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妈妈简(黄静洁)
绘画/父母教会、互联网
几天前,举行了年度伯克希尔哈撒韦(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今年,两位老人(巴菲特89岁,芒格95岁)似乎最后一次亲自主持股东大会。和往年一样,现场人山人海,热闹得可以与NBA决赛媲美。
按照惯例,股东大会开放了提问时间。今年最引人注目的问题都来自几个十几岁的孩子。
13岁旧金山男生,马上寻求答案,如何提高“延迟满足感”?九岁的纽约女生参加了三次股东大会,今年问巴菲特是否有投资科技巨头的计划。11岁的中国男生来自灵魂的顾问,人性是否有助于投资?其中11岁的中国少年平静地问道。
“你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人性知道得越多。
你能告诉我你学到了什么吗?
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怎么样才能做更好的投资?”。
与中国网民迅速提出的“嘲笑”不同,Burfi和芒格仍然用非常严肃和不吝啬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敷衍。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提问)
1
孩子的问题有多重要?
也许在很多成年人看来,11岁的孩子想探索人性为时过早。(幼稚)甚至可以说:“少年不知愁,为了赋予新词而强行忧愁。”
所以在新闻评论中,有人认为男孩的这个问题很可笑。
另外,网民们对孩子的出身感到好奇。(韦伯父亲曾担任万凯广州副总裁,喜欢投资。)
但实际上,两位老人在超过6个小时的股东大会上回答了5G的看法、对中国市场的看法等共55个问题。
与“期待地”和“投资市场”、甚至“预测未来经济趋势”相比,这位11岁男孩似乎对人性的严重问题“不值一提”,甚至“浪费时间”。
(少年提问视频,via彭派新)
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在镜头前示范了一次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标准、优质问答。
孩子提问的时候该怎么回答?
从三岁开始,就是孩子产生好奇心的萌芽时期,也就是通常称为“逻辑思维敏感期”的时期。之后,他们会不断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什么云是白色的?
为什么你们上班我要上幼儿园?
为什么.
突然像TA走路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用自己的问题大声询问头部。
但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有效的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你知道,小时候一个孩子问的问题是
越深刻,也就证明对世界拥有更多思考。孩子的问题越多,越说明TA是一个小天才!面对这些充满童心不知疲倦的问题,家长的反馈最忌讳的是 “敷衍了事”。因为你的敷衍,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天才。
2
那个被敷衍的孩子
曾经是个天才
(via《天才少女》剧照)
曾经在公园,我看到过这样一幕。
▼
带着儿子的爸爸一直玩手机,
而孩子就乖乖坐在旁边玩小汽车。
忽然,小男孩问了爸爸一个问题:
“为什么小汽车会跑啊?”
爸爸简单而冷淡地回答到:
“因为里面有马达。”
接着,小男孩又问:
“什么是马达啊爸爸?”
爸爸看着手机,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你个小屁孩儿说了你也不懂,
去玩小汽车,别烦我。”
……
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
当好奇心满满的孩子提出第一个问题时,也许你还能耐着性子回答。可差不多的问题,他不耐其烦一个接着一个,当回答了这个,下一秒又会根据答案给出新的问题……似乎陷入了 “死循环”。
很多好脾气的家长也头大了起来,不得不选择敷衍,甚至一把推开那个语言上的 “捣蛋鬼”。
可提问是每一个天才的必经之路。只有孩子主动提问时,他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
哈佛大学送给学子们一句名言 ▼ “教育的真正目的, 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而世界上很多重要的改变和理论, 都由一个小小的问题开始▼
瓦特问 “烧水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后来他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
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达尔文提出 “人类是从何而来?”
最后演算导出进化论。
爱因斯坦曾经谦逊地说
▼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长大” 对孩子而言其实就是一种魔法,身体越来越大,我们的好奇心却越来越小。缄默、不刨根问底,也就离 “天才” 越来越远。
就像火车上的那个小男孩,也许他以后依旧好奇为什么小汽车会跑,但是得到第一个答案 “马达” 之后,就不会再继续问马达是什么了……
3
当孩子提问时
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
你的敷衍
伤害了他们的好奇心
我常常听到家长的一种回答是:
“爸爸/妈妈现在忙,等一会回答你。”
“我也不知道,乖自己去玩啊。”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提问是源于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次家长的敷衍都会降低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可如果让我们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确实很难,与其选择敷衍孩子,不如鼓励他们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索。
当孩子问起 “为什么天上有那么多星星” 时,与其因一知半解、磕磕巴巴地回答解释,不如带孩子去一次天文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会主动学习。
你的打击
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提问时,有些家长会直接打击孩子:
“说了你也听不懂。”
“作业写完了吗?搞这些没用的。”
可在孩子的好奇心中,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家长给不出的答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确实会问出一些莫名其妙超出理解范围的问题,甚至还具有哲学思考和生命探究的渴望。
在成人眼中,这是一种 “装大人” 和 “无知无畏”?
如果你选择嘲笑和打击孩子的好奇与热情,只能让他学会放弃,并不能真正教给孩子现实与知识。
有一年复活节时,
我朋友的女儿
问了她一个哲学难题:
“鸡蛋是从哪里来?”
朋友回答道:
“鸡蛋是鸡的宝宝。”
紧接着,母女俩的对话就进入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哲学命题。
在孩子的不断提问中,朋友并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更没有告诉女儿这个问题就算解释了她也不会懂——诸如此类打击孩子的话。
反而是更加认真地听女儿的每一个问题,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和孩子进行讨论,还帮孩子理清思路,教孩子要如何提问。
解锁勇敢发问方式
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