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岳阳#我的家乡在岳阳平江县长寿镇,有一座古老的回头治桥,叫河南桥,它建在吉拉河南郊江黄金河三条水道的交汇处。气势不宏伟,但历史悠久,有着被世人称道的关于桥梁建设的美丽传说,充分展示了长寿子女修桥的道路。
长寿街地处湘鄂赣三省相交的要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往来于江西、湖北、浏阳、汨罗、长沙等地的商贾云集,集贸繁荣,已有“小南京”之称。但绝大多数货物都得走水路运输,停靠码头,装货卸货,复杂劳累。为了方便客商以及过往行人,清代乾隆年间,长寿街(乡饮大宾)有名的商家吴云卿、吴鸣卿兄弟尊祖父、父亲之命行善举,慷慨捐资修建了河南桥。 考虑河南桥过往货物和行人多,负荷较重,吴氏兄弟请人精心设计,并招请20多名石匠师傅和100余号精壮劳力作为河南桥建设的主力军。建桥共用去石料2000多块。建桥的石头在质地,年代、耐热、耐寒等方面要求都相当高。为寻找上等的石材,吴氏兄弟基本走遍了连云山区的大小石山、最后在汨罗江上游与江西交界的土龙山上,才找到了用于建桥的石料。从山上开凿出来后,用竹排经水路运到工地,接着土法上马,采用松树桩做支架,装上硬木滑轮、安上吊钩,将那些沉重的石块安放到位,然后用黄泥石灰糯米粉混合搅拌黏性极强的泥浆,将方条麻石一块一块地固定成一体。齐心合力,精益求精苦战两年多,共有六拱的河南桥终于建造成功。
特别神奇的是在石桥中心的桥墩上方安放了一个由吴姓首席石匠师傅精工细致打造的特制小“石牛”,另外桥墩石上还刻有一条大型蜈蚣图案(其寓意即吴姓兄弟建桥,奉请吴公祖师护身石牛,保护大桥安全,震慑洪水)。并将石牛头定为测量河流水位的警戒线重要标记。神奇的是:据传说当时这位首席石匠师傅,仅凭一双眼睛就可目测出河床水位的安全警戒线,将牛头安放的高度确定于桥墩之上。 安放石牛时,石匠师傅在河中设坛,焚香烧纸,杀猪宰羊,大祭牛头,昭告上苍以镇水患。据传洪水来临时,若遇牛头喝水(洪水浸到了牛嘴),预示着古镇即将被淹。这时老百姓互相奔走相告,镇上迅速组织人、畜撤离,确保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据祖居桥头五代90多的岁杨耀宗老人回忆,曾先后三次目睹过牛嘴在仅差一指(1厘米)喝水的危险关头,小石牛口吐白雾、雾气冲天,震慑水神,洪水慢慢退去的神奇一幕。 在人们的心目中,小石牛头威力无比,每当洪水来临,它口吐白雾,化险为夷,镇里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实为长寿镇街之宝。
解放后,河南桥桥面曾整修二次,并改为公路桥,古老的石拱桥牢固可靠,小石牛永固千秋,威力不减当年,令人称奇。
作者简介:何志贤,农民,中共党员,网名:岳阳农民老爹。爱读书看报,摄影写作,现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平江县长寿诗书画协会会员。