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省中考招生制度(以下简称期中考试)改革正式开始。
期中考试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要枢纽。期中考试改革是系统工程。改革有很大的面子,社会关注度,期中考试改革的取向,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改革,直接影响所有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发展。
1。这次期中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计划”规划纲要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应改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市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用更大的力量、更切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中考改革的目的是实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校纪2 (2016) 4号)精神,完善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分数论”的不良倾向和负面影响,解决人才选拔单纯考虑文化成绩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的问题,以及入学机会。促进义务教育的质量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2.这次期中考试改革的坚持原则是什么?
答:这次期中考试改革立足基本国情,着眼于长远发展,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教育人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兼顾普通岗位。统筹规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根据招生规模大致相似的要求,合理分类初中毕业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岗位的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公平正义、科学规范。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完善政府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平。遵循教育法和学生成长规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规范教育考试数量、难度和深度,减少考试压力,引导学习、考试和有机联系。
第四,根据当地条件,坚持各种探索。根据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省级统一管理、市(州)实施为主的工作机制,重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解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不同特色、不同模式的改革样本。
3.这次期中考试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基本建立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力的管理机制。实现中考的合理过渡,促进高中阶段的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度,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这次改革有五大任务:实施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改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招聘方法、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4.传统意义上的期中考试有什么关系?
答:根据《实施意见》,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满足国家规定的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项功能。
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不是取消期中考试,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种考试的多功能性,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5.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开设哪些科目?
答: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包括语言、数学、外语、道德和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和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共12门
6.“全科考试”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答:为了防止不当的学生学业负担增加,此次改革综合设计了学业水平考试。希望通过考试科目和内容的调整、考试难度的控制、考试组织方式的变化,引导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学实施相应的改革,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准备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繁重的课程
业负担和压力。一是在考试内容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二是改革考试方法。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
三是在成绩呈现方式上, 采取等级呈现,共分A、B、C、D、 E五个等级,A、B、C、D为合格,E为不合格。按参加考试人数划分等级,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20%,B等级40%,C等级30%,D、E等级共10%,适度减轻学生考试压力,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四是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采取“4+6”招生录取计分模式。“4”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6”为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在考试方式上,“6”学科可以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合卷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
五是规定所有计分科目总分原则上不得超过800分,对分值的大致规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试卷试题容量和卷长,有利于为学生减负。
六是在考试时间安排上,采取“学完即考”方式,避免在毕业时集中安排考试,分散学生备考的压力。
7.考试如何安排?学生如何报考?
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安排在学年末举行,在初中相关科目教学计划完成后,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避免在毕业时集中安排。
原则上,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的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结束时进行;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学科的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结束时约在6月中旬进行;体育与健康、艺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进行。
初中学校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统筹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合理指导学生选择参加考试科目及数量。
8.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式是什么?
答:根据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六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其中外语可加试听力、口试测试;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可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标准和办法由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通知》(甘教体〔2015〕1号)的要求实施测试;
艺术课程根据《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测试办法;信息技术实行无纸化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内容由各市(州)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自行确定;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由各市(州)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一部分。
就考试的实施部门来说,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均由各市(州)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组织命题。
9.命题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命题能力和考试评价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切实发挥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实施意见》明确:
要加强考试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提升考试命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要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估和反馈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命题质量评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要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加重学生备考负担。
10.为什么要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答: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与体现,强调对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写实记录。此次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一是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
二是可以促进高中学校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克服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三是可以引导教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发展素质教育。
四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理、规划人生、激发潜能,更加注重创新素养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是各级教育部门可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了解本地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1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
答:《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和学校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特别是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要求不仅要记录参加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记录参与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其成果,使评价内容具体、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可操作。
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的成绩考查转向丰富的能力考查,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使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从一元走向多元,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2.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和办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初中3年,由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4个操作环节组成,强调写实记录和实证材料。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及时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对学生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同时要求将有关材料在公示审核确认后汇总,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全过程立体呈现学生综合发展状况。4个程序前后连贯,环节清晰,具有规范、严谨、递进的特点,操作性强。
13.如何确保权威真实、可信可用?
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是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建立真实、可信、可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需要初中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是如实记录。强调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情况及其成果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全面、充分、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全面真实。
二是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要求初中学校要经过学生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
三是提倡评用分开。初中学校负责为每位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最终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
四是强化监督。建立监督管理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14.高中招生录取办法是如何改革的?
答: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一是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实行“4+6”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也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这种模式有利于夯实基础、文理兼顾、平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是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明确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或参考,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将在高中自主招生中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样做,有利于打破以考试成绩单一评价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单纯终结式评价模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四是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其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5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促进社会公平;
五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措施。
15.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如何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答:中考改革关系广大中小学生切身利益。为更好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和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控考试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各级优秀称号、科技创新、电脑制作、各种学科竞赛、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省上有关规定确需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一是将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等相关特长和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二是进一步完善高中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16.高中的自主招生是怎样规定的?如何规范?
答: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意见》提出可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高中自主招生比例应控制在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
《实施意见》中的“自主招生实施办法”还严格规定,拟开展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需向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自主招生申请,经批复同意后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省教育厅报备审批,通过后方能进行自主招生,并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动态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实施办法”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力,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和环境。
17.我省中考改革的时间和进度是怎么安排的?
答:为使中考改革积极稳步推进,按教育部的时间进度安排,结合我省实际,《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省级管理,市州实施,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改革思路,2018年在兰州(含兰州新区)、嘉峪关两市秋季入学七年级启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19年张掖、金昌、白银、天水、平凉五市秋季入学七年级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验。
2020年酒泉、武威、定西、庆阳、陇南、甘南、临夏七市(州)秋季入学七年级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验。
18.课程和教学管理改革如何适应中考改革?
答:新的中考制度,对初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中考带来的变化,各地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特别要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等课程,严格落实加试外语听力和口语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要求。
二是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会选择,规划人生。
三是要深化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让每个孩子不掉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是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在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