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熊和丈夫有浪漫的习惯。
每年都会找个城市,带着头纱,去度一次蜜月。
之前大多是出国,想着走遍全世界。
去年,去的是扬州。
△瘦西湖旁,留下每年第一度的浪漫 图 via 木熊
东关街上,
访了朱自清和张玉良的故居。
△东关路上的张玉良纪念馆 图 via 木熊
瘦西湖旁,
留下了薄雾重重的剪影。
烟花三月,琼花漫天,下扬州。
到了今年,到了今天。
4月18日。
一年一度的经贸旅游节。
本该是扬州一年里游客最多的时候。
本地人王大毛却有点唏嘘——
「大好春色啊,人却少了很多。」
△春天来了,扬州何园的花都开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
此时此刻,扬州的琼花,已挂满枝头。
这座城最美的时候,到来了。
可本该熙熙攘攘的瘦西湖,
因为疫情,却悠悠然空旷着。
对于本地人来说,
不知道是该欢喜,
还是该忧愁。
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琼花雪白如海。
隔着屏幕,这个春天太难了,
每个人都格外向往温柔的扬州。
然而,三月的扬州是李白口中的,
一年四季的扬州,才是扬州本地人的。
人人皆说扬州慢,
王大毛却说,更愿意被称为「会生活」。
老牌扬州人,
无论老少,清晨一碗干拌面,
骑着单瓶车十几分钟就是非遗古迹。
公园里喝酒饮茶来一天,
点一盘烫干丝,来一口红烧狮子头,
这里就是扬州。
大明寺里走一圈,
下班去水包皮舒舒服服泡个澡,
这里,也是扬州。
扬州,声声慢,
声声啊,其实都是生活的调调。
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去扬州,
还一个人潮汹涌的,三月烟花。
—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下扬州
王大毛是个70后,土生土长的扬州人。
年轻时想过要不要出了这,
一直被人说又慢又闲的古城,
后来过了而立之年,倒也沉淀在了老城区。
△扬州老城
扬州的老城顶有意思,
是一个电动车和共享单车就可以闯荡的地方。
这里几乎没有六层以上的楼房。
但几步内,必有景致。
用王大毛的话来说,
「这是对传统文化以及对自身定位的认同」
在中国的文化古城里,
保护得像扬州一样好的,为数不多。
2500年的历史,不是虚言。
光是「扬州」这个名字,就来历久远。
大家都知道「烟花三月下扬州」都知道「十年一觉扬州梦」,
却比较少有人提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当时的扬州啊,比现在要大得多。
也繁荣得多。
在《晋书·地理志》里,有记载,
「州界多水,水扬」,故名曰扬州。
那个时候,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部分岭南地区,
都属于扬州的范围。
想一想便知,若是放在如今,
多少大城市,都会落在扬州的范畴。
不过现在的扬州老城,
在王大毛的心里,小却有着的小的况味。
△扬州老城区,一台电动车就可以走遍
和很多旅游城市相比,
扬州有一个特别之处。
外地游客们蜂拥而至的景点,
同样也是本地人从小到大的白月光。
年年月月日日,就算是每天走一圈,
也不会厌倦。
比如,
最有名的瘦西湖——
是真的极美,狭长而清瘦,
风韵独特,山水和草木恍若饰品,
故有人说比起扬州,
杭州的西湖,太过丰腴。
△瘦西湖的风韵,不管是近景还是俯拍,都绝了
这几年,瘦西湖周边改造重修,
容貌变得更雅致。
十来年没有回扬州的屈土土,
突然走到湖边。
跟我们感叹,这惊心动魄的美。
真·让人感动的美景天花板。
也比如,
鸟语花香的大明寺——
登上栖灵塔,
旁边就是繁花,绿意浓浓,
眼下就是浪漫的全程风光。
△署冈大明寺风景区
此时繁花开放,扬州人亦络绎不绝。
还比如,
总是绿意枝头绕的观音山——
△去观音山祭拜的,倒是相对本地人略多
从进门上山到石香台观音殿,再到下山出门,
阴雨天和晴天,
皆为有腔调的静谧和美好。
更不用提鉴真大道樱花的浪漫。
△鉴真大道的樱花,是极美
比起外地游客匆匆而过的一瞥和驻足。
其实扬州本地人更珍爱个中的美好。
这也是城小的好处。
美景大多都是起步价,
