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文字有一把刀,忍受是一件很心痛的事。而且这把“刀”还有一点,一般来说,把这个“忍”字做好有多难。对这个字几千年来有多种理解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的两句千古名言。就是“小不忍教母”和“受不了,谁受不了”。
这两句看起来矛盾,其实是孔子大智慧的地方,两者是辩证关系。那么孔子在什么情况下分别说这两句话呢?然后听美文君慢慢说。
小不忍打乱大计谋。
这七个字很多人都知道,但不知道前面还有四个字也很重要。原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整篇文章是“巧言乱德,小马不忍教母”。《论语卫灵公》是孔子和魏灵公的谈话内容,全篇共有42章,经典名句“人不元初,必有近忧”等都出自这篇文章。
“巧言兰德”是指太熟悉花言巧语会毁掉德行和品行的人,很多人不喜欢花言巧语的人,孔子在2000多年前说过这句话。事实上,他的意思很明显。过分依赖自己巧妙舌头的人,总是会肆无忌惮地认为用不烂的舌头很容易面对的德行。
“小不忍教母”比较了“小忍耐”和“教母”,很多人会问要忍受什么。其实这和你计划的事情大小有关。如果单纯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很难判断。别人眼中的小事,在你心里可能是件大事。认为自己不会介意,触及别人的底线,无疑是愚蠢的。(萧伯纳。)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真谛。
无法忍受
这句话是孔子批准鲁国的桂孙先生时说的。原话是:“八百舞在法庭上跳舞可以忍受。是“谁受不了”。八卓是指八列人,每列八人。所以八卓指的是64个人。根据周礼,只有天子才能进行八百的舞蹈音乐。季孙某作为后人最多只能用600人,也就是48人。
孔子一直是常例,所以他认为这件事不能忍受,他说:“不能忍受,谁不能忍受”,意思是“如果这件事都能忍受,那以后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用这个解释,这件事不能容忍!这七个字中,孔子使用了反问句,“是”和“哪个不行”形成鲜明对比,张力和感染力强也是它能流传的原因。后来随着这句话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其他的表达,比如“忍无可忍,不用再忍了”。
事实上,仔细比较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论事时有很强的思辩精神。特别是对这个“忍”,他在处事上可以灵活掌握。曾经很多人喜欢用“退一步暂时忍住风浪”来说服别人,但事实上,只要事情本身偏离,说这句话往往没有太大作用。人生的进退、忍受和不忍,很多时候不是一句轻言细语就能概括的。人生的巨大智慧往往介于这种忍痛和不忍之间,人们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