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网特稿夜深人静,湖水静,篝火的光芒映在牛仔的脸上。杰克热泪盈眶地轻轻地说。“有时候我很想你,我的心好痛。”说。(大卫亚设)。
”动人的情愫顿时蔓延开来,铺满了整座山脉。这便是《断背山》驻留在我们心中的无数场景之一。影片所营造的同性情感有着洗涤灵魂的力量,以至于在此后某个或欢乐或阴郁或惆怅的时刻,每每会有一股冲动涌来,想要将它重看,一遍遍体验那彻骨的爱意传递出的感动。
十年后的今日,美国已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 #lovewins
十年前的今天,《断背山》在北美小范围上映,凭借观众的有口皆碑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影片最终在北美收获1.78亿美元的惊人票房,也让李安首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
电影史上的佳作不少,但要成为传奇,往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外在的舆论传播交相作用的。《断背山》细腻克制的叙事手法、利落洒脱的节奏推进和唯美诗意的镜头运用,奠定了它成为经典的基础,而它在片外所遭遇的各种悲情,又加深了其传奇性。
彼时的2005年,同性恋话题还是一个禁忌,人们对同志电影的印象也停留在肉体猎奇上,而《断背山》突破常规,从人性深处最本真的情感出发,构建出主人公超越性别的爱恋,具有了普世价值的表达。但同时,它也遭到许多保守国家和宗教团体的抵制,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评选中意外败给了《撞车》,引起一片哗然。
三年后,影片主演希斯·莱杰突然去世,年仅28岁,对应于片中离世的爱人杰克,仿若是一次隔世的赴约,让人唏嘘不已。
重温《断背山》预告片
岁月流转,十年后的今日,美国已经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这种世俗观念的转变让人更加珍重和怀念《断背山》。英国Time Out网站评选的50部最佳LGBT(包括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等)影片中,《断背山》也高居榜首,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伟大总是在不经意间诞生。拍摄《断背山》时的李安正处在事业低谷期,他没有预料到影片会如此走红;两位主演杰克·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抛弃之前的明朗形象,甘愿投身到这个危险的项目中;艳丽甜美的安妮·海瑟薇凭借本片,改变了花瓶形象……当我们回顾影片创作历程,细数那些机缘巧合的台前幕后故事,会发现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已经注定。
正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诞生了这部合适的电影,改变了一个时代,也引领了一个时代。《断背山》是一个起点,未来的时光越长,这个起点的意义便越重。
▌从获奖小说到电影剧本
《断背山》原著
《断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鲁是一位颇具传奇性的女作家,她大学时学习历史,后来从事新闻业,做过多年的记者,50岁后开始创作小说,凭借着丰富的经历写出了各种人物的生活困境,迅速成名,是各大文学奖项的常客。
普鲁对美国西部的乡村生活很有感情,尤其是沉醉于怀俄明州那山脉、草原和湖泊交织的自然环境中,其创作《断背山》的初衷是为了研究西部牛仔中存在的“同性恋恐惧症”问题。
作品发表在1997年10月的《纽约客》杂志后,她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纷纷表达他们的感动,第二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好莱坞女编剧黛安娜·奥萨纳看到这个小说后也很震惊,连读两遍,并推荐给了搭档拉里·麦克默特里,后者曾经创作过西部片《原野铁汉》的剧本,看完后只叹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个故事。他们立即给普鲁写信,询问改编电影事宜。普鲁自己不觉得能拍成电影,但让他们试试。
