肺炎后,救治无效离世,年仅51岁。
这对相爱至深的伴侣,再也不能相见。
2020年春节,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护士梁小霞,在匆匆和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大年初一就赶回了医院上班。
那时候的家人没想到,梁小霞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
随着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全国各地开始了驰援武汉的行动。
梁小霞也在第一时间就向医院提交了申请书。
在第一次申请被拒后,她几次三番地找到护理部副主任李玉环说:
“我有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而且我家中有弟弟妹妹,不像我们有的同事是独生子女,我家庭负担比较小,能不能再考虑考虑我?”
医院领导拗不过,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
2020年2月20日,梁小霞作为广西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赶赴武汉。
奋战到随时都充满生命危险的抗疫一线,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远超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为了更好的隔离病毒,梁小霞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数层口罩,还要戴着三层手套,和同事一起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照顾那些危重患者。
他们每15分钟就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还要照顾患者吃喝拉撒,以及各种护理,基本上忙得都顾不上坐下来休息。
她在日记写道:
“很累了,呼吸急促,眼睛已经基本上看不清楚了,发药也要把治疗单凑到跟前才勉强看见。”
可尽管每天面对着生理心理的双重考验,梁小霞仍然对副主任李玉环说:
“我来了武汉才知道有这么多人等着我们来救命,我们是医务人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挡在前面,这次疫情只会愈演愈烈……”
2月28日凌晨,梁小霞和同事一起坐在开往医院的专车上,在微信群里留下最后一条信息:“吃东西注意,为了战‘疫’胜利,加油!”
当日上午,已经连续工作三个夜班的梁小霞感到身体不适,在带班老师劝说下准备离开隔离区休息,却在离开途中,晕倒在了半污染区。
三个月后,虽然经过全力抢救,梁小霞最终还是没能醒来。
她走后,家人悲痛欲绝,母亲喃喃地说:“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
而妹妹的床头上,还保留着梁小霞临走前写下的一段话:
“岁月常喜乐,万事皆顺意,所得如所愿,所行亦无憾。”
当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时候,普通的武汉民众,也加入了抗疫的阵营。
武汉疫情爆发后,防疫物资紧缺、医护人员上下班无车可坐等信息充斥网络,许许多多的武汉人冒着危险走出家门,自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54岁的何辉,就是武汉志愿者车队的一员。
除夕前几天,何辉听说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他对家人说:“我要加入志愿者车队,我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
对于何辉的这个决定,家人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
因为,在家人和朋友眼中,何辉一直都是一个开朗善良、关心社会的人。
不管什么人找他帮忙,他总是热心地给予帮助,从不要求回报。
此时的武汉,早已是封城、公共交通停运、确诊数字不断上涨,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疫情的乌云下。
家人虽然担心何辉的安危,但也知道他的脾气,没有阻拦。
加入车队后,何辉积极配合工作,接送医务人员下班。
然而,过了没多久,何辉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舒服,出现咳嗽、发烧等类似新冠肺炎的症状。
何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感染了。
为了防止传染别人,他暂停了志愿者的工作,把自己隔离在一个房间里,一日三餐都让家人做好再送过去。
与此同时,焦急万分的家人开始不停地找医院,费了好大力气才让何辉在新华医院拍了胸片,结果让所有人心里都一沉——显示双肺发白。
几经碾转,何辉在同济医院做了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家等待结果期间,通过打针,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但是何辉却变得越来越呼吸困难,最后甚至连走路也没了力气。
面对家人的担忧,何辉自己却很坚强乐观,他坚持自己去厕所,还安慰家人:“转了院就好了。”
被送上救护车转院的时候,何辉艰难的转过头,对着儿子挥了挥手。
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们父子之间的最后一面。
2月3日下午,何辉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去世。
留给儿子的,只有父亲的手机和遗书,还有一包儿子送进去,他却还没来得及打开的生活用品。
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
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他们中,有像李文亮、刘智明、梁小霞一样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像何辉一样不计得失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志愿者;有像吴涌一样,牺牲在工作岗位的警察;也有像刘鹏一样,燃烧自己守护别人的蓝天救援队队员……
如今,一年过去了。
我们即将蹚过磨难,迈入崭新的2021年。
而他们却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
但武汉会永远记住他们,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
就像有人含泪写下的这句话:
“他们已经被摆渡到了彼岸。愿逝者安息,家人平安。”
. END .
【文| 柳叶叨叨】
【编辑| 大琦】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离婚后,东野奎吾终于火了,成了“出版界印钞机”
38岁的韩寒,终于活成了所有80后羡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