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步在陶然亭公园,发现曾经娇艳无比的荷花有些衰败的迹象,蓦然间感受到秋天真的悄然而至了。
秋天,对于刘禹锡而言,是一个美好而诗意的季节,不仅可以看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壮观景象,还可以感受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人生,但是对于晚唐诗人杜牧而言,显得有些落寞和悲凉。
唐会昌二年,也就是公元842年,杜牧陷入“牛李党争”,外放为黄州刺史,说是外放,实际上无异于贬谪。当时的黄州,战争不断,荒凉贫穷,被视为“鄙陋州郡”。
杜牧在黄州三年的岁月中,有过沮丧、有过彷徨,但他作为百姓地方官,还是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并写下了一首首充满真情实感的诗歌,这组《齐安郡中偶题》便是他在黄州写的经典之作。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在太阳将落未落之时,我们眼前看到了一幅最美的日落夕阳图,最后一缕斜阳照在溪桥上,颇有夕阳无限好之感。
此时天色有些昏暗,有些朦胧,仿佛可以感受到暗柳含烟之景,当然,这种烟雾并非浓艳,而是若有若无的淡淡烟雾。
水面上,长着许多荷花和荷叶,它们相簇相拥,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感,一阵西风吹过,荷叶随风翻转,好似充满了无限愁绪。
我们知道,荷花本无情,不应有“恨”,但是杜牧笔下的荷花,为何会带有一丝“恨”意呢?实际上,荷花之“恨”,亦是杜牧自己之“恨”。
杜牧是一位颇有政治抱负之人,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能以一己之力拯救岌岌可危的大唐,但无奈命运捉弄,令他壮志难酬,心灰意冷,所以眼前的一切景致,似乎充满了哀愁。
杜牧在《齐安郡中偶题》其二中写道: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萧瑟的秋风,泛黄的荷叶,还有秋蝉的鸣叫声,这一切秋天的景致搅乱了异乡游子的心绪。云梦泽上长满了芦苇,缠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让人看不到希望。
这一滴滴秋雨不仅滴到台阶前的梧桐叶上,也滴到了诗人的心中,自己愁绪万千也就算了,为什么老天看起来也如此伤感呢?
第二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雨,衬托出自己迷茫而伤感的心情,真正做到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写道的那样:”一切景语,皆情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