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中国手机行业开始喷发。
当时,中国居民开始对手机有了新概念,每个人都需要手机,手机成为绝对必要的产品,有一段时间,手机行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的手机厂商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了数十年的时间,包括联发科提供了方案平台之后涌入的大批山寨机厂商,虽然质量层次不齐但是也是万花齐放包罗万象的年代,至少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
现如今手机行业似乎也要走上曾经手机行业的这条路,造车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者都有点应接不暇了。
抖音快手相继入局,互联网公司造车大战开启
雷军宣布,小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华为宣布,我们不造车但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解决方案。
OPPO宣布,合并一加品牌为造车做好充分准备。
百度宣布,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一定有我一份。
甚至还包括了创维电器、格力电器、滴滴打车、联想集团也都基本确认了造车计划,有些已经投入资金,有些还处于计划阶段。
甚至我们还看到了快手汽车、抖音汽车的商标已经被注册完成,两家短视频巨头也将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启造车之旅,按照雷军的话来说这可能真的就是下一个风口行业,未来能够站在这里的人都有起飞的资格。
行业内解决方案相对成熟,其他的看自家发挥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有电机、电池以及其他传统汽车厂商都能够提供的零部件,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供应链解决,说白了对比手机行业也基本如此,没有什么太大的核心竞争力,只需要完成贴牌即可。
唯一能够找到区别的就是各家厂商提供的内饰、智能系统这些方面,手机厂商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身就是对于屏幕、系统等等较为了解的一方,这些地方自然能够做到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层次。
依靠这些其实入局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毕竟卖车可比卖手机赚钱多了!只不过按照未来生态链的影响,购买汽车的品牌极有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品牌,入局也有大概率是为了未来自己没有生态而被淘汰。
投资失败概率极大,建议学习华为开发解决方案
如此多的厂商竞争,未来造车失败的概率其实很大。
特别是没有核心技术甚至没有自己智能产品的品牌来说,更加难以站稳市场。
汽车本金占用十分的恐怖,并且客户购买需要极长的周期,如果一旦消费者对于某款产品不满意,那就不是单纯的降价清仓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很有可能砸在手里直接硬生生的亏损。
未来这些造车的企业中能活下来的屈指可数,如果想要保全自己在手机行业的竞争力,其实造车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提供智能汽车的配套智能解决方案,学习华为目前的模式,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也能让自己的企业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