三个月后,剧本完成,传到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手上,他当时正在经营一家名叫Good Machine的电影公司,这个公司以出品李安的处女作《推手》起家,之后便包办了他的所有作品,但届时规模还比较小。
▌导演人选
周转一圈回到李安手上
沙姆斯开始寻找投资,却四处碰壁,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你是在开玩笑吗?”与此同时,在确定导演方面也遇到阻碍。著名独立片导演格斯·范·桑特本来要拍,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而作罢。之后又找了几位文艺片导演,都觉得剧本不错,但就是没有勇气签约,足见同性恋题材在当时的敏感性。
2002年底,沙姆斯把剧本给李安看,李安也为故事所感动,但他之前因为《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名声大噪,此时正在筹备更大投资规模的《绿巨人》,便没有考虑。
《断背山》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与导演李安
几年后,Good Machine已成长为Focus Features(焦点电影公司),出品过《美丽心灵》、《缺席的人》等文艺片,有“新米拉麦克斯”之称(米拉麦克斯是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热的独立电影公司)。沙姆斯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拍这部片了,于是这个项目重新上马。
而此时的李安正处于创作事业低谷期,《绿巨人》的反响平平让他极为失落。五年下来,高强度的工作也使他疲惫不堪,甚至有了想退休的冲动。这时,老东家找他商谈《断背山》,他也想通过创作重新振作情绪,于是便走马上任。
之后,李安还特意前往怀俄明州呆了两天,拜见作者安妮·普鲁,就小说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沟通。普鲁原作的风格比较粗硬直白,李安用自己向来的细腻手法赋予了故事更加温和伤感的味道。在选演员方面,他设想了几对组合,都是绑定在一起的,其中有马克·沃尔伯格和杰昆·菲尼克斯,但是他们拒绝了,直到最后确定为杰克·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
▌李安回顾创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尽管《断背山》的项目遭遇了多年的搁置和困难,但是当他最后落在李安手上时,我们却蓦然发现,他正是那个最合适这部作品的人,因而感到无比庆幸。
李安为两位男主角讲戏
李安初读小说时,也恰恰是被杰克那句台词“我们拥有的只有断背山”所打动,以至于潸然泪下。作为读者和导演的他,并没有企图通过本片为同性恋呐喊,他为影片定下的基调就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情故事。而他们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遭受的巨大障碍。故事中的人物虽是男生,但若换成异性也同样成立。因而,李安经常强调《断背山》既不是一部同志片,也不是一部西部片,并责备那些贴标签式的评语让人忽略了电影本身。
李安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自由游走和完美嫁接,既能够以西方观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东方故事,又能以东方美学的留白含蓄来阐述西方理念。
正是这种超越地域和时代界限的宏观视野,促使他把同性恋爱的《断背山》拍出了普世情感的味道,触碰到了所有观众的内心柔软处。影片主题所蕴含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并不是说大家都渴望同性之爱,而是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如此纯真深刻的感情。
李安与摄影师罗德里格·普瑞托在片场,普瑞托在片中客串了墨西哥男妓
如果我们向前回溯,或许会发现,他之前的一系列作品,似乎都是在为这部电影做准备。早在《喜宴》中就涉及到同性恋者如何应对传统家庭观念的问题,该片根据他朋友的亲身经历改编,所以他对同性恋的状态并不陌生。
《断背山》中,杰克和恩尼斯明知彼此相爱,却又不得不各自建立家庭的困境,就如《喜宴》中的儿子面对父亲的压力而结婚。而《理智与情感》中那细微的人物心理状态,我们也能在《断背山》中看到。
