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NASA)在2018年观察太阳后发现,太阳表面黑子的数量持续减少,这意味着太阳活动正在减弱。
一项研究[1]预测,太阳活动最早将会在2020年开始大幅下降7%,并一直持续到2050年,地球将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太阳活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其辐射量在11年的周期中不断增加和减少,对应会表现出太阳黑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和减少。此外,太阳活动还有一个更大的波动范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太阳活动将会处于极小期,太阳黑子的数量远低于平均水平。
比较著名的一次太阳极小期出现在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极小期,当时天文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大幅减少,太阳活动大幅度降低,进入了极小期。在其中30年里,平均每年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量只有1.7个,而正常情况下每年能够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量超过1500个。在蒙德极小期,地球进入了小冰河期,大多数地区都经历了严寒的冬天。因此,科学家把太阳活动和地球气温变化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18和19世纪之交时还发生了道尔顿极小期,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还有史波勒极小期。在太阳活动进入低谷的期间,地球上的温度都低于平均水平,夏天和冬天的温度都会比较低。在道尔顿极小期,加上坦博拉火山的大规模爆发,大量尘埃进入大气中遮挡阳光,使得温度进一步降低,导致1816年变成了无夏之年,那一年的夏天出现了反常低温。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不大可能会在明年进入小冰河期。由于人类肆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每年都在创新高。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的北半球夏天将会是有温度记录以来(140年)最热的一个夏天。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太阳活动减弱并不会马上让地球的平均气温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也许还要经过多年的时间,地球气温才有可能降到平均值以下,然后开启小冰河期。
科学家预计,地球在未来50年处于小冰河期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全球变暖的升温幅度将有可能高于小冰河期带来的降温幅度,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会被逆转,但会被减缓。
参考文献
[1] Dan Lubin, Carl Melis, David Tytler, Ultraviolet Flux Decrease Under a Grand Minimum from IUE Short Wavelength Observation of Solar Analog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18, 852: 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