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乃中国古代一神人,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据传长者牛头人身,自然是神话传说,但因发明五谷农业,被尊称为神农,更因怜悯人民病痛之苦,拿着天帝所赐神鞭,从都广到烈山,誓求良药,尝遍百草,多次中毒得茶解救,但终因误入断肠草而亡,后人感恩戴德,尊之为药王神,而在其尝过百草之处,被称之为神农架山区。
神农尝百草,是当时医学落后的缘故,而借用这一典故,是当今时代,科技发达,虽然神农氏精神万古流芳,但这种靠尝试的方法,在当今却要不得。
职场上的“神农尝百草”现象
这场疫情,让工作节奏慢了很多,开始有充足的时间,按照双盲随机测试的思维,检验一下自觉了不得哪些知识?以招聘为例,不管是做HR的,还是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很清楚招聘的价值,都应该很知道招对人和找错人的后果,那么,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面试经历,突然惊起一身冷汗,为什么?
因为我突然发现面试过程中,所有已经使用过的的方法和工具,所有的参与者几乎没有一个是“盲”的,为什么这么说?
——对应试者而言,网络、培训班等等各种信息,都能被轻易的查询到,有些人甚至对HR使用的测评工具的熟悉程度,比HR都熟悉;有些人对面试中所问的问题,答题要点比问问题的都明白;可能最不明白的就是公司的老板,或者用人部门主管。
双盲测试实验中,实验对象是“盲”的,参与实验的医生、护士是“盲”的,给的药物或治疗方案,对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医生或护士,是“双盲”的;招聘面试中,面试对象不是“盲”的,参与面试的人员不是“盲”的,面试、测试的方案,对候选人、参与面试的人员,是“双不盲”的,更有甚者,对那个认为很知名的测评工具,都是“盲”的!
再想想其他的用惯了的知识或技能,是不是也是如此近似的情景呢?如果也是如此的情景,这跟鸿蒙之初、医学不发达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有什么区别呢?吃吃这个,吃吃那个,直到吃到那貌似有效果了为止,但这是二十一世纪了啊,那些得以验证成效的知识,在职场上的活跃程度,居然如此的“猖獗”,难道还不值得惊起一身冷汗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农尝百草”现象呢?
用三个问题,我问了一圈: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最厉害的知识或技能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这些你认为自己掌握的最厉害的知识或技能,是从怎么获取的?
第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些知识或技能是最厉害的,或者价值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自认为最厉害的知识或技能,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或职业领域,大多是某一个细分知识点或技能点。
针对第二个问题,获取这些知识或技能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学所得;2、学习他人经验;3、偶得灵感,前两者属于知识的“拿来主义”,最后一个来自于自己的思考。
针对第三个问题, 主要依据事后的结果来判断,不能确定结果和知识或技能之间的必然关系。
传统的临床医学,就是先拿某种药物或者治疗方案,在病人身上实验,根据实验效果,判定药物或治疗方案是否有效,18世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突然一声惊雷:我们不能把前后顺序当成因果关系,而应该对所有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前后发生有相关关系,也不代表有因果关系,这才有了后面医学的“单盲”到“双盲”试验。
医学的思维方式,一定是严谨的,因为不严谨的后果可能是人命关天,但是,按照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非常不幸的处于“传统医学的临床阶段”,无法通过科学的方式验证因果关系,或者没有验证知识或技能的意识或方法论,才有了“神农尝百草”现象。
作为普通人,怎么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其一,“拿来主义”可以用,无论是自学还是他人经验,但问题是跟谁拿!
前段时间,我做了两个个实验,我想用主题学习方式,温习一下战略管理和逻辑思维的知识,在选择学习资料方面,我决定“双盲一下”:从畅销书中选择排名前五和非畅销书阅读量前十,分别作为学习材料,结果如下:
——在战略管理方面,畅销书前五的内容,核心思想、关键流程大同小异,只不过根据前提条件、应用场景的变化,做了相对科学、灵活的调整;而非畅销书前十,就不同了,在前提条件、应用场景未说明白时,关键流程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然后就觉得十分迷茫,不知该选择那本作为主要学习资料。
——在逻辑思维方面,畅销书前五的内容,核心思想、关键流程大同小异,但根据思维的结构性或者角度不同,会有部分调整,但整体思想、关键流程基本一致;而非畅销书前十,主要还是体现在整本书架构的不同,或者叫组合方式不同,虽然有重叠,但也可互相补充。
所以,“拿来主义”可以用,跟谁拿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如果真的表明了某某知名人物推荐的,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毕竟是公开出版物,作者应该不敢拿着个开玩笑,而推荐者也不至于为了一本书毁了自己的名声。
其二,自学也行,求助他人,这都是原材料,乐于验证才是学习的乐趣!
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厌恶死记硬背的,动手动闹的实验,偏偏是大脑自己天生喜欢的方式,所以,包含知识验证能力的学习能力,将对会自己的学习产生绝大的吸引力,人也是在交互学习中,通过学习的反馈,才能实现自己的螺旋式成长的。
我个人认为,对底层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是少数人类精英的事情,作为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学的更多的是底层规律的衍生品,甚至是多次衍生品,由于这些底层规律的衍生品是建立在对底层规律基础上的知识智造,受限于前提条件,在迁移的时候,还是多做一些实验,在风风火火的去使用,才是最可靠的知识享用者。
比如,互联网营销很火,光学没用,得边学便用,边用变验证,边验证边学习,以互联网文案为例,找几本不错的书,按照书上的办法,学完一段,比葫芦画瓢,先用一段,看看别人的反馈,思考思考原因,调整调整对策,然后再去学习,学习更快,转化成能力的速度也就更快。
其三,兵棋推演+刻意练习+多维复盘,打造自己的高效学习路线图!
刻意练习很火,认知天性也很火,火的原因是,从认知角度找到了解决知识焦虑的突破口,但这解决不了知识焦虑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得靠实实在在的刻意练习,关键还是得靠把复盘自己、复盘他人,养成一个个人的行为习惯模式,少打嘴仗多干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实,别说一场小小的疫情,忍它风吹雨打,也撼动不了用行动野蛮成长的你。
刻意练习、认知天性太多人熟悉了,不多说了,重点说下这个兵棋推演:
兵棋推演,被誉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它是对战争兵棋推演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推演,并按照兵棋规则研究和掌控战争局势,简而言之,就是做事情之前,先模拟一下事情的发展过程,根据掌握的规则,对各种可能性做好相应的备选方案,这个是对我们“线性思维”的绝对挑战,因为事情的发生过程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或者不确定因素,所以只有实现把能考虑的不可控、不确定因素考虑进来,制定灵活的对应方案,才能相对性确保成功概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教育我们要有大我精神,但是为了大我精神的实现,在今天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高速迭代的时代,唯有培养自己一定的科学验证方法,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多做贡献、好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