▌“断背山”真的存在吗?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外,其浓厚的感染力还体现在那美到让人窒息的西部景致。如棉花糖般的白云飘荡在天际,挺拔壮丽的山头直插云霄,夕阳下的火烧云点燃原野……如此迷人的画面,我们在李安之前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中都曾见识过。可以说,李安对如何展现自然美景已经驾轻就熟。
电影拍摄时,李安选择在最好的时节进行拍摄,他对于色彩和构图的理解,更得到了剧组专业摄影师的敬服。《断背山》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怀俄明州,但那里并没有“断背山”,只是原著作者安妮·普鲁虚构的。
影片的实际外景地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这里西靠落基山脉,湖泊纵横,植被茂密。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断背山”是无迹可寻的,它清冷幽寂、不知所终,只存在于两位男主角的内心深处。
谦逊儒雅的李安,并不知道他自己敏感的内心情感和天才般的艺术思维交相辉映,造就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当年他只是把它定位成一部面对小众的文艺片,当看到电影在影院里宣传时,他甚至为这个题材的公诸于世而感到紧张,更没有想到会获得成功。
当结果出现后,他把成绩归功于片中那深刻的、令人心酸的爱情。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片子不用预设一个立场,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你喜欢就拍就是了。”
▌杰克·吉伦哈尔的蜕变
一辆汽车从远方驶来,拐弯,停靠在墙边。身穿蓝色衬衫的牛仔下车,踢了一脚车身,懊恼地骂出一句脏话。而后他蹲在车前刮胡须,后视镜中映出屋前另一位牛仔的面孔。这是演员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杰克在影片的初次亮相,寥寥几个动作便将他的开朗性格和对恩尼斯的一见钟情展露无遗。
吉伦哈尔在影片中饰演Jack
※ 接演同性电影惹争议
此时的吉伦哈尔只有25岁,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导演,母亲是编剧,好莱坞巨星保罗·纽曼是他的教父,“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是他的教母,实力派影帝达斯汀·霍夫曼教过他表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想不出名都难。
11岁的吉伦哈尔便在银幕上亮相,高中毕业主演了青春片《十月的天空》,而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系读书,但因为痴迷于演戏,上了两年便退学了。接下来,他相继主演了几部小众电影, 2004年参演了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灾难片《后天》,在全球获得票房大丰收。
眼看吉伦哈尔的星途一片灿烂,因此当他要出演《断背山》的消息传出去后,引起极大争议,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将毁掉他的前程。但是从小在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的吉伦哈尔,追求的并不是做明星的光彩,而是希望取得表演艺术的突破。他被《断背山》的故事所打动,认为那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剧本,一听又是李安执导,便更想参与,反倒有些担心自己的演技达不到标准。
吉伦哈尔与李安在《断背山》片场
李安第一次见到吉伦哈尔,就觉得他的气质很适合电影,剩下的只是如何训练和指导的问题。片中的杰克有很多骑马和斗牛的戏份,作为“星二代”的吉伦哈尔自然没有经历过。
为了掌握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性,他被送进了牛仔训练营,学习套环、放羊、劈柴、拖干草等各种技能,经常练到双手起泡。从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合格的牛仔了。尤其是那翻身上马的姿势,犹如侠客的刀剑出鞘,利落干脆,尽显人物潇洒魅力。
※ “说我是同志是一个巨大的恭维”
吉伦哈尔&希斯莱杰在《断背山》片场合影
