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3年前的今天,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诞生,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世作品《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影响深远。
借此分享《道德经》的8条精华!
1、道可道非常道(第1章)
这句话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
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道之可说的那一部分,不是所谓的长恒不变之道。
第二种:道可,道非,常道。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有人说这样不可以,这是常态。也是常道。
第三种:道可道,非常道。也是我们经常解读的方式,大家所说的道只是道的一小部分,我们没有办法把道完整地表达清楚。
2、上善若水(第8章)
水没有善与不善的概念,用水来象征良好的德行,也可用水来代表道,修道的人应该向水学习。
水,你想要,它就给你,也不会给你收费。它从来只有供应,不求回报,它只有利民,不跟任何东西争名夺利。因为任何人都需要水,包括人的身体里大部分也是水,水都会奉献,如果不需要,水也不会勉强,水奉献也是无私的。
3、致虚极,守静笃(第16章)
就是我们要虚掉心中的执着,以免被私欲蒙蔽。守静要守到很笃实的程度很难,安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时时保持心里安静,也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这是一个方法论,是一层一层地讲,首先人一定要先把地气接好,泥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我们也常说要经常地接接地气。然后地才能够法天,天才能够法道,道才能代表自然。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人要一步一步来,要先走好路,与地配合好,脚步要稳,才能抬头看好方向,才分清哪个是正道,慢慢养成习惯,就自然而然地慢慢接近道了。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41章)
上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他的内心与道是相通的,他知道道不是用来讲的,而是不断地从实践当中增加对道的感悟。
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有点反应,似懂非懂,他乐意发表言论,也喜欢到处咨询道是怎么回事,怎么理解,也会继续去琢磨。
其它一部分人听到道,他会大笑,就是因为听不懂,还认为你乱讲,好像还比你懂,甚至还有可能否定你,攻击你。但老子也了解这部分人,他说不被嘲笑的就不足以为道了,这就是道的玄妙。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48章)
知识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以增加你的见闻,扩宽你的视野,但这个时候就得注意,为道更重要,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道,容易利用知识去做坏事,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些无谓的,会增加自己烦恼的、痛苦的东西慢慢丢掉。
当你学习一种新东西,合天道,就去实践,不合天道,知道什么原理但不要去做,因为这种新东西就是不好的知识。
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79章)
天道没有亲戚或者关系的概念,一视同仁,却会经常照顾老实人,当然老实人不是笨,因为他知道吃亏就是占便宜,也可以少受气,尽力就好。
天道常常跟那些遵道而行的人在一起,道本来是跟每个人在一起的,只不过你离天道越来越远,天道也莫能助。
只要顺其自然,只要顺天道,尽力而为,不是老天来照顾你,而是你本来就应该得到好的结果,这跟道本身没有关系,完全是自作自受。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81章)
天之道是自然规律,没有好坏的观念,他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对万物有利而无害。
圣人是仿效天道的,他只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居功,也不会跟任何人争功,他知道争抢毫无意义,就算得到了也是短暂的。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就是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心态来有所作为,这个前提就是不争。不争是基础,就是说我不居功,不是我不做,而是我做了,我不居功,你们要抢功劳就去抢吧,我无所谓。当你无所争的时候,你就可以不违反天道,就可以尽力而为。
相反如果有争,你就开始有利害关系,自然就会违反天道,人家就不会让你有所为,因为你要争名,争利,别人就不让你走这条路,你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就不可能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