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三毛是山东省朴宝山安新晋人、成安先生、胡文强、唐朝前仁先生,到宋朝已经成为天下大孝部,被皇帝诏书封为顺德夫人。
夫人生前,刚年满十五岁就嫁到郭家,人们都称她为三娘。三娘丈夫早逝,没留下一儿半女,郭家的婆母、舅舅姑姑都打算让她改嫁,她愿割掉耳朵立誓,决不改嫁。
三娘说:“婆母为什么一定要让媳妇改嫁呢?如果嫌弃媳妇是个累赘,我愿意分灶烧火煮饭,婆母由我来奉养。”
婆母说:“不是的,我念你青春年少,守寡不易。”三娘就回答:“一女不可侍二夫,否则的话就连禽兽都不如了,我生是郭家的人死是郭家的鬼。”
她家住着一窝燕子,经常是双双伴飞,后来忽然变成了单飞燕,三娘有感于它的孤处,便用一根丝线系在它的脚上作记号。
第二年,这只燕子果然又飞回来,还带着以前的丝线,她写诗道:“昔年无偶去,今春又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婆母知道她意志这么坚定,心中甚喜。
三娘每天辛勤纺织,忙时起早采收蚕茧,通宵缫丝,上机织绢,赚来的钱都交给婆母。家里稍有些余钱后,三娘向婆母提出从近亲族人家给丈夫过继一个儿子,婆母甚为赞同,俩人向族长提出
了申请,刚好丈夫远房两位堂兄家境十分贫困,都有四个儿子,族长征求三娘意见,索性一家过继给了三娘一个儿子,择日行了大礼。三娘这边要奉养婆母,这边有两个儿子要抚养、读书,此后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有一段时间进餐时,每每见婆母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三娘竭尽全力陪伴婆母,给她准备味道可口的饭菜,但是婆母还是高兴不起来。婆母告诫三娘:“美味的食品不是我们穷人家能享受得起的,我们一家四口人,粗茶淡饭即可,你不要每天给我吃好的。我只是嫌水有一股苦咸的味道罢了。”
三娘思忖着四周临近的村子里水井打上来的水都是这种味道,只有大河违庄那边水质好一些,只是稍远,约有五里路,从此每天大清早去违庄背水供婆母饮用。
春秋季节背水虽然劳累一些,但还勉强能忍受。夏天背水回家汗流如雨,小衣尽湿。冬天还没背到家里,水桶里的水都已经结成冰了。
每每遭逢天气突变刮风下雨,三娘一个弱女子,很难自己去背水,只得不惜重金,雇人代为取水。这样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三娘远道挑来甜水,从来没有因为三九严寒、盛夏酷暑而中断过给婆母取水。三娘只想着让两个儿子快快长大,可以给自己分担一些家务。
有一年,山东闹起了匪乱。匪兵时常跑到百姓家里,翻箱倒柜,掠夺财物,侮辱妇女,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正好多日阴雨连绵,田里积水成湖,老百姓没办法,便带着女人们躲到高粱地里避灾。
三娘早有筹划,把婆母和两个儿子先送到了鲁山,找到了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将人藏好,自己每天送水和干粮上山。
一天,又听到村外人喊马嘶,三娘没有慌张,把值钱的东西藏好,怀里揣着一把剪刀出门, 不慌不忙地向村外走去。突然,一个匪兵小头目骑着马带着六个匪兵进入村口,小头目在不远处发现了她,看三娘姿色唯美,就骑马过来,让她停下来。
三娘毫不害怕,故作微笑相迎。小头目迫不及待上前,三娘挥手阻拦着说道:“这种私密之事,怎能当着别人,我们两个人,六个人旁观吗?”三娘提出让其他六个匪兵先找地方歇息。
然后跟小头目说:“我们俩到村边空地吧!”小头目急不可耐,三娘又说:“你是头目,行动指挥全靠快马,如果相好时,你的马突然跑掉,那你怎么办?”头目想了想觉得她的话有道理,想先把马拴上,但是见四周并没有可以绑马的树桩或者石头,于是面露难色。”三娘又说:“亏你还是首领, 你可真笨呀!你何不把马缰绳系在腿上?”小头目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弯腰把马的缰绳牢牢系在腿上,迫不及待找三娘求欢。
三娘趁他不注意,拿出剪刀,忽然刺向马屁股,马痛得突然咆哮,拖着匪兵头目狂奔而去,一直奔跑几十里都停下不来,小头目被马颠地体力不支倒在地上。
三娘又回到村中找到六个匪兵,说小头目让他们找些吃食,自家还存有一些粮食,原来三娘为了不东躲西藏,早已跟两个儿子一起在院子的东面挖了个大深坑,再往东靠近墙边是自家的鸡窝,把一些毛竹削得尖尖地竖在坑底,坑上面盖上一丛草,再铺上席,上面嗮了一些粮食。