在片中的这段同性爱情中,杰克扮演的是追求者的角色,从偷瞄对方、擦伤口、送毯子等细微动作中,逐渐铺陈出对恩尼斯的俘虏,直到那个寒冷的夜晚,彼此相拥在一起。后来,他一心策划的两人共同生活的理想,由于恩尼斯的迟疑不决而未能实现,意外死亡和留下的衬衣,把这段爱情的悲剧气氛宣泄到极点。
帅气文静的吉伦哈尔,用他的清澈中富有蛊惑力的眼神,展现了杰克热情似火又心细如发的性格,即使偶然的怒气爆发,也充满张力。
影片上映多年来,关于吉伦哈尔是不是真的同性恋的话题充斥在各种八卦中,以至于他自己和家人多次出来辟谣,其实他在拍摄《断背山》之前还曾有过厌同心理。但是吉伦哈尔并不为此感到困惑,因为从侧面来看,这也说明他在片中的表演到位,所以他说:“说我是同志是一个巨大的恭维”。
▌永远“年轻”的希斯·莱杰
好好先生从来成不了传奇,唯有那些行走在剃刀边缘,用亦正亦邪的魔力来对抗生活的人,方能在飞逝的时光中留下永恒的印迹。希斯·莱杰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有着类似马龙·白兰度般的演技才华、嚣张性格和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却走上了与詹姆斯·迪恩一样英年早逝的命运,只留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幻影。
希斯·莱杰在片中饰演外冷内热的Ennis
※ 有饰演同性恋者经历 熟悉牛仔生活
莱杰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10岁时父母离婚,他像一个吉普赛人,过着流浪生活。后来受姐姐的影响走上演艺道路,17岁时在电视剧《Sweat》中饰演一位同性恋自行车手。两年后,他前往好莱坞发展,凭借着张扬恣肆的阳光形象,未经试镜便主演了《对面恶女看过来》,惊艳四座。之后,他被梅尔·吉布森看重出演了《爱国者》,但角色在前半段便牺牲,似乎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命运。
希斯莱杰拍摄片中超市场景
因青春片成名,因大片扬名,但此时的莱杰却不愿乘胜追击,而是以自虐般的姿态寻求转型,接了不少低成本的文艺片,风格各异,却都以默默无闻告终。整个2004年,莱杰没有接一部戏,演艺事业看似要夭折了,就在这时,他遇上了《断背山》,遇上了李安。
多年的生活沉浮让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剧本,非常希望接演。此时的他早已洗褪青春风华,面相也有了一层粗粝的质感。成长在西部荒原的他,对牛仔生活并不陌生,又有早期饰演同性恋者的经历。此外,他还有一个叔叔与恩尼斯的经历相似,是一位同性恋农场主,对自己的性取向很恐惧。莱杰在表演中,借鉴和模拟了叔叔的很多言行神态。
※ 意外陨落的“表演奇迹”
影片中的恩尼斯外表冷漠、内心火热,因受到儿时阴影的困扰,在与杰克的交往中显得犹疑不定,直到爱人去世后,才怅然悲绝。恩尼斯大部分时间低眉垂头,害羞沉默,但是在与杰克分别后的捶墙痛哭和重逢时的强烈拥吻,反映出他内在的压抑。为了符合牛仔形象,莱杰苦练德州英语,在片中以含混不清的喉音念白,嘴角不时向右抽搐,仿若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的表演。《滚石》杂志评论道:“莱杰的杰出表现是一种表演奇迹。他不仅知道恩尼斯如何走路、说话、倾听,甚至知道他如何呼吸”。
希斯·莱杰和导演李安在《断背山》片场
《断背山》为莱杰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让他的事业东山再起。但之后的他又重走老路,所接的影片要么黑暗怪诞,要么精神分裂,要么风流张狂,形象飘忽不定。直到三年后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让他再登上人生巅峰,但他却在2008年1月22日因服药过量而意外陨落,让人悲叹不已。
当时李安正在东京宣传《色戒》,听闻消息,他难过地说:“希斯的辞世,让每个爱他的人都心碎了。”
《断背山》已十年,吉伦哈尔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忆起曾经片中的“爱人”、现实中的好友希斯·莱杰,吉伦哈尔仍是掩盖不住的悲伤与惋惜。他认为莱杰身上具备超越时代的个人魅力,同时也承认他对自己有种神秘的吸引力。“在希斯旁边骑马我感到很安全,如果有什么问题,他总能及时解决。”
▌断背山下的女人
每年只见一次,一生相伴无多,断背山上两个牛仔的爱情是痛苦的,但断背山下的妻子们又何尝体味到幸福。她们虽然与丈夫同睡一床,却从未进入到他们的内心。扮演妻子的两位演员,用她们或精明或沉稳的演技,衬托了同性恋牛仔的心灵困境,之后她们各自的事业也都获得了良好发展。
※ 安妮·海瑟薇 摆脱花瓶形象
