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在有些人眼里似乎都是不能吃旧东西的书虫,这真是误会。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一直是行动派、实干家。例如,奥雷流是罗马皇帝,塞内卡是著名的剧作家、政治家和演说家,苏格拉底是军人,托马斯莫尔是国王的顾问和律师。
哲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法国作家查尔斯佩吉说:“哲学不是哲学课。哲学很忙,很忙”,更好地解释了。可见懒人不是哲学家,也不可能有哲学思考。这一点看哲学神就知道——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谁传下来的?他的学生和崇拜者,他一辈子都在忙着各种学习、思考和观察世界。卡托也领导了罗马元老在罗马共和国最后几年反对尤利乌斯凯撒的运动,他的哲学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在他为拯救罗马而牺牲在暴政中。
哲学是什么?吃饭、睡觉、喝酒、打扮、结婚、生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忍受世界的不公平、忍受别人无礼的无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生活上的行为来判断他的哲学水平。
要想学好哲学,首先要知道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拥有奴隶身份的哲学家埃皮克提解释说,哲学家们的首要任务是辨别和区分我们能控制的是什么。正如希腊谚语所说:什么是我们的事,什么不是我们的事。在此基础上,你会认为哲学思维其实并不难,对吧?
这也说明我们不能对自己做不到的事生气。这是成为哲学家的基本素质。
聪明人要知道,自己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不能控制舆论,不能控制天气,不能控制我们生来就是人类的事实。我们生来就不能控制过去的未来,但我们控制着我们的选择和我们对无法控制的事情的反应。而这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思考不是单纯的智慧,而是分配知识资源的方法。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放在可能的事情上,而不是丢在死胡同里。约翰f肯尼迪的想法。
玛莎努斯鲍姆说:“要成为好人,就要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有能力相信自己无法控制的不确定的事情。”
你不能把自己当成神。因为上帝最不理解哲学。
所以我们要学哲学,学哲学是为了知道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进入社会之前,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像在黑夜的丛林里摸索着找方向一样困惑。我们本能地渴望前路清晰,不再混乱。罗马皇帝奥勒留说:“你到处走,最终发现你没有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你知道该怎么生活。
如果哲学能有某种意义,那就是,如何生活的答案就在哲学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名言)当一个人困惑的时候,他必须学习哲学。它给你提供建议,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但是哲学往往只提供建议,不给具体方法。给出具体方法的人都是上帝。我们的社会,上帝很多。我也是半路出家的上帝。我知道还达不到哲学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我思考。
事实上,哲学在逻辑上高于上帝。我是这么想的。因为哲学少了道德批判和虚假的优越感,上帝指示你这样做。那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按照上帝的指示来,万一错了呢?上帝会为我承担后果吗?哲学肯定不行。因为哲学给你建议。不管你做不做,哲学都不落后。(哲学)。
问题是,很明显,哲学让我们探索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上帝这样做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约翰f肯尼迪,生活)这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当你相信哲学的时候,你要知道该怎么办。
有时生活中面临各种选择时会发生思想斗争,找到正确的平衡也是哲学的基本要点。亚里士多德说,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情况下以正确的数量做。这好像和我们的中庸之道差不多:住在中正路上,不偏不倚。
根据一些先哲的经验,哲学的生活方式往往身材高大,有生命。因为哲学需要你做出选择,选择往往是哲学本身。
在面对的建议中,我认为有必要引用荣格的观点。荣格认为自我是所有原型中最重要的。拥抱自我意识、人格阴影、不要、集体无意识,完全的自我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上帝。自我的原型是我们对自己冲动的起源,就像种子拥有一朵花的所有潜在未来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性格变得成熟。是你。
换句话说,选择的哲学将是完整的自我
为基础,因为完整自我的实现过程,是让人有意识的将我们人格的无意识,以及我们拒绝面对的部分,进行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信自己的选择是真实和现实的,而不是被自己的其他人格原型所驱动做出的选择。当我们选择的时候,要保持平静,这也是哲学所提倡的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不快乐,生活压力山大,我们拼命的工作,任由自己的欲望扩张,任凭舆论暴力的摆布,我们完全有理由建立一个坚固的壁垒来防止这些情况的冲击。
什么样的壁垒呢?