城市在风景里,风景在城市中。
公园在城市里,城市在公园中。
还沉淀着那么多年的时光轮转,
历史长河和岁月斑驳。
王大毛也爱极了这些地方。
他们小伙伴们有个不成文的组织,
王大毛管其叫做「野酒局」。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群伙伴,找一个风景秀丽有文化底蕴的公园户外,
喝酒喝茶谈天说地,
耗上整整一天。
看,这就是扬州人不内卷的天花板了。
可用王大毛他们的选址标准来说,
这天花板当得并不容易。
「得满足几个条件」,他细细数来。
「首先,不能远。然后,风景和物件一定要美,还得有点文化说道。
以及得不扰民,购物便利,以及,拥有洗手间自由。」
若是放在其他城市,
这符合条件的地方,还真得挠破了头皮。
可也唯独在扬州,
王大毛说,可谓俯拾皆是。
「以及,都是免费的。」
去得多了,日子久了。
他们心中,
也有了一个扬州「野酒局」排行榜。
西园曲水里的幽静
这里之前是瘦西湖的二十四景之一,后来,变成了盆景园。
再后来,这里围墙拆掉,可以让人进入。
里面有桌椅,有景观,有底蕴。
带茶,带酒。
沉得下心的扬州人能待上一整天。
徐凝门路下长廊的惬意
徐凝门路,本是以前的一个老城门,
后来拆了城墙,但徐凝大街还在。
徐凝,其实是唐代一个诗人。
或许你不了解他,但他的诗你一定听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下扬州」
因为靠近码头,运盐方便,运河上有很多桥,
有一个桥叫「徐凝门桥」,
桥下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
有一个小长廊,内桌椅齐备。
又是一个适合发呆喝酒聊天之地。
宋家城遗址公园的韵致
从唐到宋元明清,
因为当时的战争因素,出于抗金的考虑,
扬州曾经在唐子城和罗城中间,
建了一个城,带有堡垒性质。
在十几年前,这里开发成了公园,
或许没有其他公园那么有名,
但却真真儿是个悠闲度过一日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
还有三湾湿地公园、荷花池公园。
园内外雨花深柳,
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更不用提扬州的私家园林,
大名鼎鼎的个园和何园。
皆为晚清极有名的私家园林。
△何园,来扬州一定要来,晚清第一名园
何园的花窗,是为一绝。
也不少人慕名而来,
观赏「窗内的扬州城」。
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里写——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
—
十年一觉扬州梦
千年运河穿城而过,
运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扬州人。
扬州人的性格温柔优雅,
也愿意随遇而安。
王大毛评价,
扬州人,过得就是一个精细和雅致。
比起「慢」或者「躺平」之类描述,
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懂得生活」。
否则,怎么诗人会恍然回首,
「十年一觉扬州梦」。
这里即便是年轻人,也是极有腔调的。
在扬州,讨论996的年轻人不多,
但讨论喝早茶泡澡水包皮的不少。
△近几年,扬州兴办起城市书房,市区四处可见,24小时提供书籍和空间,装修文艺,颇受市民赞誉
在扬州,鸡娃的不算至多,
但和孩子一起学古琴学书画学茶的不少。
不少扬州年轻人,
愿意去新晋文艺街区皮市街,喝咖啡逛小店。
也依旧保持着傍晚溜达,
去水包皮洗个澡的「传统习俗」和「慢生活」。
△皮市街,是扬州这几年新晋文艺街区,不比东关街的商业气息,这里的咖啡馆和书店,颇有自己的调性,这家以「慢」著称的杂货小店,于网络上特别有名
在王大毛这样的本地人心里,
这是扬州人骨子里,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维持。
和繁华落尽,旷达而安定的生活节奏。
包括学古琴,
从来不是因为内卷或是清高。
而是扬州人的生活日常,
是真的有着这种古韵和雅致。