海瑟薇在片中饰演吉伦哈尔的妻子Lureen
安妮·海瑟薇有着一双闪亮的大眼睛和一张丰盈的大嘴巴,常在影片中扮演靓丽时尚的美女角色,也被认为是茱莉亚·罗伯茨的接班人。接到《断背山》的试戏通知时,她正在《公主日记2》的片场,穿着戏服、还未卸妆就去试镜,她为自己的服装感到抱歉,要求让自己读完剧本再做决定。那时的她急需摆脱花瓶形象,极力争取这个角色,幸运的是成功了。
尽管她在片中的戏份不多,没有过多的内心情感流露,造型也延续的是之前的艳丽风格,但是她出场时一身红衣纵马奔驰的英姿,车厢里大胆脱衣的求爱,以及片尾与恩尼斯通电话时的强忍眼泪,都展现出不一样的光芒。拍完《断背山》后,她参加《穿普拉达的女王》的试镜。工作人员向梅里尔·斯特里普介绍说她“演过李安的新片”,于是她便从第8顺位一跃成为角色首选。这只是《断背山》带给她人生改变的一个小例子。之后她的演技不断进步,并凭借《悲惨世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 米歇尔·威廉姆斯 戏内“失爱”戏外“得爱”
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希斯·莱杰因戏结缘
相比之下,扮演恩尼斯妻子的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戏份要更多和更细腻,她无意中发现了恩尼斯和杰克的秘密,但出于对丈夫的爱,没有识破。彼时的威廉姆斯因出演美剧成名,转战电影界后也成绩突出,尤其是在《心灵驿站》中的表现获得称赞。她的表演内敛深沉,能够以一些细微的神态和动作,传递出新婚妻子孤独又压抑的内心。
在片场,威廉姆斯与希斯·莱杰初次相遇,不久便坠入爱河。因为童年缺少母爱,莱杰有着浓烈的姐弟恋情结,之前交的女友都比他大,有的甚至大他17岁,而威廉姆斯却比他小两岁。影片杀青后,两人举行了订婚仪式,并生下一个女儿,但这段爱情也只持续了三年。
就像片中的阿尔玛爱着恩尼斯一样,尽管两人分手,威廉姆斯对莱杰的爱也没有减弱。当听到莱杰去世的消息后,她极为震惊,立即带着女儿从瑞典的拍戏片场赶回纽约。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0岁,威廉姆斯说她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女儿一起重温《断背山》。
※ 21岁的凯特·玛拉
凯特·玛拉在《断背山》中饰演希斯·莱杰的大女儿
凯特·玛拉当时21岁,在《断背山》中饰演希斯·莱杰的大女儿,而实际上对方只比她大4岁。虽身材瘦小,但她颇为世故的演技却让李安很是惊讶。而对她来说,这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之后,她在美剧《纸牌屋》中饰演一位干练的记者,更为观众所熟悉。而她也被选为新版《神奇四侠》中“隐形女”的扮演者。另外,最近在内地热映的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她也有参演。
▌奥斯卡史上最大冤案
世俗偏见和僵化思维扼杀了艺术
2006年3月5日,洛杉矶的柯达剧院(现名杜比剧院)华灯流彩,众星云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正在举行。由于前一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主席进行了换届,面对颁奖礼收视率逐年下滑的趋势,锐意进行改革,让本届金像奖备受瞩目。《断背山》以8项提名领跑,而希斯·莱杰也以26岁的年龄刷新了奥斯卡影帝提名的最年轻纪录。
四位主演合影
在此之前,《断背山》已经俘虏了全球观众的心,并得到影评界的高度称赞。影片也在2005年9月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又于2006年1月获得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可谓一路风顺,凯歌高奏。在这个颁奖季的最后一站,它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呼声。
颁奖礼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氛围中向前推进,《断背山》相继获得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导演奖。此时,时间来到了颁奖礼的重头戏,老牌影帝杰克·尼科尔森走上舞台,准备颁发最佳影片奖。当他打开信封,看到名单时,表情似乎有些吃惊,以不可思议的语气宣布:获奖者是《撞车》。
