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刚刚,英国BBC新闻公布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回答,其中一个讨论中提到:“为了解决气候变化,应该限制吃肉吗?”提到了。一看到这个,很多外国网民就着急了。
关于“吃肉”、“气候变化”的关键词,中国网民认为“中国人吃肉太多,破坏环境”和《纽约时报》这两句经典的双重名言:中国人
照片在《纽约时报》处被剪掉
那么,如果劝西方网民少吃肉,会得到什么反应呢?
最近,BBC组织了两位研究气候问题的记者互动,收集外国网民的问题,并对新闻链接作出统一答复。其中,BBC放在传单上宣传也是最引起争议的问题和回答。这是“减少吃肉”的一点。
在回答中,BBC记者告诉提问者,吃肉,特别是牛肉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位记者举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每周吃一到两次牛肉汉堡后面增加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加热房间约95天的排放量。在谈到解决方案时,记者提出了“设定肉食限额”、“给肉类产品增加税金”等方法。
与西方媒体对中国无端的诽谤和指责相比,BBC在提到“限制肉”时的表现可以说是在温和中作出了一些恳求。但是,正如这位记者直接提到的,大部分外国网民对这种论调相当不高兴,他们反驳的地方与中国网民前面提到的角度非常相似。
一些外国网民明确指出,那么多产业造成的碳排放更严重。为什么非要下功夫限制吃肉?这意味着,我认为限制其他离自己更远的产业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把管理碳排放的手伸到自己的盘子里。
还有网友认为所谓的“开源节流”,除了节流,还可以考虑开源啊!例如开发污染和碳排放更小的新能源设备等。总之是一句话:环境保护,是的!不能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当然,外国网民做出这样的反应是人之常情,但对于一些坚持谈论碳排放、武器化气候变化的西方媒体,似乎应该知道这几个事实。
如果只论“吃肉”,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在全世界根本达不到上游,我国部分地区青少年肉类摄入量也达不到满足身体发育的理想水平。
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不愿意少吃肉,这个包袱为什么要由我们中国来挑?
世界人均肉类消费排名,图源:Statista
2010年哈佛大学的专家们列出了数据,结果显示西方社会经常指责中国的“碳排放是世界上最高的”主张,不区分“生产”和“消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的碳排放数据大部分来自生产方面,这些生产的商品很多都出口到其他国家,中国人直接消费的碳排放并不高。
相反,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口比中国少得多的情况下消耗大量物资,一旦按照“消费”重新计算碳排放,随时因气候变化压迫中国的国家反而要挂自己,成为反面教材。
关于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议题,需要向专家们进行讨论,但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碳过量排放”的报道是否符合客观公正的原则?反映了基本事实吗?
与一些外媒对中国盛气凌人不同,在这篇文章评论区下面,来自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网民也提到了自己所在的国家和自己目前的生活条件实际上产生了大量碳排放。他们认为有必要自己努力,为气候变化而努力。
难道一些自称“专业”的媒体人对环境保护的觉悟不如看自己报道的普通网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