就是一种让你在混乱中得到喘息的壁垒。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所以理性才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理性让我们排除此起彼伏的干扰,理性帮我们建立有序,理性帮我们集中注意力。只有在理性的加持下,我们才有可能不被纷乱的选择所窒息。
这一点我们要向禅宗学习,佛教徒的理性就是追求内心的平静,这是有道理的,它也适用于我们。在禅宗里面,不管你是什么和尚,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修行。不管是禅宗还是哲学,内心的平静都是通往幸福和满足的第一步。
所以,只有真正接受过这些教育的人,才能得到最美好的收获——平静。如果我们想要减少恐惧,获得自由,实现和平的状态,就不应该回避这个世界,而是建立起壁垒来过滤外部世界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它增强了我们在混乱无序的生活中保持平静的能力,哲学揭示了外部世界的扭曲、混乱和压倒性的本质,可以让我们识别,并且让生活变得有序,这就是获得自由的方法。
从哲学上看,拉长视线来看待事物,对生活也有帮助
只要你退后一点,再退后一点,在退到足够远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让你烦恼的,痛苦的事情,看起来都不那么严重了。
——这是塞尼卡他老人家说的话,你觉得如何?这就是要你保持距离。我是直到最近这两年,才真的认识到,距离是可以产生美的。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我去昆仑山,在可可西里上远眺昆仑山的时候,只见其巍峨,但是当我到昆仑山下面的时候,只看到黑黝黝的石头上一抹抹的白雪,巍峨感消失了。
虽然,当我们在一定距离上去看待事物,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会变得模糊和荒谬,可我们也不过是一只太空岩石上的猴子,存在的瞬间。这不仅不可笑,对我们甚至有帮助,如果我们真的像个太空中的猴子来看待世界,就会产生一个“总览效应”——正如柏拉图所提到的观点:从高(远)处看事情,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平静。宇航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太空看着地球,人的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就消失了。
所以,往后退,笑一笑。 向上看,或者向下看,感觉会好一点。不要盯着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近距离的,仔细的看。
距离产生美,没错。
任何时候也要记住,我们是人类整体的一部分
罗马帝国当初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奥勒留就是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不论是财富还是影响力,他几乎主宰着一切,这种绝对的权力本应该毁掉他。相反,奥勒留相信人类是为了彼此而生的,大家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或者更重要。这一点,你可以从《沉思录》中发现他对“共同利益”的描述。
斯多葛学派对此的说法是“同情”,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我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这个角色看起来很渺小,我们都有义务互相帮助。
此外,伤害他人,或者放弃我们对此的信仰,都是对哲学和我们人类的背叛。我们必须尊重和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富翁。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行善积德。
哲学一种挑战
哲学是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很难。
爱比克泰德是这么解释的:哲学家的课堂像医院,当你离开的时候不应该带着快乐,而是应该带着痛苦,因为你走进课堂时,是因为身体不舒服。
哲学不仅仅是挑战思维,实际上,哲学基本都是晦涩难懂的。如果你去研究哲学,你首先要挑战自己的核心价值感。哲学会让你质疑世界的基本假设,质疑你经常做的决定,因为你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你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可以说,哲学更像手术刀,它用来切除你身上有害的部分,也许会很疼,但切除有害部分的身体会更健康,更干净。
哲学让你重视正确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腐败、自私、残忍和痛苦的世界。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名誉、权力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总是把追逐这种虚无的人奉为偶像,又看着他们是如何把人们引入歧途。
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西塞罗有个名言叫:至善至美。在拉丁语中就是最高的善。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做人要以美德行事,那么其他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会随之而来:幸福、成功、意义、名誉等等。不管这种选择是容易,还是困难,这种选择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走捷径。不过这都是懦夫才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挑战自己的价值内核,因为它是如此的坚固,不可动摇。
奥勒留曾说:只要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剩下的就都不重要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呢?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去对待别人——没有一个人是希望别人骂自己,打自己,羞辱自己,对吧?那就很简单,正确的事情就是做一些对别人好的事情。
哲学思维中的谦逊
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它的不可预测性?是的,我们要理解生活的不可预测性就是哲学智慧的本质。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把事情往坏处想,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消极态度,然而,正是这种消极态度可以拯救你的生命:我们只有把人类命运的所有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规避危险的未来。
所以,我们要更加谦逊的学习。哲学和科学都一样,只有承认无知才能进步。通过接受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学习和发现问题。
从这个层面来说,哲学会让我们意识到,自我就是自己的敌人。我们要克服自我。为什么要克服自我?荣格说过,完整的自我,是人类一生中整合各种人格原型的过程结果——因为我们有可能被其他自大的人格所牵引,而失去谦逊的品质,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把坏的可能摆在眼前,从而在真的遇到坏事的时候,解决它。
所以,谦逊是来自于知道我们有缺陷,但是会有努力变得更好的一种冲动,这种谦逊不仅让我们远离自大的自我,还帮助我们理解和宽容他人。
富兰克林建议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要原谅别人。但事实上这很难。因为人们通常倾向于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但不会去更深的考虑“怎么做得最好”。做得很好往往伴随着人的价值常态,这种常态实际上是有缺陷的,不完美。因为最好的,完美做法需要一个人尽到最大的努力,而没人愿意凡事都做最大的努力,所以,当你在生活中看着别人而生气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没有必要。
生活就是受苦
尼采曾这么说生活的本质:生活就是受苦,生存就是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我们也都知道,没人能够消除生活中的苦难,但是我们可以在苦难中寻找意义和目标,如果我们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意义,那么,你忍受苦难就更加容易。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物质财富可能就是我们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会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但是物质目标上的成功会讽刺我们:如果你认为实现 100元的目标就足够了,那么接着你会发现,赚1000元更好,再接着发现赚10000元更好。
所以说,拥有更多是让自己不安的表现,会自寻烦恼。所以我们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建立的自己最大的潜能上,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来看,你就可以避免纷乱的选择和频繁的追求。
专注于一个长远目标,实际上可以长久的让自己容易忍受痛苦。否则,你将永远活在需要不断满足的痛苦之中。
我们都是将死之人
我们会死的,很多人面对死亡会颤抖,哲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人们颤抖。可以说,哲学就是让人们学会如何去死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你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我们很多人会把财富放在第一位,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自己的财富。但一个人如果把快要死亡的事实放在首位,他就会意识到——再多的财富都是带不走的,因为时间宝贵,对生命的体验无穷尽,这种情况下,你还有心思在自己死之前,紧紧的抱住自己的财富吗?
奥勒留曾说:不要表现得好像注定你要永生。死亡是你命中注定的事情,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还有机会,现在就要做个好人。
所以,是时候让我们来正视哲学的功能了:你必须会死,就是哲学本身的意义所在。生命如此脆弱和转瞬即逝,但是在你没死之前,不要害怕死亡,你控制不了它,你要认同死亡,用对死亡的感知来创造紧迫感,感激自己现有的生命。
所以,哲学就是为了如何生活得更好,它是为让你过上好日子,做个好人,不是在将来,不是在理想的状态下,而是就在现在,趁你没有死,赶紧行动吧。
#生活##生活哲学##心理科普##自我成长与心理健康##效率#
欣赏一部哲学短片,转自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