接下来,《撞车》打败《断背山》的新闻几乎占据了所有媒体的头条,有不少人为此感到不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时代氛围和奥斯卡的评奖规则,这个结果似乎又在意料之中。在美国,同性恋和种族歧视一样都是敏感话题,同志片也常被视为洪水猛兽。《断背山》只在北美600多家影院上映,还受到一些宗教团体和反同性恋人群的抵制,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这部片,包括不少奥斯卡评委们,但惯性思维已经让他们把影片视为另类。
第78届奥斯卡李安获最佳导演奖片段
而奥斯卡金像奖本身也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撞车》团队更积极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压制了16万张《撞车》的DVD,派发给好莱坞的工作成员,包括5600多位评委,获得良好印象。同时,《撞车》的主题也更安全,因此在颁奖之前就有人预测它会成为最大黑马。
结果出来之后,《断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鲁很是愤慨,她在英国的《卫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地毯上的鲜血》的文章,吐槽奥斯卡:“与改变中的大文化潮流和美国的社会动荡脱节。只是一个小城市的才艺展示晚会而已”。反倒是主创们情绪比较平和,李安当初拍片就没有报期望,也并未感到多大遗憾。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还把公司人员集合起来,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他为制作团队和李安感到骄傲。
颁奖毕竟只是某个时刻的荣誉,艺术口碑才是永恒的见证。十年过去,《断背山》的经典地位愈加稳固,而《撞车》虽也优秀,却已很少被人问津。即使《撞车》的导演保罗·哈吉斯也在受访中坦言,如果他是评委,也会把票投给《断背山》。而在今年年初,《好莱坞报道者》邀请数百位评委就奥斯卡历史上的几场著名冤案进行投票,《断背山》名列第一。可见,尽管事实无法改变,公道却自在人心。
▌戒不掉的“断背山”
幕后花絮&原声音乐
● 李安拜访原著作者安妮·普鲁,感觉她很严厉,有点怕她。共进晚餐时,李安点了一道名叫“落基山牡蛎”的菜,普鲁尝了一口后说:“女人们不应该吃这个。”说着露出了笑容,之后他们的交流就变得融洽了。
● 拍片中的情爱戏时,李安把整个戏拆解成13个部分,并写出每一个部分的要点,逐段进行拍摄,尽量考虑技术性的展现,避免让大家感到害羞。
● 拍吻戏时,希斯·莱杰有次几乎弄破了杰克·吉伦哈尔的鼻子。不仅如此,米歇尔·威廉姆斯觉得这段吻戏棒极了,还在一旁开玩笑说:“来啊,伙计们,为我再亲一次吧!”最终,两人的表演赢得了MTV电影奖的最佳吻戏。
● 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在海报设计上参考了50部史上最浪漫的电影,最终从《泰坦尼克号》中得到灵感。同时,《断背山》的票房走势也和《泰坦尼克号》相似,都是低开高走,逐步升温。
● 片中本来有一个场景,一群羊去溪边饮水,但这些绵羊除了池塘和水坝中的水以外,不饮用任何其他活水,李安拍了一天也未完成,最后只好放弃。
● 希斯·莱杰参加试戏时,李安花了45分钟观察他,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让莱杰说什么,但已经意识到他是最佳人选。拍戏过程中,李安为营造压抑氛围,故意把演员看成是道具,让缺乏自信的莱杰很孤独,倍感压力。
● 奥斯卡颁奖礼上,李安在获得最佳导演时,没有感谢演员,其实他想把把感谢演员的话放在获得最佳影片时再讲,可惜因为败给《撞车》而没有机会。希斯·莱杰还为此感到不满。
● 吉伦哈尔回忆说,在片场,有一次希斯·莱杰和米歇尔·威廉姆斯演一场对手戏,感觉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有些神秘兮兮的。等到他离开两周后回来,发现两人已经在恋爱了。
● 李安当初没有想到《断背山》会引起轰动,当他的弟弟请求购买《断背山》在台湾的发行版权并在自己的电影院放映时,他害怕弟弟亏本,便拒绝了,结果《断背山》在台湾走红,使弟弟错失了一次赚钱良机。
● 片中,杰克有一段骑野牛的戏,非常危险,剧组特意安排了两个替身,并为吉伦哈尔制造了一头机械假牛,避免他受伤。
● 《断背山》的配乐由阿根廷音乐家古斯塔沃·桑托拉拉操刀,他根据原著小说的意象,创作出意蕴深长、简洁隽永的旋律。李安后来认为,配乐是他对这部影片最满意的部分。
"Jack, I sw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