「很多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但他们都有风度在,有一种对东方文化的自觉。」
想来,扬州把文化保护得极好,这也是渊源。
毕竟,从40年前成为文化名城。
到现在运河申遗,大运河文化的推广。
扬州在文化的打造和保护上确实值得学习。
△街道上,四处可见这样的角落,舒适又惬意
老城区的维护可见一斑,
数不清的非遗也是扬州一绝。
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城市有「典雅」之味。
这里有扬州画派;
除了扬州八怪之外,
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被繁华盛景所吸引,
纷纷前往扬州定居。
这里还有让乾隆都赞不绝口的扬州工艺;
所谓「和田玉,扬州工」,就是如此。
更不用提漆器、剪纸、盆景、牙雕……
这些工艺都自成一派,
带有着江南风韵。
让无数文化名人记录在文章中,
弹词中,和画面之中。
—
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而说到扬州的典雅和精致,自然不能忘了吃。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定不是虚名。
△用王大毛的话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拒绝淮扬菜
明清时,扬州极富。
垄断了两淮地区的盐业运输,也是东南漕运、盐政、河务不可替代的中心。
通过盐业,扬州的盐商群体积累了巨额财富。
曹聚仁先生曾在《食在扬州》中写道:
「昔日扬州,生活豪华,扬州的吃,就是给盐商培养起来的。」
这些富商厨子之间,相互较劲,
于是就有了如今以精致度享誉全球的「淮扬菜系」。
「食不厌精、烩不厌细」源于此。
从早茶「皮包水」开始,
淮扬菜的精髓,就是让你有突然爱上的快感,
又有被精致盛宴震住的威慑力。
△扬州的厨子们在制作茶点,这些都是精细活儿
所以,有人评价,扬州的早茶啊,
属于是从早上开始「吃席」。
先上茶,而后是刀工巨绝的烫干丝,
再接着就是包子和其他冷热菜佳肴。
汪曾祺就极爱扬州早茶,
他说———
「一个月总要上茶馆,而有人是每天上茶馆的。」
「喝茶、吃干丝的时候,也是聊天的时候,干丝是扬州镇江一带特有的东西。
压得很紧的方块豆腐干,用快刀劈成薄片,再切为细丝,即为干丝。
干丝有两种。一种是烫干丝,干丝在开水里烫后,加上好秋油、小磨麻油、金钓虾米、姜丝、青蒜末。
上桌一拌,香气四溢。
一种是煮干丝,乃以鸡汤煮成,加虾米、火腿。煮干丝较俗,不如烫干丝清爽。
吃干丝必须喝浓茶。吃一筷干丝,呷一口茶,这样才能各有余味,相得益彰。」
他形容蒸饺,
是「皮极薄,皮里一包汤汁,要小心,否则烫嘴。」
他形容烧卖,
是「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碧绿的馅,故又谓之翡翠烧麦。」
△传说中的「皮包水」
在扬州,吃早茶有名的地方甚多。
富春,冶春,共和春,趣园……
任何一个本地人,都可以信手拈来。
但对于王大毛这些老扬州人来说,
最好吃的啊, 还是自家小区楼下的那一家小店。
毕竟,虽然淮扬菜精细且刀工堪称鬼斧,
但接地气的是,
包括烫干丝、红烧狮子头……
它们不仅仅是宴席上的精致淮扬菜,
也是每家每户的家常菜式。
能有优雅之格局,亦能接地气普及到百姓,
这里的美食和这座城市的性格,如出一辙。
只是有一点蛮有意思的,当提到——
扬州炒饭。
在扬州,本地人都将其直接唤做「蛋炒饭」。
「餐馆有关于配料的标准食谱,但街边排挡里的,就未必了。」
王大毛喜欢去一家叫做「老两口」的摊档。
一对本地老夫妻的家庭档。
点一碗蛋炒饭,来一碗腰花汤,
就是扬州人淡定而从容的一个夜晚。
—
有一天,民谣歌手李晋来到扬州,
从热闹的东关街一头走到另外一头。
他说他喜欢有生活的扬州,喜欢景点之外的扬州。
也喜欢扬州的三丁包。
后来回去,他收到了王大毛写给他的关于扬州的歌词。
这里就是扬州你也许听说过
三线的城市两点的时候一样的寂寞
南方遥远北方辽阔世界依然是村落
如果你来了陪我唱这首歌
2500年的扬州月光啊,
从容地映照在了每个扬州人的心上。
疫情结束后,
我们一定要去扬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