三娘把六个人带进家,指着东面嗮在地上的粮食,笑盈盈地向他们招手说:“快点,粮食在这里!头领还在村边空地等着你们呢!”六个匪兵一看有鸡窝,哪里还顾得上粮食,全部飞一般跑向席子,一踏上席子全都掉了下去,脚被竹尖刺伤,直疼得嗷嗷大叫。这时,剿匪的官兵已经杀到,三娘带着官兵活捉了六个匪兵,又找到了几十里外的小头目,被县官通令嘉奖,赏银百两。
眼看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可以为三娘分担些家务,田地的耕种,家境也有了好转。可是儿子们需要早起读书,给婆母背甜水的事还得三娘自己亲力亲为。
有一天,三娘取水回来到了村头口,正坐在树下休憩一会,忽然有一个人牵着一匹骏马来到跟前。马见到三娘桶里的水伸头就想喝,马主人见了马上用鞭子抽打,不小心扬鞭抽到了水桶,水全部倒在了地上,三娘心里十分懊恼,默默地哭泣着。那人就说:“我看这里也不是缺水的地方,水倒了再去取也非常方便的啊,何必哭呢,我不是罪过大了吗?”三娘说:“我不是怪先生您。我这桶水是从五里外的地方背来的,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还有力气再去取,而家中婆母正等着我的水吃喝呢,我这才哭的。”
那人就问三娘到底怎么一回事,三娘说:“我家婆母非此水不吃喝。”那人又问:“你每天都这样来回取水?”三娘道:“我每天背水,已经有十几年了。”那人愕然说:“你别哭了。我有一个办法,能让水回到桶里。”于是用写字的竹片在水倒湿的地上画了一道符,片刻间桶里的水就满了,倒湿了的地也已经干透。
那人拿出竹片送给三娘说:“你回家后把水倒在一个巨大的水缸里,将这根竹片竖立在水中。水浅的时候把竹片提上来,水缸里的水就会随着竹片满上来,从今往后你就可以免去每天来回背水的劳苦了。记住,千万不要把竹片放在水缸外面。”说完后,那人和骏马都已没了影踪,三娘跪地就拜,喊着:“谢仙人怜悯,我三娘绝不忘记您的恩德!”
三娘回家后,一试果然灵验。左邻右舍听说了这等奇异的事情,都喜欢喝她家的甜水,常常都来取水用。刚开始每天要提一下竹片,到后来干脆竹片就不沉不浮了,水缸里的水任人取用,水从不减少。三娘省下了每天来回取水的时间,在家专心专力织布,手头也慢慢宽裕起来,算得上村里的富户了。
三娘于是出钱给两个儿子请了当地的一个大儒,两个儿子一同过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的考试,婆母喜不自胜,焚香跪在祖宗牌位前,详细述说三娘的贤孝,奉养婆母和培养孩子的艰辛。
那一年,两个儿子进京参加会试殿试,比拼春闱,一举及第,皇榜放出为进士出身,留京任用。
朝廷报喜的队伍到了家中,婆母含笑而终。办完丧事后,第七日,三娘带着纸钱祭品到婆母墓前祭奠,刚祭奠完,忽然听到村里哭声一片,三娘急忙往回赶。原来邻居家娶新媳妇,到三娘家水缸取水,三娘家又刚好没人在,新媳妇不知道禁忌,把竹片拔出甩到水缸外,水缸里的水暴涌而出,水柱喷高有一丈多,竹片化作一条龙环绕着水缸而起舞。等三娘回来时,村里的水已漫至两尺多深,人走在行水上就像在平地,到了水缸边,龙忽然不见了。三娘只好坐于水缸上,水才不往外涌,水又从旁边出来像泉水一般,三娘坐化而逝。
村里人为了纪念三娘的贤孝,全村一起捐资,就在三娘坐化的地方盖了一座庙,有三间房,供奉三娘。三娘的贤孝感动了上天,将灵泉生于三娘室内。每每天旱无水,到庙里祈祷都很灵验,水母庙由此香火日盛,这也是颜神镇名的来源。三娘座下,揭去灵泉上的笼盖,泉水喷涌而出,又流成孝妇河。
唐朝天宝年间,有人在灵泉上建起一座颜文姜祠,统称“孝妇庙”。宋神宗熙宁年间,有人更进一步为她续起家谱,说她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后代。从此,颜文姜以圣裔之光,被朝廷封为“顺德夫人”,颜文姜祠也被赐额曰“灵泉庙”。
虚白道人曰:颜神事,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余馆黄台山之月阳寺,寺有三娘神像。郭缘生《续述征记》、李亢《独异志》均载此事,互有不同。孙沚亭相国作《颜山镇考》,以李说为近似。兹传得之神又复奇异,惜文定公未及见也。
无名氏改编翻译
图片转自网上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